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数字落差比电影本身还刺激。影院经理说,同档期国产喜剧排片占六成,留给《一战再战》的场次被挤到上午十点和午夜,想看的人找不到时间,找到时间的人又被票价劝退。一张票卖到六十五块,足够买两杯奶茶加一桶爆米花,年轻人干脆转身去买快乐水。
全球票房飙到4850万美元,国内却只收回1700万,小李子这部新片被观众集体冷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数字落差比电影本身还刺激。影院经理说,同档期国产喜剧排片占六成,留给《一战再战》的场次被挤到上午十点和午夜,想看的人找不到时间,找到时间的人又被票价劝退。一张票卖到六十五块,足够买两杯奶茶加一桶爆米花,年轻人干脆转身去买快乐水。
故事其实不复杂。落魄父亲为救女儿,一头撞进加州选举的黑幕,左边是喊着口号的慈善家,右边是举着枪的农场主,两边都在利用他。导演把小说里冷到冰点的幽默,换成枪战、追车、爆炸,前六十分钟几乎没让人喘口气。斯皮尔伯格看完私下说,这动作密度快赶上他自己年轻时的总和。
演员名单像颁奖礼前三排。小李子把中年废柴演成丧家犬,西恩潘的军官每走一步都像踩地雷,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出场十分钟,一句西班牙语台词就让全场安静。可惜这些亮点被翻译字幕吞掉一半,中文只能读出大概,口音和停顿里的味道全漏了。
问题出在笑点。电影里那个穿红帽子的俱乐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影射谁,可国内观众对大洋彼岸的梗不熟,屏幕里哄堂大笑,屏幕外一脸平静。黑色幽默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一旦笑不出来,剩下的就是冗长。
宣发也拖后腿。预告片剪得像文艺片,主打深度和隐喻,把想看爽片的观众直接劝退。抖音上没热搜,微博没话题,上映三天才冒出几条吐槽,热度早被国产爱情片抢走。院线经理只看预售,预售低就给排片少,排片少就更没人买,死循环一周,票房定格在1700万。
美国那边同样吵得厉害。左派观众骂导演把革命者拍成骗子,右派观众嫌电影把白人写成蠢货,两边都不买账,却都买了票,都想看看对方被怎么黑。票房就这样被吵上去。国内没有这种情绪入口,自然少了动力。
有人把这片叫美版让子弹飞,其实更像一锅加州麻辣烫,什么都往里扔,品钦的小说、安德森的镜头、小李子的脸,最后辣到谁算谁。能看懂暗线的,会心疼那个被当成棋球的父亲;看不懂的,至少能看追车。可惜大多数人连追车都没看到,就被排片时间劝退。
影院里坐着三十多个观众,散场灯亮起那刻,一起鼓掌,声音空洞。那一刻明白,好电影与好票房之间,差的从来不是质量,而是一次精准的握手。握手失败,再漂亮的成绩单也只能留在海外。
想看的,可以等流媒体上线,把字幕切换成英文,再开0.75倍速,就能看清西恩潘嘴角那一下抽搐,也能听见本尼西奥声音里的疲惫。那时会发现,电影讲的不是大洋彼岸的政治,而是一个父亲在系统夹缝里救孩子的孤勇。这种孤勇,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只是换了个名字,叫加班、叫房贷、叫带娃。
票房冷不等于片子差,它只是提醒我们,屏幕内外其实是同一个市场,谁掌握解释权和放映键,谁就掌握钱包。下次再遇到被忽视的佳片,不妨买张票,用座位投票,让经理在清晨排片表里多给一格位置。那一格,也许就能让好故事多活一天。
来源:沙漠勇敢跋涉的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