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故事,《志愿军3》完整诠释的“牺牲精神”,用真实拼接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18:35 1

摘要:作为系列电影的收官篇,《志愿军3》在表达上更丰富,它由两条故事主线贯穿,一条是前线战场,另一条是外交谈判,两条线不仅同时进行,还彼此呼应,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真实战场。

豆瓣评分7.3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为什么能赶超前作?获得“系列最佳”称赞!

作为系列电影的收官篇,《志愿军3》在表达上更丰富,它由两条故事主线贯穿,一条是前线战场,另一条是外交谈判,两条线不仅同时进行,还彼此呼应,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真实战场。

影片中,为了迎接前来参与和平谈判的美军,志愿军用石子摆出和平鸽形状以示诚意,结果却换来美军在谈判桌上的嘲弄和取笑。紧接着,镜头转向前方战场,战士们浴血奋战,势必要替在谈判时受到委屈和牺牲的战士们争一口气。

战争伴随着牺牲,对“牺牲精神”的不同诠释和深度挖掘,也是《志愿军3》一个重要的主题,成为贯穿全片的一大亮点。

在上甘岭战役中,冲锋杀敌的黄继光,为了救身边的战士,选择用身体挡住全部枪眼,最终壮烈牺牲。

即便被敌军用枪抵着头,也坚守规则不在中立区开枪的姚庆祥,结果被近距离枪决;

一次抓俘行动中,逃到中立区的美军当面挑衅孙醒,没有装作视而不见的孙醒,在表达完自己的意志后,被气急败坏的美军放冷枪杀害。

完成100次运输任务的爱国华侨赵安南,原本打算离开战场回家孝敬母亲,结果却牺牲在了第101次运输物资的路途中。

美军在中朝地界投放细菌炸弹,导致志愿军感染鼠疫,不顾危险的护士张娟在接连救下十多位病患后,自己被重度传染后牺牲;

翻译队队长林月明身患重病却依旧奋战在一线,最终熬不住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导演陈凯歌说,我们只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普通的战士,把生命献给了胜利的这样一些人,是他们去保卫这个国家。

陈凯歌导演确实做到了,影片中接连牺牲的战士,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选择和精神,无论是舍己为人的阵亡者,还是坚守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者,亦或是在运输过程中意外的牺牲者,他们都以真实的经历串联起不同形式的命运走向,完整地诠释出了战场上的“牺牲精神”,让屏幕前的我们深刻感知到,历史不是故事,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拼凑而成,也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牺牲谱写而成。

影片对于“牺牲精神”完整诠释,还延伸出了对和平的思考,就像林月明一开始以为只要放下仇恨,就能迎来和平,到她只能盼望着战士们早日获得胜利,希望自己能熬到和平条约签署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和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靠战士们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这是《志愿军3》告诉观众的。

综上而言,剧情内容够丰富,主题呈现够深度的《志愿军3》,确实值得被赞为“系列最佳”。

来源:作家杨文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