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扮演者赢家弟:晚年凄凉,一句“要有孩子就好了”令人破防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07:34 1

摘要:北京一条普通的胡同里,一位佝偻老人蹒跚前行,手中攥着干硬的烧饼。路人不会想到,这个身患半身不遂、衣衫褴褛的老人,曾是荧幕上那个家喻户晓的“武大郎”。

北京一条普通的胡同里,一位佝偻老人蹒跚前行,手中攥着干硬的烧饼。路人不会想到,这个身患半身不遂、衣衫褴褛的老人,曾是荧幕上那个家喻户晓的“武大郎”。

“活一天算一天,算一天就高兴一天。”面对采访镜头,赢家弟歪斜的脸上挤出微笑。中风的后遗症让他口齿不清,但这句话却说得异常清晰。

2024年初,一段网络视频让这位淡出公众视野多年的老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镜头前,他不再是那个在《水浒传》中把武大郎演绎得活灵活现的演员,而是一个脑中风半身不遂、老伴失去四肢、无儿无女的老者。

---

2024年3月,北京一位博主在胡同里偶遇一位特殊老人。老人头发凌乱花白,身体佝偻,一只手无力地垂着,走路颤颤巍巍,说话含糊不清。

当博主询问他以前的工作时,老人模糊地说:“我以前是搞文艺的。”进一步的交流才揭示,这位老人就是曾经饰演过“武大郎”的赢家弟。

镜头记录下的赢家弟,与当年的荧幕形象判若两人。他身穿破旧衣物,两手红肿,有时会不自觉地流口水。

赢家弟购买了两个烧饼作为一餐,在北京寒冷的街头艰难咀嚼。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演员,如今每月依靠4000元退休金维持生活,还要照顾同样患病失去四肢的妻子。

赢家弟出身不凡,是正黄旗世家后裔。年轻时,他曾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特型演员,住在北影宿舍,与众多影视大腕共事。

“我是1978年进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赢家弟在采访中回忆道。作为特殊演员,他参与了多部电影的拍摄,其中最著名的角色就是《水浒传》中的武大郎。

他把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那个又老实又窝囊的样子,让观众印象深刻。除了《水浒传》,他还参演过《甲午风云》、《少林寺》、《天下第一》等老电影。

当年的赢家弟风光无限,收入颇丰。他回忆起那段时光:“那时候片酬虽然不高,但也过得挺充实。和一群年轻演员一起拍戏,吃盒饭、赶通告、睡集体宿舍,虽然苦,但开心。”

就在赢家弟事业渐入佳境时,命运给了他第一记重击——他的妻子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

“她已经那样了,我不能不管啊,”赢家弟轻声说。车祸之后,妻子失去了双手双脚,彻底丧失了自理能力,只能卧床。

为了照顾妻子,赢家弟推掉了许多片约,逐渐淡出荧幕。他的时间和精力,全部被耗在照顾妻子的日常琐碎中——喂饭、翻身、擦洗、倒尿袋,一个人撑着两个人的生活。

然而,厄运并没有就此停止。几年后,在一次送妻子去医院的路上,赢家弟被车撞了,这次车祸导致他脑中风,落下半身不遂的病根,说话也开始不利索。

从此,这对互相依靠的夫妻,成了两个都需要照顾的病人。

如今的赢家弟,靠着每月四千来块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但在北京这样的高消费城市,这笔钱对于两个重病老人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我就吃两个芝麻饼,将就着过,”赢家弟在镜头前这样说。他一顿饭最多只吃一两块钱的干饼子,屋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老伴瘦得皮包骨,只能靠他一口一口喂着吃饭。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被问及有没有孩子时,赢家弟沉默了好几秒,才慢慢吐出一句:“要是有个孩子就好了...”这句话背后,是无数个无人搀扶的日夜与无人倾诉的孤独。

年轻时,赢家弟和妻子选择不要孩子,享受二人世界。如今步入晚年,他们才感受到无儿无女的艰难。

赢家弟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同时,也有人对他的身份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经过核实,98版《水浒传》中武大郎的扮演者确为宋文华,他是一位国家一级演员,曾习武并获奖,晚年生活安稳幸福。

赢家弟很可能是一位活跃在舞台剧或地方剧院的“武大郎”扮演者,也可能参与过一些影视作品的拍摄,但并非大众通过电视剧熟知的版本。

这种身份的混淆,恰恰反映了老一代特型演员和配角演员的普遍处境——他们塑造的角色可能家喻户晓,但他们的真实姓名和个人命运却鲜有人关心。

尽管生活艰难,赢家弟却展现出令人钦佩的乐观。他表示,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不去过多地抱怨生活的不公。

“活一天算一天,算一天就高兴一天,”这是赢家弟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命运不屈的回应。

面对采访镜头,他没有抱怨,没有自怨自艾,只是轻描淡写地讲着过往。哪怕吃着干巴巴的芝麻饼,也能笑着祝别人一路平安。

这种在极端困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

如今,赢家弟的故事已在网络上悄然消失,他和妻子依旧生活在那个缺少暖气的屋子里。每天,他还是要拖着半身不遂的身体,照顾失去四肢的妻子。

“我要是有个孩子就好了...”这句他哽咽着说出的话,依然在无声地叩问着每一个听过他故事的人。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