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勃纳尔和玛莎》渣男画家与他的缪斯,谁更值得被记住?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18:39 1

摘要:导演读懂了勃纳尔,那些斑斓的色彩、微妙的光影,都被完美地转化为了电影语言。塞纳河的波光、乡间小屋的画作、阳光透过窗户洒落的斑点,每一帧都美得可以当壁纸。

《皮埃尔·勃纳尔和玛莎》这部电影就像勃纳尔本人的画作——远看惊艳,近观却能看到裂痕。

电影讲述了法国著名画家皮埃尔·勃纳尔与其妻子玛莎之间持续近50年的复杂情感故事。

电影《皮埃尔·勃纳尔和玛莎》

好的是这部电影在视觉上几乎无可挑剔。

导演读懂了勃纳尔,那些斑斓的色彩、微妙的光影,都被完美地转化为了电影语言。塞纳河的波光、乡间小屋的画作、阳光透过窗户洒落的斑点,每一帧都美得可以当壁纸。

但不足的是,这么美的画面,却没能承载起同等厚重的情感。

当玛莎在河中试图自杀时,本来应该是全片最揪心的时刻,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在欣赏画面的构图,而不是为她的命运揪心。这种视觉与情感的割裂,是个遗憾。

影片最亮眼的是玛莎这个角色的成长。

她从最初只是丈夫画中的“缪斯”,逐渐觉醒,最终拿起画笔成为创作者。当她开始为小狗作画时,那种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这一刻,她不再是被观察的客体,而是拥有了自己视角的主体。

相比之下,皮埃尔这个角色就有些单薄。

电影似乎满足于把他塑造成一个“渣男画家”,而忽略了他内心的艺术追求和矛盾。

他说玛莎“通过画家的眼睛而存在”时,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很让人不适。但问题在于,影片对这种不平等关系的批判,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影片对勃纳尔社交圈的描绘相当精彩。与维亚尔、莫奈等艺术家的交往,参观莫奈画睡莲的场景,都让那个时代的艺术氛围活了起来。

影片前半段对二人相爱的过程描写的很细腻,让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故事里。可惜到了后半段,节奏突然变得仓促。

玛莎的创作觉醒、皮埃尔的外遇、玛莎的健康恶化,这么多重要的线索挤在一起,结果哪一条都没讲透彻。

还有对勒妮这个角色的处理。

作为皮埃尔的情人,她本可以是探讨艺术家情感关系的另一个重要视角,结果却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她的“心碎”,仿佛只是为了衬托玛莎的觉醒,这对演员和角色都不太公平。

影片中玛莎两次对丈夫说“好好安葬我”,这为什么不是她对后世观众的恳求:不要只记得画家的名字,也要记住画中人的故事。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