摘要:说到科幻电影,跟许多业余资深影迷一样,我也把上世纪上映的两部科幻电影奉为此种电影之中的神作,其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开山鼻祖型作品《2001太空漫游》,另一部就是今天要说的《银翼杀手》了。客观来说《银翼杀手》并不如《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力大。当初《银翼杀手》的
说到科幻电影,跟许多业余资深影迷一样,我也把上世纪上映的两部科幻电影奉为此种电影之中的神作,其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开山鼻祖型作品《2001太空漫游》,另一部就是今天要说的《银翼杀手》了。客观来说《银翼杀手》并不如《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力大。当初《银翼杀手》的上映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口碑和票房,评价也不如今天这样好。只不过时至今日,我还是时常想点开电影看两眼,怀念那永远阴雨不见天日的赛博朋克风格的电影世界。《银翼杀手》当时的评价并不如今天的好,也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缓慢的节奏并不合当时大部分观众的口味。那像片中细雨一样连绵不断,缓慢而又粘滞的镜头,在今天看来,反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独特风格,让人欲罢不能了。很多人喜欢《银翼杀手》正是因为其独特的缓慢节奏与独一无二的情绪气氛,虽没有几句台词,却能把人深深的带进电影中黑暗,阴霾而又散发出诱惑气息的世界,不可自拔。
时隔几十年,《银翼杀手2049》横空出世,作为前作的正统续作,虽然导演已经不是之前的雷德利斯科特,但老雷依然以监制的身份参与到剧组中,看着2049极具商业气息和动作片风格的海报,我只能一边摇头悲切于影视人对于资本的妥协,一边以最快的速度买好了票,准备把钱送给剧组。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虽然《银翼杀手2049》的宣发各方面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靠着前作IP过来圈钱的差强人意的续作,但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观影之后。我发现我错了,2049对于前作的继承与创新,是近些年的商业化续作和重启之作里极其少见的。那昏黄的沙漠,飘着烟雾的房间,永远淫雨霏霏的街道,雾蒙蒙的城市,黑暗的大楼,科技与混乱的结合,真是科幻片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梦境了。甚至可以说《2049》在某些方面更是超越了前作,真正传承并且发扬了原作的风格与精神,在现在浩如烟海的商业大片中闪闪发光,显现出独一无二的气质。
《银翼杀手2049》的导演是丹尼斯维伦纽瓦,可能一部分人并不熟知这个名字,但是如果你看过他之前导演的科幻电影《降临》,也许你会知道为什么这两部电影都具有独特的气质与风格,与其他电影形成了鲜明对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确很会拍科幻片,也不难怪雷德利斯科特会把如此重要的IP放心的交给他。丹尼斯导演的科幻电影,与其说是商业片,不如说是一部需要一个人独自慢慢享用的文艺片,科幻的外表下,蕴含着浪漫的内核。这也刚好契合《银翼杀手》的特点。前作《银翼杀手》就以饱满的情绪渲染而知名,续作2049更是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在该导演的手上,达到了臻至化境,登峰造极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我将以该作为例,琢磨一下有关科幻电影的情绪渲染与氛围营造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是摄像。本片能有如此饱满的情绪和完美的氛围营造,使人好像真正的进入了电影的黑暗与绝望的世界,以至于电影结束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金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他作为科恩兄弟的御用摄影师,为本片带来了独特和超绝的视觉体验,对于情绪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跟前作一样,本作影片中也用了大量主角一个人占据整个画面的全景和中近景镜头,影片少有较多的台词,在很多镜头下,镜头只是给到演员,然后就根据演员的表情来进行故事的讲述与推动。在这种风格的镜头推动下,自然而然就产生一种孤独的绝望之感,而镜头的色调太多会被做成一个色调统一的画面,对比度很低,一帧画面基本只有一种色彩,更是渲染了这种无尽的绝望之感。
这种画面上的阴暗压抑和绝望之感之浓,感觉就要溢出屏幕蔓延向观众一样。配合主角的身份转变和心理认同的变化,复杂和压抑的情绪在缓慢的叙事节奏中不断的溢出,营造出极其饱满的情绪和具有完全代入感的氛围。这种摄影手法高明到使用简单的几个原则,就让我觉得就算是一个毫无演技的演员站在镜头前,都会让我感受到莫大的黑暗与压抑与绝望之感。影片全程没有变换过这种风格手法,即使在动作戏的拍摄过程中也处于相对冷静的态度中,使全片风格保持了高度的统一,进而使影片从第一分钟开始进入情绪的铺垫,一直到最后的缓慢高潮都没有喷涌而出,只是潜移默化的感染你,让人真真切切的代入到电影呈现的世界中去。呈现了一出完美的视觉体验。
其次是音乐。说到2049的音乐,我想大多数喜爱好莱坞大片和超级英雄电影的观众都会熟悉本片配乐的名字。我在观影过程中听到配乐,就默默的感觉配乐肯定就是他。大名鼎鼎的汉斯季默。由他操刀配乐的电影无一不是商业大片与吸金利器,并且每一部他的配乐都可以与影片画面搭配恰当,相得益彰。使影迷大呼看得过瘾。就比如《星际穿越》和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都是由他操刀配乐。其中《星际穿越》的配乐在该影片的情绪渲染中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关键作用。而在本片中,虽然配乐在情绪营造和氛围渲染中也占据了极大成分,但是汉斯季默也对自己的风格作出了很大的转变。
在《星际穿越》中,每次的剧情高潮点,配乐都会被刻意的放大,在荒无人烟的无尽宇宙中,只能听到汉斯季默的音乐,而大气的配乐对于影片的起承转合和风格表达都起到了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而在《2049》中,汉斯季默并没有去可以调大配乐的音量,使其占据很大的存在感,但是在每次转场和剧情转折的时候,配乐都会突然抓住你的耳朵,而汉斯季默极具辨识度的曲风则会极具攻击性的冲击你的耳朵,就像一双手,在你想要离开影片为你创造的情境之中快速的抓住你,把你按回影片的梦幻世界。每次的转场配乐都伴随着在巨大的黑暗城市里飞行的三四辆飞行车缓慢的行进,使人真切的感受到丰富的电影内部空间,并且营造出巨大的压抑之感,侵略性的节奏加上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天空。会让你真切的感觉到电影世界里面所藏的绝望与荒废之感,更促进了情绪的渲染和氛围营造。
最后就是剪辑,或者说叙事节奏了。我认为叙事节奏的快慢与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剪辑来把握的。本片的剪辑和节奏承袭了前作极具争议的缓慢风格。缓慢到连一个叙事高潮都没有。但仅仅是叙事上的高潮缺失并不意味着整体节奏的失败,本片以牺牲叙事节奏的极其平淡换取了情绪流的异常饱满,换句话说,本片的情绪节奏可以说是十分的完美。一如既往的与镜头场景相匹配的如细雨一般粘滞的剪切和长时间的固定镜头,较少的机位切换。
这些都是前作的风格特点,而本作更是在这一方面走到极致,动作戏干脆也就几个机位,但却带来了别样的风味。在风格高度统一的摄像之下,缓慢的剪辑与节奏帮助稳定了摄像与音乐带来的情绪渲染和氛围,使其不会被突如其来不合群的剪辑节奏所破坏掉,也修补了时而出现的情绪断流。所以使整片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缓慢而又意境饱满的诗句。这种剪辑和节奏带来的诗意更为整部电影套上了一层膜,隔绝了剧烈镜头运动给观众带来突兀感。在保持了整体风格的同时,也成为了本片能具有如此情绪渲染与氛围营造风格特点的保证。
在这三者的协同作用之下,本片得以呈现如此的观感,使人深深浸入其中无法忘怀,那黑暗中偶尔夹杂闪烁霓虹灯的赛博朋克,也变成了一个真实却又遥不可及的梦中世界。也许这也就是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
来源:乔乔子的动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