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赵一曼》到《夜幕下的哈尔滨》《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霁虹桥——银幕里的百年哈尔滨红色地标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00:24 1

摘要:当《悬崖》中周乙的身影在桥上掠过,当《赵一曼》里日寇的铁蹄踏过桥面,这座横跨哈尔滨道里与南岗两区的霁虹桥,早已不只是一座滨洲、滨绥铁路的跨线桥,更成了红色影视剧中凝固的“城市记忆载体”。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霁虹桥,在十余部影视剧中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既见证了新中国

当《悬崖》中周乙的身影在桥上掠过,当《赵一曼》里日寇的铁蹄踏过桥面,这座横跨哈尔滨道里与南岗两区的霁虹桥,早已不只是一座滨洲、滨绥铁路的跨线桥,更成了红色影视剧中凝固的“城市记忆载体”。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霁虹桥,在十余部影视剧中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既见证了新中国影视工业的成长,也让无数观众循着镜头,踏上这片承载红色历史的土地。

1958年长影《徐秋影案件》在霁虹桥上拍摄

霁虹桥的名字,本身就带着文人风骨的浪漫。1926年11月28日落成典礼上,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援引杜牧《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名句,取“霁虹”二字定名。这份从古典文学中走来的雅致,与它后来承载的红色故事形成奇妙交织——1950年的《赵一曼》第一个镜头就是日寇铁蹄下的哈尔滨,日本宪兵走过霁虹桥巡逻的画面,将观众瞬间拉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1980年八一厂的《奸细》中,它又化身为地下党员传递情报的“秘密接头点”,桥面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藏着惊心动魄的暗语;同年龙江电影制片厂的首部作品《她从雾中来》,则用一组航拍镜头,将霁虹桥置于城市全景中,记录下新时代哈尔滨的生机。

随着时间推移,霁虹桥的“银幕角色”愈发丰富。两版《夜幕下的哈尔滨》里,它是城市变迁的坐标;《马迭尔旅馆的枪声》中,它串联起谍战的紧张节奏;就连《五月之恋》《情人结》这类情感题材作品,也借它的复古轮廓,烘托出哈尔滨独有的浪漫氛围。如今,霁虹桥这座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都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或许刚追完《悬崖》,或许重温了《赵一曼》,带着对影视剧情的记忆,在桥上寻找镜头里的同款视角,让银幕中的红色故事,在现实打卡中得到新的延续。

若你踏上哈尔滨的旅程,不妨来霁虹桥走走。站在桥上眺望铁路线与城市街景,既能触摸百年建筑的质感,也能与那些镌刻在影视里的红色岁月隔空对话。这或许就是“跟着红色影视剧打卡”的意义——让历史不再遥远,让英雄故事在脚步丈量中愈发鲜活。

来源:哈尔滨文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