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了,很多人可能不认可毒舌君这个观点哈,网上有的是人说这片子难看,看不下去。既然都难看了,他们也肯定不会承认这片子有啥出色的娱乐属性和节奏感的,对吧!
《一战再战》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娱乐品味,毒舌君和小岛秀夫一起告诉你,哈哈!
《一战再战》的娱乐片属性居然这么突出,居然有如此强劲且引人的动作片节奏感,这是毒舌君观影前绝对、绝对没有想到的!
当然了,很多人可能不认可毒舌君这个观点哈,网上有的是人说这片子难看,看不下去。既然都难看了,他们也肯定不会承认这片子有啥出色的娱乐属性和节奏感的,对吧!
但毒舌君这么说肯定有自己的理由的,而且也是有“同路人”的。这个“同路人”就是日本著名游戏设计大师,啊不是,是日本“著名影评人”小岛秀夫,哈哈!
这不是毒舌君在凭空造梗啊,人家小岛秀夫在社交媒体上对自己的介绍里就是这么写的——“游戏创作者:我身体的70%都是电影造。”
毒舌君看完《一战再战》之后无意中刷到他对本片的评价,真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呢,而且人家夸得比毒舌君狠多了——
“激烈的追逐动作史诗”(furious chase-action epic)
“革了动作电影的命”(declares a revolution in action filmmaking itself)。
所以毒舌君说本片娱乐属性强、动作戏拍得好绝不算过分吧!
虽说大家都把PTA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看作是一位艺术片大导演,但他拍的绝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看完不明所以的那种艺术片,相反,他的作品还是挺通俗易懂,故事性挺强的吧。
但PTA此前也从未展现过对于动作戏的节奏感与精彩呈现这方面的过人水准啊,从未展现过拍摄动作戏的独特艺术手法啊,所以本片怎能不令人倍感惊喜呢?
毒舌君主要指的就是本片中的两大段情节,一段是从小李子的家被突袭开始,他连滚带爬地从地道逃生,从此踏上找女儿之路。
于此同时,他的女儿被小李子曾经的革命战友从学校带走,躲避追兵。
小李子给组织打电话,但因为暗语不过关,电话另一头的人就是不说他女儿在哪儿,于是他只能去找女儿的空手道师父。
结果他跟着师父四处辗转,见证了军警突袭小镇搜捕非法移民,以及抗议民众跟军警对峙引发骚乱,还有师父如何安排那些非法移民撤离。以上情节还穿插了小李子到处找充电插座来给自己的音乐识别器充电,以及军人审讯女儿同学的情节。
在师父家里,小李子终于给自己的识别器充上了电,也再度打通了组织热线,费尽口舌终于得知了女儿的落脚点。
结果他在撤离时不慎从屋顶坠落,走到大街上被警察当做暴徒用电击枪击倒。
这一长段跨越白天和黑夜,涉及不同时空和角色的情节,其实就是一整场动作戏。按照常理,好莱坞商业片中的一场动作戏并不会有如此多且长的时空转换。
而毒舌君之所以说这是“一整场动作戏”.先来解释为啥说是“一整场”,这可不是毒舌君自说自话忽悠你啊,而是导演给了提示的。
因为从小李子地道逃生到坠落屋顶被电击枪击倒这一长段情节,导演都在用一种以钢琴为主、其他乐器为辅,所营造出的一种混合了紧张、荒诞、轻快的背景音乐,来铺满这一长段情节。
这其实就是导演在提示观众,这一场长段情节其实是一个整体哦。说完了“一整场”,再来说“动作戏”。
此时我们再来回顾下“日本影评人”小岛秀夫对本片的独特评价——“激烈的追逐动作史诗”和“革了动作电影的命”,并以此来审视这一长段情节,真心感觉人家确实没说错啊,而且堪称是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导演的独特艺术手法。
我们以往对于好莱坞动作戏的概念,无非就是枪战、打斗、追车、大场面这些吧,而这些动作戏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打”。无论是拳脚对决、子弹横飞、车辆碰撞,都可以用一个“打”字来概括。
而在《一战再战》这一长段动作戏里,小李子虽然有打电话或者跟人交谈这种短暂的停顿,但总体上始终始终处于不停地运动中,让这一长段情节显得动感十足,节奏很快。
但请注意,这一长段情节并没有任何跟“打”有关的情节,甚至能明显看出,导演是在有意规避任何跟“打”有关的画面。
最典型的就是那段有肖恩·潘出场的军警与抗议民众对峙的戏,观众只能看到有人往地上扔了个燃烧瓶,然后军警开始出击镇压抗议民众,但你不会看到任何双方“打”起来的画面,因为此时镜头此时已经从冲突中心移走了。
这恰恰说明,导演试图展现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手法,那就是我不拍任何跟“打”有关的情节,只是通过小李子不停地运动以及他焦躁的情绪,以及危机降临的紧张氛围,依然能创造出节奏感强劲的动作戏。
这种艺术手法在好莱坞动作片里堪称前所未见吧,堪称革命性的动作戏创意吧!
而且,影片中不仅有这一长段没有“打”的动作戏,后面还有一长段没有“枪战”的枪战戏。
这个没有“枪战”的枪战戏指的是从小李子开车追逐带走女儿的肖恩·潘,到小李子和女儿最终重逢的这一长段情节中,你只能看到有人“开枪”,但看不到任何开枪对射的“枪战”。
比如说那个白男杀手冲着肖恩·潘开了一枪,让他的车子翻到在路边。只有开枪而没有枪战。
最后小李子女儿停车伏击那个白男杀手,虽然他腰间插着手枪,但小李子女儿问完暗语发现他答不上来之后率先开枪击中了他,当他把枪拔出枪套想还击的时候,小李子女儿又连开数枪将其击毙。同样是只有开枪而没有枪战。
最能体现“只有开枪而没有枪战”是导演有意为之的影片段落,则是小李子女儿逃生的那场戏。
我们看到那个墨西哥或者印第安长相的杀手良心发现,给小李子女儿松绑之后,一枪干掉了那个坐在屋外穿着战术背心的纹身男,然后又向屋里开枪。此时小李子女儿趁机跑远,观众只能听到枪声,而看不到枪战场面。
随后小李子女儿发现杀手的车里没钥匙,无法驾车逃跑之后,又翻回头去杀手身上找钥匙,此时我们看到杀手倒在屋门口,屋里的人也倒在地上,显然是在此前的枪战中,双方互射毙命了,但导演就是不让你看到双方互射的画面,这不就是最典型的导演有意为之的“只有开枪而没有枪战”的枪战戏吗?
而且即便是“只有开枪而没有枪战”,但这样的枪战戏该有的紧张感与惊心感也是不缺的啊!
与此同时,这一长段情节也是“只有开车而没有追车”的追逐戏,我们可以看到小李子在开车,小李子的女儿在开车,肖恩·潘在开车,白男杀手在开车,但我们看不到常见的好莱坞追车戏那种车辆彼此碰撞、加速超车、急转急停的画面,但紧张感和危机感却一点儿都不缺。
以上这些难道不是十分独特且高级的艺术手法吗?难道不是导演对于好莱坞动作片的创意革新吗?
所以说,无论网上有多少人吐槽《一战再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毒舌君和小岛秀夫都想提醒你,本片的优点有多么强大、特点有多么突出,绝对值得大家去影院细细品味!(文/毒舌君)
来源:毒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