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对新津主城区排洪渠、排洪沟、雨水管道进行整治改造,新建雨水主箱涵长达4.605公里,雨水主管0.166km,并改造排洪沟0.505公里,新建防洪闸2座,重塑城区排涝骨架。
近日
2025年新津十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
新津区主城区及花源片区
(新津站TOD片区)排涝整治项目
完成支管建设、沟槽回填
路面恢复等收尾工作
进入验收阶段
该项目分为
主城区、花源片区排涝整治项目
↓
主城区排涝整治项目
主要对新津主城区排洪渠、排洪沟、雨水管道进行整治改造,新建雨水主箱涵长达4.605公里,雨水主管0.166km,并改造排洪沟0.505公里,新建防洪闸2座,重塑城区排涝骨架。
新建雨水主箱涵
来到位于平岗路与平惠路交叉点附近新建的防洪闸,水流平稳,两侧加固后的沟渠焕然一新。
“这个闸门控制着葛碾沟的水流。”区水务局排水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关庙引水工程引了西河的水用于葛碾沟城区段生态补水。
新建的防洪闸
平时水位较低时,葛碾沟的水流向城区段,进行生态补水。当因强降雨、上游泄洪等原因造成水位突涨达到一定高度时,闸门落下,水分流至另外一条箱涵流入石头河支渠,分担城区段沟渠泄洪压力,减轻城市内涝风险。
石头河支渠出水口
今年5月底,该项目主体排水通道提前90天贯通。这也让兴园6路、兴园9路、兴园2路、观前街、平惠路5条城区道路,以及太平洋电影城、平岗路口等4处内涝积水点位,经受住了今年主汛期“大考”。
“今年夏天下那么大雨,太平洋电影院门口竟然没有积水,原来是这个项目的功劳,以后我们下雨天出门更安全了!”家住颐和雅郡的罗先生高兴地说。
花源片区排涝整治项目
该项目沿花源大道、青瓷路、紫云路等6条交通主干道,新建排水管涵约2911米,同步疏通维护花源大道及长乐路周边现状约2000米排水渠,通过“扩容管网 + 清淤修复”双措并举织密城市排水 “安全网”,最终经杨柳大道、花永路排水通道将雨水引入杨柳河,彻底打通片区 “排水动脉”。
紫色线路为新建排水管涵
来到位于花源片区地铁新津站旁杨柳河边的项目出水口,多个安全风险提示牌清晰醒目。直径2.8米的出水管,像一个巨型 “泄压阀”,让雨水能更快汇入河道。
出水口
附近上班的姜女士说:“以前下大雨,地铁口附近就会有积水,现在看到这么粗的管子,心里踏实多了。”
区水务局排水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着眼于 “治当下”,更立足 “谋长远”,通过管网改造连通花源片区雨水管、打通排水通道,从而有效解决雨水管道上下游未连通、无排出口等结构性问题,系统提升区域排水能力。
随着新津区主城区及花源片区(新津站TOD片区)排涝整治项目建设完成,新管道箱涵节节连通,一张更科学高效的排水网络已在地下成型。
城市道路积水少了
居民出行更安心了
新津这座城市的宜居品质
每天都在悄然焕新
来源:水城新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