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迪士尼最新科幻电影《创:战神》在内地公映,这部主打未来感视觉风格的影片,以几何线条与光轨律动完成了数字虚拟世界的建构,3D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为影片增色不少。
热门3D电影测评系列又和大家见面了!随着下半年视效大片集中定档,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热门影片3D效果测评。
上周,迪士尼最新科幻电影《创:战神》在内地公映,这部主打未来感视觉风格的影片,以几何线条与光轨律动完成了数字虚拟世界的建构,3D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为影片增色不少。
本文从题材适配度、出屏效果、入屏效果、场景构建、银幕亮度、画面模糊度、舒适度7个维度,以10分制进行拆解和评分。为求公正,每部电影评分时光君都会说明观赏当时的放映环境,并且向影城工作人员了解放映亮度等相关参数。
地点:北京市西单某影城
格式:普通3D版本
3D放映亮度:9.32FL
详细测评:
题材适配度8.5分:3D效果是强化虚拟空间视觉风格的必要手段
《创:战神》本身有强烈的科技、未来战争、虚拟世界切换等题材需求,这使得3D效果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构建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影片中高楼林立的真实空间视觉层次压缩,布满虹光与数据的虚拟世界则更强调流动感与立体感,因此,3D效果成为实现两个世界视觉转化必要的技术通道。在这种题材语境下,3D效果在视觉层面强化了观众对两个世界差异性的直观感受。
出屏效果8分:强化动作场面与视觉风格打造
所谓出屏,是指某物体或视觉元素从画面之外“冲出”到屏幕前景的那种张力感。在本片中,集中体现在两点,其一是动作场面中,“创”系列标志性的光轨道线条,随着动作场面运动轨迹反复拉伸,强化“跃入观众视野”的视觉冲击。其二,则是虚拟世界里,信息数据或AR画面在银幕上出现时,所营造的未来氛围感,立体层次处理精准,与场景光效融合自然。
入屏效果8分:摩托驾驶体验得到强化
与出屏效果的呈现类似,影片中入屏效果同样通过多层次的光轨线条运动呈现,塑造了令人信服的纵深空间。特别是在数字世界场景中,来回拉伸的光束在立体空间中形成了具有穿透力的视觉纵深。在几场标志性的虚拟世界追逐战中,影片也多次利用主角的主观镜头来展示驾驶未来摩托载具时扑面而来的入屏感,强化沉浸式体验。此外,影片开头从3.5英寸软盘转场到过往场景的俯拍镜头,也充分展现了3D技术带来的入屏效果。
场景适配度8分:极简未来空间的3D构建
极简未来风格本就追求“少即是多”,强调线条、几何块面、光影与空间关系。在这种美术置景下,场景中不应有过多复杂物件或杂乱纹理,而应以净面、几何体与光影层叠为主。在这种风格语境下,3D效果强化了视觉效果:光轨、线条穿插在几何块面之间,空间感更容易显现,在场景转换、镜头运动时也能与极简背景融为一体,保证了3D视觉效果的连续性,这一点只有少数影片可以做到。当然,影片情节回到现实世界时,这种连续性会被打破。
3D亮度8.5分:亮度充分展现霓虹魅力
令人惊喜的是,今年公映的几部3D影片都表现出了理想的银幕亮度,《创:战神》延续了这一水准。戴上3D眼镜后,视觉效果并没有被弱化,反而有较为舒适的观感。另外,在虚拟世界中,有限的暗部细节得到了较好保留,现实世界夜戏的亮度控制也较为准确,暗部没有出现明显的细节丢失。
画面模糊度7分:场景细节较少,立体感表现充分
与此前一样,观影过程中,笔者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要场景,分别摘下3D眼镜观察画面的模糊度,以此来衡量影片的3D化程度。与一般影片不同,虚拟场景可参照的道具多为几何体和霓虹光线条,因此模糊程度并不十分突出,但并未影响影片空间立体感的呈现。而在现实场景里,大部分场景模糊度适中,但写字楼玻璃窗间有部分散点透视的场景,此时画面模糊度较高,体现出3D环境下复杂的视觉层次。
舒适与健康度8.5分:观影过程未产生任何视觉不适
长达两小时的观影过程,3D效果并未带来不适或眩晕感,画面风格在写实与虚拟两个世界来回切换,3D技术更多体现在虚拟世界的视觉强化上,因此视觉处于立体空间冲击与现实场景的两个维度来回切换,保证了观影的舒适感。
结语
整体来看,《创战神》在题材、镜头切换、空间构建上具备与3D效果高度契合的潜力,通过光轨线条运动、虚拟数字场景、摩托车追逐等元素强化了3D体验,构建极具张力与纵深感的未来空间体验,在视觉效果与观看舒适度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文/日灼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