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抑郁、厌学、叛逆、沉迷手机,父母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其解决问题?心理学畅销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总结的“自然管教的七条法则”,很有参考价值,这里推荐给需要的家长。
父母必读:自然管教的七条法则
孩子抑郁、厌学、叛逆、沉迷手机,父母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其解决问题?心理学畅销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总结的“自然管教的七条法则”,很有参考价值,这里推荐给需要的家长。
对于父母来说,疏远孩子或者威胁要疏远他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为管控方式。但其代价是巨大的——它会触发孩子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替代分离的积极方法,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父母教养权威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孩子上进的动力。基于这种思维所采取的教养行为,我们称之为“关系先于引导”。
父母永远要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当孩子犯错,第一反应就是先保护好孩子的依赖情感。当平息了亲子关系中的紧张气氛,修复好了亲子之间的联系后,父母随时都可以回过头来再去纠正孩子的行为。
孩子吸取的生活教训,更多是源自对生活的适应过程,而不是他们做出正确思考的结果。而适应的关键,是在面对一些行不通、不能改变的事情时,要能感知到无能为力。
父母既要让孩子感受到无力感,让孩子学会流泪倾诉,又要做安慰他们的天使,这是人类最精妙也最具有挑战性的角色之一。
父母必读:自然管教的七条法则
一个人的意愿,是价值观形成的种子,是责任感的前身。具备各种意愿,才能产生复杂的情感。所以任何时候,父母的目标都是努力去引导孩子的善意,这样孩子才会愿意为了父母变好,愿意接受父母的影响。
教养,不代表一定和孩子对峙。自控力不是意志力,而是对复杂情感的掌控力。父母的工作,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情感和想法,并帮助他找出起调和作用的意识元素,削弱他犯错的冲动,而不是要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
父母在指导孩子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指令放在错误的行为上,而是要放在正确的行动上。如果给孩子示范你想让他做的行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就像电影导演和编舞老师一样。
如果实在改变不了孩子,那只能尝试去改变孩子所处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会引发这些行为的情况,改变引发问题的环境,这样才能促进管教的效果。
郑州大我心理咨询中心
@郑州大我心理咨询中心(原仁和心理咨询中心),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心理咨询机构之一。专注解决青少年心理、婚姻情感、职场人际、两性心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问题。找专业心理咨询师,。
来源:育儿光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