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间节目,打着伞的奇女子幽幽出现在背景里,看得主持人脊背发凉。
球赛现场,笑容诡异的大哥大姐盯着转播镜头一动不动。
早间节目,打着伞的奇女子幽幽出现在背景里,看得主持人脊背发凉。
是行为艺术?还是特殊癖好?
这不得拍下来和朋友蛐蛐两下?
媒体纷纷报道,市民满头问号,博主发帖打广告,电影院里被挤爆。
观众便是这样,掉入了某部电影宣传方的圈套。
实际上,这是2022年一个名为“SMILE”的电影营销活动。演员走出片场,在众目睽睽下表演戏里的恐怖角色。
费用极低,仅需购买比赛门票,便带来了百万曝光和社媒热议,让这部电影横空出世。
《危笑》(smile)
一部夺得了22年北美开画票房冠军的R级恐怖电影。设定是人被恶灵附身之后便会露出诡异的微笑。
《危笑》
除了病毒式的宣发之外,它还凭借着尺度大胆,血腥管够,跳吓精准留住了好奇观影的人群。
最终以1700万美元的成本,横扫了全球2亿1700万的票房,堪称当年的最大赢家。
然而时隔两年,这部曾经风风火火的恐怖片,今年却冷不伶仃地推出了续作。
9月底上映,11月登入流媒体。宣发平平淡淡,一改往日的大阵仗。
是营销乏力,还是导演飘了?
看看片子,投入增加,制作升级,似乎导演藏了真东西。
看看票房,仍旧稳赚,但是相比前作,直线缩水一个亿。
难道拍烂了?
引发不少质疑,电影的口碑也呈两极。
有人说,它“完全不如第一部”,“非常平庸”,“像文艺片”,“一点也不恐怖”,甚至“有望引进”。
也有人说,它“比一部好太多”,“视听效果”更好,更具“深度”,不仅“评分”超越前作,“尺度”和“恐怖”也依旧在线。
不知道该信谁?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危笑2」
Smile 2
2024.10.18美国
危笑规则
制作阵容上。
导演不变。仍旧是第一部的帕克·芬恩,他虽然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连豆瓣简介也空空荡荡,但是实力不容小觑。
例如在介绍第一部出场人物时,用一个扫过三张照片的平移镜头,从一家四口到母女合照,教科书般地交代了主角破碎的家庭背景。
女主变了。由前作的索西·贝肯换成了娜奥米·斯科特,宣告第一部主角阵亡,也预示着续作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而男主(凯尔·加尔纳 饰)......则是薛定谔的变。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没打开第二部,他就还活着。
在第一部结尾,他目睹了被恶灵附身的女主自焚而亡,电影戛然而止。
到了第二部,他的出场是为了交代「恶灵」的存在,同时完成前作人物的收束。
男主看到女主的幻象
开场8分钟后,男主就领了便当,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多戏份的男性角色出现。
所以,这是一部没有男主的电影。
但更重要的,这也是一部主角不仅没有光环,反而还有debuff的电影:主角大概率会死。
影片设定上。
「微笑恶魔」是一个以人类的负面情绪情绪为食的恶灵,它会侵入大脑,让人时不时看到一些恐怖的幻觉,最终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
到那时,附身者就会被夺舍,露出诡异的微笑,然后在一个目击者的见证下“自杀”,之后恶灵便会转移到目击者的身上,循环往复。
第二部的故事依旧沿用这个套路,还是那个味。
但也因此在剧情上少了些许新鲜感,观众看了开头,多少都能猜到主角之后会发生什么。
丝凯·莱丽(娜奥米·斯科特饰),一个复出的流行歌手。
一年之前,她遭遇一场车祸。巡演中断,男友身亡,事业陷入低谷。精神饱受折磨,身上还留下了一条隐隐作痛的伤疤。
时隔一年,她重回公众视野。粉丝欢呼,媒体关注,工作更加拼命。试图拿回失去的一切,但是伤口的疼痛却让她越来越难以忽视。
于是这一晚,她瞒着经纪人(也是她的老妈)偷偷跑到了老同学刘易斯的家里,向其买一些效果强劲的止痛药。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刘同学已经阴差阳错地遭遇了「微笑恶魔」。
她前脚刚进门,就被对方抵在墙上,质问来这里的原因。男人一副精神失常的样子,连自己发短信叫她来的事情都忘记了。
解释一番后,刘同学冷静下来,走到里屋拿药。
女主看见桌子上散落的白色粉末,觉得他可能只是磕嗨,便没有多想。
然而当他再次出现时,丝凯彻底后悔来了这里。
只见男人盯着她空无一物的身后,神色愈发慌张。
他大喊大叫,倒在地上,眼白露出,嘴巴张大,失去动静。一通操作看得女主大为震惊。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下一秒,他就像没事人一样站起身,脸上露出微笑,随后拿起了一旁的杠铃片......
女主惊吓过度,夺门而出。
但她没有报警,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想着这么荒唐的事情也没有人会相信,反而会被误认为滥用药物而让事业再次暴雷。
所以她一如往常地继续工作,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然而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微笑恶魔」转移到了女主身上。这一天之后,她断断续续地看到幻觉,并且愈演愈烈。
起初,它只是轻飘飘地出现在后台的镜子里,抑或是出现在签名会的粉丝脸上。搞得女主心神不宁。
后来,它打断女主演出的排练,摧毁酒会的演讲,令女主的事业岌岌可危。
那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
有的。
在第一部中,男女主探访了一个囚犯(你猜他为什么进监狱),从他口中得知了获救的方法。
《在被恶灵夺舍前杀死一个人并同时让另一个人目睹》。
所以第二部的开头,实力导演就给男主安排了一场8分钟一镜到底的戏。
讲述他如何闯入毒贩巢穴,在一名毒贩面前做掉另一名毒贩,最后展开逃亡的详细教学。
遗憾的是,原本作为目击者的毒贩与他发生火并,当场阵亡。
而前来进货的刘同学,误打误撞地成为了恶灵转移的对象。
所以有一天,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给你发消息时,你要小心了。
男主至此成为这个系列里唯二摆脱了恶灵的人,但他的下场却比坐牢哥更惨。
他完成转移夺门而出,正好撞见一群杀回的毒贩,遂展开逃亡。
最终在慌乱的奔逃中,男主被一辆横出的皮卡创碎。
化作了一道开启续作的微笑图案。
影片风格
「炉火纯青的跳吓」
第二部承袭前作,依旧是一部以「跳吓」(JumpScare)为主的的恐怖片。
不过随着预算的增加,导演的日渐熟练,这次制作显然更加精细。最突出的一点便是音效的升级。
声音层次更丰富。
前作中,主要依赖“音量”的变化,利用突然尖锐的爆鸣实现传统的惊吓效果。
而续作,加入了多层背景音的叠加,例如低频噪声、心跳声、耳鸣、高频刺耳声,主打一个「心理音效」,压迫感更强。
这种手法,除了用在为恐怖场面作铺垫的背景音以外,还加到了恶灵的语音包里。当恶灵开口说话,扭曲的音调叠加着一种金属刮擦的细微声效,显得更有侵略性。
更巧妙的叙事音。
相比前作,“静音”仅少量用作铺垫的保守处理,第二部的声音控制显得更加收放自如,成为了一种「叙事」工具的存在。
例如在丝凯崩溃的情绪戏,背景音完全切断,只留下角色的喘息和心跳。极端的安静放大了女主内心的孤独和恐惧,更深刻地展示她此时“孤立无援”的处境。
这种叙事效果,同样体现在一些“环境声”的细节上。
例如用水滴声和雨声指代心理阴影的隐隐作祟。
而当女主回忆起男友车祸时的惨状,这种声音便转变成了一种低频脉动,暗示她的内心此时快要被阴影淹没。
除了音效之外,画面的处理也相当惊艳。
例如它被评价为“文艺片”的罪魁祸首,一些具有艺术性的镜头处理。
当恐怖事件临近时,镜头突然拉远,营造出冷漠的旁观者视角。
多次展示高空远景,用倾斜倒置的画面,模糊现实与幻觉的界限。
还有舞台鲜艳的灯光,参与叙事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美中带恐」的视觉奇观。
但其中最惊艳的,还属那令人出乎意料的大尺度镜头。
前作中,吓人的镜头不在少数。
比如女博士用碎片划过自己的脸,医生活生生地剥开自己的脑壳,女主拜访妹妹后对方暖心道别的歪头杀,都让人过目不忘。
而到了第二部,类似的场面仍旧不少,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并且导演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特意在一些镜头上作了详细的展示。
比如刘同学拿着杠铃片一下下地尻烂自己的脸实现手动整容。
以及家中昏暗的过道,一个起跑预备姿态的裸男朝你蓄势待发。
还有最重磅的《微笑恶魔真身露出》场面。
幻象中,女主撕开自己腹部的伤口,让一个血淋淋的肉身怪从中破壳而出,任由它把另一个自己的嘴巴硬生生地扯开。
这尺度,别说引进国内院线了,文里放个图都还得打码。
但一码归一码,虽然它是尺度管够的,但未必吓人。
毕竟对于许多爱看恐怖片的观众而言,这点料还远远不足以征服他们。
有人看完全程平静如水,只记女主是个帅t。甚至在看到实体微笑恶魔的时候,心里想的可能还是:
这小东西,长得还挺喜感呢。
「用力过猛的续写」
说回跳吓,在第二部中它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因为过度依赖惊吓和视觉冲击,本片有着明显的节奏问题。
例如女主看到的幻觉太多,镜头总是怼女主大脸,对恐惧的表现单一。
恐怖情节重复,打断了本该快速连贯的叙事,显得有些冗长。
故事套路也和前作基本一致,恶灵设定、人物走向都缺乏新意,给人一种一眼看到头的的无力感。
加上同档期上映了另外两部热门恐怖片:《断魂小丑3》《某种物质》。
吸引了不同的细分观众群,票房分流,最终造成《危笑2》的市场表现不如前作。
此外,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也稍显繁杂。
涵盖名誉、创伤、成瘾、人际关系等多个主题,最终未处理得当。
例如在探讨明星与粉丝的关系问题上浅尝辄止。
对人物心理创伤的细节描写,也因为过多的恐怖桥段而显得支离破碎。
于是在把这些纷杂的内容整理,拨开一些不必要的主题后会发现。
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一个关于「失控」的故事。
「失控」恐怖
***剧透预警:接下来的内容严重剧透,建议想看原片的同学止步***
压抑创伤:失控根源。
作为一名成功的流行歌手,女主表面上拥有光鲜的生活,但影片一开始就暗示着她背负着深刻的心理创伤。
她与已故的男友关系成为未解的痛苦根源,而她选择将这一创伤压抑,试图通过繁忙的演艺事业和对外界的微笑掩盖内心的脆弱。
例如在采访时回避主持人提出的情感问题,还有表演结束后独自对着镜子练习微笑,都表现了她试图用假象控制情绪。
恐惧初现:内在失控。
人越缺少什么,就越想抓紧什么。特别是曾经失去过的东西。
女主作为当红艺人,看似什么都不缺,但实则拥有的东西微乎其微。
首先她掌控不了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个登台表演的提线木偶。
她的工作是被安排的,形象也是被打造的,家长和经纪人的身份合二为一,成为了一种权力的指代,控制着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当她提出一个意见,很快就会被来自权力的建议取而代之。
所以她对演出全情投入,也不是因为要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辉煌,而是因为,这是她唯一拥有的东西。
而当恶灵出现,给她的演出带来麻烦时,这仅剩的拥有也面临着失去。
于是女主开始做出一些行动,试图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
例如她向自己曾经断交的朋友求和,找到了一个可以告知灵异事件的倾诉对象。
她开始反抗经纪团队的安排,要求更换演出的服装,要求休假,要求放了应酬会的鸽子。
然而没想到的是,反抗之后,她却越陷越深。
全面社死:外在失控。
在一番挣扎之后,女主还是拗不过老妈,勉为其难地参加了应酬的酒会。
但此时的恶灵已经深入了她的大脑,让提词器上的文字部分中断、部分换成了虎狼之词,女主随之念出“邀请死去的男友下一位登场”,全场一片哗然。
这还没完。
女主随后看到幻觉,死男友真的现身台下,带着一抹诡异的微笑,缓缓向女主走来。
耶?怎么有点眼熟。
没错,他正是《闪灵》男主杰克·尼科尔森的儿子雷·尼科尔森,妥妥亲生的。
这一幕正是对当年他爹角色发疯后经典笑容的致敬。
看到幻象之后,女主惊慌失措,大闹现场。
至此陷入了无人相信、孤立无援、精神紧张的状态。不过这时的她还没有彻底崩溃,而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做出了反抗。
她告诉经纪人,自己将取消那场声势浩大的复出演唱会,休息一阵。
此话一出,母女矛盾,艺人与团队的矛盾,一并爆发。
对方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而是把她的任性和疯癫,归咎为造成了如今公关危机的罪魁祸首。
于是女主情绪崩溃,恶灵趁虚而入。
下一秒她眼前的不再是母亲,也不再是经纪人,而是一个笑脸相迎的怪物,用镜子碎片划过了“自己”的颈脖。
慌乱之中,女主冲到门边寻求救助,但很快不得不打消了念头。
因为她发现那个染满血渍的碎片,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自己的手中......
恶灵夺舍:悲剧诞生。
就在女主一筹莫展之时,她回想起了自己手机里的一则信息。
来自一个和她有着同样经历的男人,就在几天前告诉了她如何获救的方法:
《用假死的方式让恶灵脱离身体》。
就这样,无人可信、也别无选择的女主驱车赴约了。
遗憾的是。
和第一部的主人公一样,女主经历了折磨,做了全力的挣扎,最终却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电影有两个结局,都是悲剧。
结局1:女主做出的反抗都是真实发生的,她找到男人,却发现那是恶灵的圈套,最终她被锁在了冷库里孤独等死(幻想结局)。
结局2:女主做出的反抗都是幻想,她从刘易斯家回来后就陷入了幻觉,应酬会没有搞砸,母亲也没有死,复出演唱会如期进行(真结局)。
于是最后,便有了演唱会上恶灵实体夺舍女主的血腥场面。
女主失去身体,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场暴毙。
恶灵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范围传播,影片到此结束。
纵观全片。
女主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夺回掌控权的反抗。
求和友人、搞砸应酬、推掉工作,都只是她脑中的幻想。
她依旧是那个乖巧顺从的好女孩。
就连那件曾经表示厌恶的演出服也没换掉。
全场欢呼,灯光璀璨。
外表隐藏下的伤疤显露无余。
不过,这种事情没有人知道吗?
实际上,就算女主穿的是一件严丝合缝的盔甲,她们对此也了如指掌。毕竟在这样一个流量时代,对于一个镜头时刻环绕的明星而言,隐私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
她们知道,但依旧欢呼。
因为她们根本就不在乎那道伤疤。
撇去明星的身份,女主其实可以说是生活中创伤人群的指代。
但恐怖片不会给你灌鸡汤,告诉你只要努力振作起来就能摆脱痛苦。
或是勇于反抗,努力走出伤痛和困境就能拥抱美好人生。
它想说的是。
某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它所带来的伤害,不会因为自己是否强大而有丝毫的减轻。
就像再怎么努力,死去的男友也不会复生。
再怎么掩盖痛苦,那道伤疤也依旧存在。
正如故事的最后,就算挣扎了,也还是改变不了悲剧的结局。
这才是这部电影想要营造的心理恐怖之处。
与其逃避现实,用忙碌的工作自我麻痹。
或是依靠他人,用虚假的顿悟和脆弱的友情寻求所谓的治愈之道。
还不如先去接受自己的残缺。
毕竟,你的那点伤痛根本无人在意。
也只有自己认可了自己,才有重新掌控生活的可能。
来源: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