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中国电影之父,却用半生遗憾换不回三个孩子的健康。酒杯浇灭了未来,临终前写下戒酒日记,85岁的谢晋带着未尽的父爱离去。《芙蓉镇》里“往高处走”的台词,成了他云端事业与深渊家庭的最痛隐喻。
父爱无疆——谢晋电影辉煌的背后
韩磊
他是中国电影之父,却用半生遗憾换不回三个孩子的健康。酒杯浇灭了未来,临终前写下戒酒日记,85岁的谢晋带着未尽的父爱离去。《芙蓉镇》里“往高处走”的台词,成了他云端事业与深渊家庭的最痛隐喻。
——导读
近日,我看了一段谢晋家庭生活的视频,接着又读了余秋雨一篇记叙他和谢晋私交的散文《门孔》,这让我真切地看到了电影光环后面的谢晋的生活,我感慨良多。
在中国的电影史上,谢晋绝对是一位必须大书特书的导演。他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为熟悉,最为喜爱的导演。他导演的《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曾伴随着我们的青春,永远地深藏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的那些电影让当年的我们第一次透过银幕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式的“政治”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他让我们在经过十年的文化荒漠后最早体会到阶级性之外的丰厚的人性,他在几乎每一部电影中,都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女性,他让我们坚信:女性是美好的,我们的身边只要有女人存在,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温暖,我们的人生就会有希望。谢晋的影片为我们撕扯开现实的残酷,但他更展示了残酷所扼杀不了的美好。若用“伟大”来议论谢晋的电影,我想也不为过,但我此刻说他“伟大”,是因为他的父爱.
作为成就骄人的艺术家,谢晋的个人生活却是不幸的。他四个孩子中,两个儿子阿三、阿四都是智障,对儿子的智残,谢夫人徐大雯一直怀有深深的歉疚,认为没有给孩子健康的身体。这无疑也是谢晋一生的心理阴影。所以他把工作之后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全部都给了这两个孩子。阿三38岁去世后,谢晋对阿四更是关爱有加。到美国拍《清凉寺的钟声》时,他还不忘千挑万选,为阿四买回符合他智力情况的价格不菲的电动玩具。为了孩子不孤单,他拍片之余的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在陪伴阿四中度过,即使当他掌厨时,也要由夫人陪同阿四游戏。谢晋竭尽所能地关照阿四,帮他剪指甲,洗澡,但他却绝不娇惯孩子,他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地让阿四自立,他要求儿子自己倒水、叠被,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陪着阿四一起磨豆腐,帮助儿子掌握一些自食其力的技能。他尊重儿子的人格,国外的电影界朋友拜访他时,他从不避讳儿子的智力低下,总是要把阿四引导到客人面前介绍。朋友们组织的外出活动,谢晋也要把阿四带上,一路上嘘寒问暖,让同去的人很是感动。很难设想,在进行着艰难的艺术创作的同时,在给人们奉献出一部部精美动人的电影作品的同时,谢晋在经受着怎样的情感磨难和心灵的重创!或许谢晋深邃的父爱已经消融了现实的和心理上的所有痛苦,在对智残儿子无尽的爱中寻找到了我们所无法体会到的幸福。他把我们俗人眼中无止无休的苦难化解成最圣洁的爱和理解,为智障儿子营造了一个世界。正是因为他全面而细微的父爱,才使不幸的阿四始终享受着他应有的幸福,始终葆有一颗善良、纯净的内心。谢晋的不幸是深重的,他惟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长子谢衍,虽然继承了父亲导演的事业,但却在59岁时,与世长辞。儿子下葬的25天之后,即2008年19月18日,谢晋在参加母校上虞春晖中学组织的活动时突然去世,距他的85岁生日还仅有一个月零三天!
谢晋的突然离世,或许有多种原因,但他唯一健康的长子的去世对他沉重的打击,无疑是最重要的。他竭尽一生把两个智障儿子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深埋在心底,用辛苦和微笑给两个儿子送去正常孩子的生活,我想几十年他最大的安慰和支柱应该就是谢衍!谢衍的离世轰毁了他唯一的支柱。作为父亲的谢晋,他何尝不希望活下去,不仅是为了他心中的电影,更是为了他的阿三,但生命的支柱没有了,谢晋怎么可能再活下去!?我真难以设想,谢晋生命最后的25天是在怎样情感的煎熬和磨砺中度过的!?谢晋曾多次表示过,他还有不少的拍摄计划,包括重拍《桃花扇》,但这一切都成为令人叹惋的水中月。
不久前报载:谢晋的妻子徐大雯去世,留下了智障的儿子阿四和一个也不是很聪明的女儿,想必这两个孩子会有比较合理的安排吧?
作为父亲的谢晋,真可以说是为儿子而生,为儿子而死。他心中的悲怆,有谁可知!
谢晋导演,父爱无疆!
来源:潇湘影片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