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全网痛批的《我本是高山》,上映一年豆瓣仍未开分,上映日期11.24(周五)
《好东西》的口碑和票房呈现两极分化,这是为什么?
先上结论:有人要有意识地挑起性别战争。
回旋镖之一:
《爱情神话》《坠落的审判》到《好东西》,女性主义的三种表达
回旋镖之二:
去年全网痛批的《我本是高山》,上映一年豆瓣仍未开分,上映日期11.24(周五)
而《好东西》呢?
11.22日(周五)才正式上映,豆瓣已开分9.1,将近9万人评价,今年国产片评分最高。
我想问,为什么这两部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却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上映?
去年《我本是高山》遭到全网上下一片痛批,有影视大V说,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被上下左右一起批的。
我从那时候就相信,这背后有深刻的不为人知的真相。
尤其是,《我本是高山》促成了一个全网未有的奇观,就是”粉红“和”女权(拳)”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熟悉网络键政的都知道,这两个群体几乎是不共戴天的。
所以《我本是高山》的网络舆情一定是不正常的。从作品来讲,我坚持的看法是,《我本是高山》没那么好,但也没有全网一致痛批的那么差,踩到泥里更是过分了。
然后今年,《我本是高山》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不知道当年义愤填膺的大V们为什么不出来走两步?
今年,《山花烂漫时》热播,连带宋佳翻红,成了众口称赞的演员,影视大V们又出来走动,把宋佳说成“德艺双馨”的代表。
有一说一,我对宋佳《山花烂漫时》的表现基本是肯定的,但要说顺势将其捧为“德艺双馨”的代表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里贴出另一个回旋镖:
所以说,无论是评价演员还是评价作品都要客观,不能搞非黑即白,一边倒。
我对《好东西》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基于两点。
一是无论是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手法,都是在《爱情神话》基础上的全面退步。
二是,采用刻意的挑动性别对立的宣发手法,隐性推动性别战争。
如果你的电影内容并没有那么“咯噔”,但你的微博你的公开发言都在“咯噔”,那么你究竟想干什么呢?
一个在《爱情神话》中,平等的调侃所有阶层、所有性别、所有职业、所有情感关系中的两方的导演,怎么在《好东西》中成了另外一副面孔,是发生了什么不为人道的东西吗?
再加上今年的《再见爱人》爆火,“麦学”全网黑红,
另一边,国民恋综史上最热CP“高雅”分手,激发全网热潮,关于翁青雅和彭高的话题也屡次冲上热搜。
研究历史的都知道,孤证不立。
现在连续三个同质化事件出现,三点足以确定一个实体了。
目前的“女权(拳)”主义者已经有了另一种倾向,就是不管在具体的事例中的是非、对错,我就是要无脑挺,无脑站。
这其实是另一种策略,就是我就这样了,摆烂躺平,你但凡还是想把日子过下去的,想要好的,那么还是得拖着我一起走,你又不敢真的把我扔到路边去。
那么结果无非是跟李行亮一样:
我想说,这背后都是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
不妨想一想,去年夏天是谁引爆了电影院,是谁在中国的电影市场赚不到钱了?
然后,《我本是高山》背后一面倒的全网黑潮背后的ip来源,是否有人分析过(据说gov有相关分析结果)。
然后,在经济转型社会压力剧增的情况下,继续挑动性别对立,谁会得到更多的红利,是男人,女人?
谁在利用网络浮躁的情绪和戾气为自己谋利?
这些背后,有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各位,仔细思考一下吧。
来源:影视巨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