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全国单日票房加起来才三千多万,连去年同一天的一半都不到,影院经理发朋友圈说“今天卖出去的爆米花比票还多”,这句话比所有数据都先戳到肉。
10月10日全国单日票房加起来才三千多万,连去年同一天的一半都不到,影院经理发朋友圈说“今天卖出去的爆米花比票还多”,这句话比所有数据都先戳到肉。
把镜头拉近,最惨的不是没观众,而是观众来了也救不回本。
《志愿军》750万再拿第一,累计快5亿,听起来体面,可4亿成本像无底洞,按正常分账得12亿才能打平,现在看只能指望延期密钥拖到寒假,把小学生集体包场算进去才有点希望。
战争片拍成“升旗打卡”,评论区高赞一句“知道他们伟大,但不想再看一遍”,把主旋律的痛点掀了个底朝天。
黄渤的《浪浪人生》更憋屈,575万单日,累计2.5亿,对比前作《戏台》的5亿直接腰斩。
片方原本想复制“中年男人笑着崩溃”的抖音切片,结果观众对“又卖惨”免疫了,路演现场有人喊“渤哥别哭,咱先笑一个”,现场尴尬到上热搜。
票房预测机构连夜下调预期:最终3.5亿收工,亏不亏看会计怎么摊宣发。
《刺杀小说家2》570万,累计3亿,成本却飙到5亿。
第一部10亿票房把“国产特效天花板”标签焊死,第二部只剩“天花板漏水”——剧情被吐槽“游戏闯关说明书”,特效贵到每分钟烧掉一台宝马,观众却只想快进。
片方内部人士透露,原本计划拍成三部曲,现在第三部被按下暂停,投资人把微信群名改成“先活下去”。
同一天最轻松的居然是《731》,380万单日,累计18.7亿,早已进入“纯赚阶段”。
这片子从立项就被、被抵制、被质疑“消费苦难”,结果话题度反杀,越骂越卖。
影院经理说,很多观众看完出来不说话,直接买第二张票把爸妈拉来,“不是片子多好,是大家都想亲口讲给下一代听”。
黑暗题材+教育刚需,意外成了今年最稳理财。
另一边,中小成本集体冻死。
《毕正明的证明》200万,《风林火山》180万,《三国的星空》50万,名字一个比一个像论文,票房一个比一个像电话号码。
金城武复出噱头救不了港片,易中天当顾问也救不了历史改编,成龙的《捕风追影》只剩48万长尾,大哥上个月在首映礼上亲口说“可能打不动了”,现场影迷喊“大哥别退”,但身体比情怀诚实。
冷到连动画片都遭殃。
《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单日40万,片方原本指望国庆后亲子档回血,结果家长带娃去商场只逛不买,孩子问“为啥不看猪”,家长答“回家平板一样看,还能省八十”。
一句话,把影院最后的奶嘴抽掉。
有人把锅甩给“国庆档后遗症”,说观众七天放完假不想进影院;也有人怪“没有爆款”,说要是突然冒出个《孤注一掷》就能带火大盘。
可真相更简单:手机里的短剧把情绪喂到饱,三分钟一反转,五分钟一爽点,谁还愿坐两小时看中年男人再失业?
观众不是没钱,是没时间给套路陪跑。
10月中下旬还有《消失的证词》《深海2》排队救市,影院经理私下打赌:要是再不带爆,就把厅租给网红做“短剧首映礼”,至少包场能收现金。
听起来像玩笑,可上个月已有三线城市影院把《泰坦尼克号》老片重映做出“剧本杀场”,观众边看电影边拿线索卡,票价比新片贵二十,上座率却翻三倍——老片都能玩出花,新片还在套模板,怪谁?
一句话,市场冷到连爆米花都替影院着急,观众不是走了,是提前散了。
再没人敢拍胸脯说“内容为王”,现在流行的是“情绪为王、话题为王、短视频切片为王”。
还在用旧菜单炒冷饭的,只能等下一个节日硬撑;先学会把故事剪成15秒钩子、把观众当用户的,也许能在冰点里捞到第一桶热水。
来源:直率枫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