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为啥说八年等待换来一场视觉灾难,麦浚龙玩脱了!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19:30 2

摘要:今年国庆档《风林火山》上映的时候,麦浚龙说他要打造一部颠覆传统的港产史诗,这本是好事,可看过正片后,感觉这八年等待换来的简直是历届最让人失望的港片,为啥?

今年国庆档《风林火山》上映的时候,麦浚龙说他要打造一部颠覆传统的港产史诗,这本是好事,可看过正片后,感觉这八年等待换来的简直是历届最让人失望的港片,为啥?

说起来电影追求创新和突破是好事,谁都不希望港片总是老套路,离观众越来越远!更不想看到香港电影永远停留在古惑仔和警匪枪战的窠臼里。

可说的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麦浚龙口口声声说的史诗感和哲学深度,少之又少,全都是故弄玄虚不说,甚至把简单的黑帮故事讲得支离破碎,这些桥段很难懂吗?

既然本质还是黑吃黑的老套路,又谈何创新突破呢?这就相当于把《无间道》和《黑社会》的素材打乱重组,包装换了一套,需要理解的深度却更差了,不信?

咱们来回忆一下经典港片的核心优势,清晰的叙事、立体的角色、紧张的氛围!再复盘一下《风林火山》的成色如何,碎片化叙事、模糊动机、过度风格化,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差别就出来了!

正常的电影叙事应该有基本的故事逻辑和情感内核,哪怕是《无间道》这样的复杂卧底故事,也有清晰的人物动机和情节推进;哪怕是《黑社会》这样的群像戏,也有完整的派系斗争和权力更迭。

而《风林火山》呢?完全是一堆符号的堆砌,没有任何叙事技巧可言!金城武和刘青云们的表演固然卖力,服装美术也极致奢华,但这种"为风格而风格"的每一帧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让人完全无法入戏。

这也导致作品的观赏体验非常疲惫,就像被强行灌输一堆无意义的影像符号。比如说"香港下雪"的设定,除了视觉猎奇之外,还有什么深刻的隐喻价值?

就连导演自己都不得不靠大量删减来妥协,这本身就说明了叙事本身的缺陷!

其次是这个作品的定位问题,显然它只想迎合影评人和小众群体的口味。有些人评价说"电影已经这么多商业套路了,就让我们欣赏艺术吧",所以喜欢这种作者表达强烈的作品。

但电影不应该只是服务于少数人的艺术游戏,更不能以"抽象""哲学"为借口放弃基本叙事功能。比如说《僵尸》虽然也很风格化,但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恐怖故事框架和情感内核,观众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逻辑。

当然这次《风林火山》的拥护者可不止普通观众,甚至有些影评人也对其大加赞赏,说什么"展现了电影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完全忽略了作品的实际可看性。就比如说那个"隧道卧室"的设定,真的有人觉得住在这里是有钱人的感觉吗?

这些碎片,看起来就像是为了炫技而炫技,完全没有叙事价值可言。其他电影再好再差,至少能让观众看懂在讲什么,你这个作品除了主创自己,谁能真正理解?

麦浚龙就更不用说了,他明显是在重复自己的成功模式。这部电影与之前的《僵尸》一脉相承,都是依靠风格化影像和类型片元素来制造"深度",但这次明显力度过猛,变成了纯粹的自我沉溺。

说到底《风林火山》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电影作品,而是一场视觉艺术展示,艺术展示哪还管什么叙事结构的,好看就一定要拍。恰好几个喜欢这种风格的人,手里却握着决定电影评价的话语权,这本身就很可笑。

说到这儿,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开始怀念那些真正优秀的港片了!怀念那些既有风格又不失电影本质的作品!《风林火山》这种抽象晦涩的路线,纯属浪费观众时间,还不如去看真正的商业片至少还能获得一些娱乐体验。

真的有点白瞎小陶那么久的期待,果然好的片段永远只在预告片里了,不推荐,如果你实在好奇,等待之后的流媒体吧!

来源:我是故小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