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动画片卖了160亿,而今年全国有三百多部电影连千万票房都够不着。
你敢信吗?
一部动画片卖了160亿,而今年全国有三百多部电影连千万票房都够不着。
这不是市场繁荣,这是把所有人的钱包都压在了几个IP身上。
哪吒2的爆,不是偶然。
它踩中了中国家长的焦虑——孩子看动画,不只要热闹,还要有“文化认同”。
你小时候看的是葫芦娃,现在孩子看的是哪吒,但背后的逻辑没变:英雄得是咱自己家的。
可问题是,当所有人都盯着哪吒的续集、熊猫的第二部,谁还愿意拍一个普通人开餐馆的故事?
《欢迎来龙餐馆》进了柏林主竞赛,没人喊它爆款,可它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不靠特效,不靠明星,就靠一碗热汤,让人想起自己妈妈做的饭。
春节档要搞分时段票价了,黄金场涨到150块,早上八点的场次还卖30块。
听着像聪明,其实是无奈。
影院不是不想赚钱,是怕空座。
你算过吗?
一部电影拍两亿,上映三天没排片,血就凉了。
现在片方不敢赌,只能靠档期绑架你——你必须在除夕夜买票,不然就错过“全家人的仪式感”。
可你真觉得,非得在那几个小时,花三倍价钱,挤在人堆里看一部被营销推上神坛的片子,才算过年吗?
李连杰演《镖人》?
别光看海报兴奋。
他今年62岁,动作戏占65%,这意味着他不是来客串的,是来拼命的。
袁和平这次没用替身,没用威亚,全是实打实的打。
你看过多少动作片,演员一跳,背景是绿幕?
这部片的每一拳,都是真人在钢筋水泥里摔出来的。
这不是情怀,是老一辈对电影的执念——你可以在手机上看剧,但电影院,得有血肉。
腾讯花8个亿买《惊蛰无声》的网络版权,不是因为它多好,是因为它太“对味”了。
悬疑、压抑、反转、人性撕裂——这不就是短视频时代最吃香的配方吗?
可你有没有发现,当一部电影的命,系在35天后上线流媒体,它还能安心拍吗?
导演不敢留白,不敢慢半拍,怕观众划走。
电影,正在变成“可消费的内容”,而不是“值得等待的体验”。
进口片排片卡到15%,听着像保护国产,实则是行业自保。
你真以为观众不爱好莱坞?
是他们不敢排。
一部《速度与激情》进来,能把国产片的排片直接打到个位数。
现在政策掐住脖子,不是为了艺术,是为了让那几部能活下来的国产片,别被彻底碾死。
最狠的不是票房数据,是《飞驰人生3》用LED虚拟棚拍赛车,制作周期砍掉四成。
技术是进步了,可你有没有发现,当电影越来越“像游戏”,越来越“能控制”,它离真实的生活,也越来越远。
我们不需要更多炫技的镜头,我们需要一个敢拍失业父亲凌晨四点送外卖的片子,不需要特效,不需要明星,就一个镜头,他揉着膝盖,喝了一口凉透的豆浆。
电影市场不是在膨胀,是在萎缩——不是人不看电影了,是电影不再值得你走进影院了。
你愿意花150块,陪孩子看哪吒大战天庭,还是愿意花30块,一个人在清晨的空荡影厅,看一个老人在龙餐馆里,默默擦着桌子,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客人?
后者,可能才是我们真正该怕的——不是票房不够高,是没人再敢拍这样的故事了。
来源:进取旭日Qa7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