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6日,由成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捕风追影》,已经在各大影院上映72天,虽然时间很久了,但全天票房还是很喜人的,到傍晚的时候,实时票房已经高达30多万,预计全天票房40万左右。不要天真以为,《捕风追影》30多万的票房不高,但是你知道吗?它是上映的第72天,这
10月26日,由成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捕风追影》,已经在各大影院上映72天,虽然时间很久了,但全天票房还是很喜人的,到傍晚的时候,实时票房已经高达30多万,预计全天票房40万左右。不要天真以为,《捕风追影》30多万的票房不高,但是你知道吗?它是上映的第72天,这种战绩,一般电影还真做不到。
我盯着猫眼数据看,72天还能蹦跶的片子,今年国产片里就这一部。隔壁同档期的大片,四十天就灰溜溜下线,连海报都被新片盖住。它倒好,影院经理主动把排片从边角挪回大厅,晚上七点半那场还能坐七成。老头老太吃完晚饭,拄着拐也来看,说就想瞧一眼成龙还能不能打。结果成龙真就打给他们看,69岁的人,屋顶滚下来不用替身,膝盖磕青了,镜头一开照样起身。观众鼓掌,像给老邻居加油,票房就这么一块钱一块钱又堆出三十万。
有人说三十万算啥,大片首日就过亿。可账得这么算:片子成本四点五亿,现在十二亿八千多万落袋,盈利翻着滚往上窜。更妙的是,密钥又延期到十一月底,流媒体十五号上线,点播钱还没算。等于田里麦子割完,又冒出一茬韭菜,割不完。别的片方羡慕得眼红,却学不来,因为人家手里攥着两样硬货:一是成龙,二是口碑。
豆瓣8.2分,看着只是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观众用脚投票。动作片最怕啥?打戏花哨却看不懂。这部把镜头拉远,让成龙和梁家辉一镜到底对打,呼吸声都听得见。老头老太眼神不好也能看清谁出拳谁收腿,自然肯买票。情怀也有,但不硬塞,就让成龙在片里擦擦旧皮鞋,说一句“老东西还能走”,观众就想起自己年轻时蹬自行车带娃,眼泪啪嗒往下掉。套路也不是没有,可大家原谅了,就像原谅老伴炒糊的菜,吃着香就行。
我琢磨,成龙图啥?钱早赚够了,孙子奶粉钱都不缺。他就要一口气:告诉年轻人,我老龙还能打,还能卖票。院线需要定心丸,观众需要熟面孔,他一出马,两边都踏实。于是全国影院跟着喝粥,小县城单厅一天卖二十张票,也肯留排片,因为知道月底平台给钱补差价。老头老太看完不过瘾,回家把手机投屏,拉着孙子再看一遍,点播又收一份钱。一圈下来,成龙、影院、平台、观众,四方都笑,只有黑眼圈的制片人在后台偷偷抹泪——累的。
有人挑刺,说剧情老套,像把旧毛衣翻个面。我直说:旧毛衣挡风,新毛衣还起球呢。今年几部大制作,特效花里胡哨,故事绕得脑袋疼,票房高开低走,像放炮仗,响一声就哑。捕风追影不玩虚的,打就打个明白,哭就哭个痛快,老头老太能看懂,年轻人也觉得值回票价。市场缺啥?就缺这份踏实。就像家里那口老铁锅,补了又补,炒出的菜就是香,你非说外形丑,可吃饭不靠颜值。
更厉害的是,这片给行业打了个样。以后谁再说国产动作片死了,就把票房甩他脸上:72天还能日进三十万,谁行?投资人心里算清账,不再盲目砸钱请流量,肯回头找真功夫、真演技。老头老太看完,回家把跳广场舞的时间改成看电影,票房细水长流,影院就不用靠周末爆米花硬撑。一片活水,养活一串小鱼,这就是正能量。
我今晚又买票去二刷,进场前听见两个大妈聊天:“咱别跳操了,下周还来,电影票比保健品便宜,还能看成龙翻跟斗。”我乐坏了,这就是现实:电影只要真材实料,观众就肯一次次买单。屏幕暗下来,成龙在雨里追贼,背影踉跄却不停,我鼻子一酸,想起自己老爹七十岁还下地收稻子,一个道理——人老了,活儿还能干,就得干给人看,干到别人鼓掌。
片子结束,灯亮,我鼓掌到最后一刻。回家路上我算笔账:一张票三十五,我贡献两次,七十块,不多,可全国像我这样的老头老太有几百万,一人两张就是一条河。河不嫌细流,才汇成海。捕风追影没喊口号,就老老实实把故事讲圆,把打戏拍真,把情怀留给观众自己品,结果票房自己往上爬。它告诉我:别小看每天那一点点坚持,七十二天,也能堆出金山。
想反驳我的,先问自己:你拍的片子,能让陌生人看两遍还愿意掏钱吗?不能,就把掌声留给能的人。
来源:松林间飞舞的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