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信才会痛苦,如果选择了不信,那么痛苦自然就会消解。这就是信仰的意义,很多人在谈论信仰的时候站的角度无法客观,如果仅仅是将信仰当作是一种期待,或者错误的将信仰聚焦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那么信仰就变成非主观的意念了,因为具体的人自然不会成为信仰的完全载体,当信仰
相信才会痛苦,如果选择了不信,那么痛苦自然就会消解。这就是信仰的意义,很多人在谈论信仰的时候站的角度无法客观,如果仅仅是将信仰当作是一种期待,或者错误的将信仰聚焦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那么信仰就变成非主观的意念了,因为具体的人自然不会成为信仰的完全载体,当信仰被具象化之后,信仰本身就会随着具体的人摇摆而摇摆。反之,信仰才会更加坚定。
今天推荐的影片《禁果》讲述的就是有关天主教信仰的故事。我们姑且不去评判宗教本身的问题,而从影片来看,本片讲述的两个在乡村生活着的女孩在面对外界诱惑的时候所作出来的选择。正因为乡村带给他们的一以贯之的生活使得两个女孩感觉到了厌倦,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开乡村在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然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两个女孩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在经历了一番痛彻心扉的故事之后,他们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信仰。
本片的核心在于为观众们讲述一种存在状态,以及当这种存在状态被破坏之后的故事。对于两个女孩来说,乡村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循规蹈矩,然而在青春期这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两个女孩对于外界都有所渴望。但是瑞克尔跟玛丽亚的观点表面上发生了分歧,对于玛丽亚来说,原来的生活是一种禁锢,而城市的生活是一种释放。但对于瑞克尔来说,城市的生活如同魔鬼的诱惑一样,她想要拒绝,但却无从下手。
最终,故事的走向很符合两个人的本心,玛丽亚跟瑞克尔回到了乡村,但是却是以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回归的。玛丽亚最终嫁作人妇。在没有了自己的好友相伴的情况下,瑞克尔开始沉沦了。
宗教对于两个女孩本质上来说有所区隔,但是另一种程度上来说又是一致的。两个女孩都被宗教本身所禁锢,禁锢着她们的不仅仅是教义,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形成了对于宗教主导一切的观念。比如在没有结婚之前,天主教是不接受婚前性行为,且不能让女性太过于招摇的,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对于欧洲,对于这个国外的地域,他们的观念与当今的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但就是这种格格不入的观念,本质上却能实际统治欧洲一直到当代,这就有点不可思议。
对于欧洲人自己选择的宗教这个本不必说,但对于类似于这种宗教之下的一切,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仅仅是如同片中的两个女孩那样直接的厌恶,还是有所取舍,亦或者是用别的方式来理解?
宗教本身带给教众的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相信,但如何相信,不同的宗教有着不一样的具体操作方式,对于天主教,尤其是本片中被刻画出来的天主教,显然,这种信念或者是信仰在于周围人的约束。青春期即便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也是一段判逆时光。但判逆时光总是会过去,当青春期过去了之后呢?一个人就会有显著的成长。
本片的核心在于评判宗教对于两个少女的影响,但本片却没有让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间段登上应该的舞台。本来就是青春期的两个少女的叛逆,再加上宗教的加成,一切就都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因此,我们仅仅是将问题归咎于宗教,总显得不客观。
而去除了青春期的影响,宗教在本片中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的呢?无处不在的控制,在乡村,她们受到自己家人的控制,在城市,她们受到神职人员的控制,唯一不受控制的时候,正式两个女孩尽情放肆的时候,但这种纵情放肆真的是两个女孩的本性吗?当然不是,这不过是她们为了对抗宗教而选择的一种发泄方式。
因此,影片才有了最后时刻,两个人重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家乡后,他们有了各自的生活,而当瑞克尔与自己喜欢的男孩失败的交往被呈现之后,瑞克尔发觉,自己所在的假象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熟而有任何的改变,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没有因为自己对于其教义的深刻理解而变得理解自己,一切都没有任何的改变,改变了的只有自己的经历。
于是,瑞克尔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家乡,而离开家乡的宣誓就是真正的做自己。一切就这样发生了。而宗教带给瑞克尔的依旧是如之前所想的那样遥远。真正的宗教信仰从来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的,即便是瑞克尔有了外部的变化,但却没有理解到向内求的真实含义,宗教这个时候也就成为了一种困扰。
被伤害后,之前的信仰才会有意义,但如果一个人仅仅当信仰为一种外在的工具,那么信仰就不会带给一个人力量。坚定的信仰从来不会轻易动摇,因为轻易动摇的肯定不是信仰。
……
你好,再见
来源:独钓一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