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正明的证明》国庆豆瓣开分第一,其他平台也是第一,但票房却是倒数第一。我确实怀疑了自己继续做好电影的信念了。”
“一部电影的成败,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这次国庆档所有电影输给老片,确实令人沮丧。”
“《毕正明的证明》国庆豆瓣开分第一,其他平台也是第一,但票房却是倒数第一。我确实怀疑了自己继续做好电影的信念了。”
——这是麦特老板陈砺志自《东极岛》吐槽之后,又一次有感而发。
他第一句说的是《731》,第二句说的是他公司主投的项目,结合票房倒数第一,和做“好电影”的信念,可以断定,陈砺志是在内涵赵林山的《731》。
确实很可惜!
我国庆档观影质量最高的一部影片,也是王安宇主演的《毕正明的证明》,但市场就是这样,没办法,往往好的电影,就是没啥买家。
啡哥作为电影自媒体人,也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这部电影,《毕正明的证明》为什么票房会扑街?可能您从主题中应该发现了。
没错!
这部影片的片名确实有问题,如果请来冯小刚和刘德华,再把片名改成《天下无贼2》,我想票房必定会爆10亿以上,大概率会是国庆档票房冠军影片。
一、国庆档票房介绍。
2025年国庆档收官票房18.35亿,观影人次为5007万,是近十年来最惨淡的国庆档。今年出现了好几个最惨档期,包括之前的清明档、五一档和端午档,这又跑出来一个最惨国庆档。
其实,我感觉今年国庆档整体还是不错的,虽然质量比不了暑期档,但新片供给丰富,各种题材应有尽有,数量也是历年来最强的一届。
就是缺少一部类似于《哪吒2》和《南京照相馆》这样的头部爆款电影带动整体大盘,所以,吸引力还是欠一些火候,市场也就黯淡下来了。
国庆档票房前三甲出炉,它们分别为《志愿军3》《731》和《刺杀小说家2》。
陈凯歌果然又躺赢了,《志愿军3》票房小爆,拿到4.5亿,夺冠。但这种走势,又是完结篇,最后一部竟然是系列垫底票房,这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电影公映之后,大家都在给票房扑街找原因,有人说没有请唐国强,也有人说陈凯歌为了捧儿子。
可一切都已成定局,今年电影行业除了春节档爆了一部现象级的《哪吒2》,整体走势确实比较差。
《731》作为老片,国庆中秋档报收3.44亿,夺得亚军,其总票房已经达到18.6亿,冲20亿问题不大。
《731》的搅局,是业内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毕竟该片上映20天,各大平台都没有开出评分,电影质量可想而知,但耐不住题材王道,赵林山赚的好啊,赶紧闭关创作续集吧。
路阳导演,邓超主演的《刺杀小说家2》揽下2.95亿,屈居季军。此片是国庆档特效大片,也是中国工业代表性电影,该片票房扑街,让很多投资方老板对大片望而却步了。
今年工业大片集体哑火,乌尔善的《封神2》,林超贤的《蛟龙行动》,这次加上路阳的《刺杀小说家2》。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中国做工业大片的导演,只剩下郭帆和他的《流浪地球3》了?
然后是黄渤的《浪浪人生》,檀健次的《震耳欲聋》,易中天的《三国的星空》和港片《风林火山》。除了《震耳欲聋》靠口碑逆袭,其余的都在排队等凉。
垫底的是动画《猪猪侠》大电影,真人电影《毕正明的证明》倒数第二,档期内仅收5176万,排名第八。
二、《毕正明的证明》短评。
今年国庆档,除了《猪猪侠》和《三国的星空》我还没看,其余的都已观影,我给质量从低到高,排个顺序。
《风林火山》一星半,4分;
《浪浪人生》三颗星,6.0分;
《刺杀小说家2》三颗星,7.2分;
《志愿军3》三星半,7.8分;
《震耳欲聋》四颗星,8分;
《毕正明的证明》四星半,8.3分。
它是我心里的国庆档最佳,却也是票房最惨。为什么我这么挺它?因为我从中看到了鼎盛时期港片的影子,这便是香港江湖片。
把扒手换成古惑仔,荣门换成洪兴,毕正明就是那个深入贼窝的卧底,放在《无间道》里说一句“我系差人”都毫不违和。
故事背景是那个年代的绿皮火车,将神不知鬼不觉的偷盗场景再现得淋漓尽致,办案人员一锅端这些专业盗贼,主题直击“愿天下无贼”。
火车上的暗潮汹涌,紧张刺激的较量,看得我心跳加速。那些“偷技”动作戏都做的细致入微,甚至有打戏,沉浸式感受到反扒的艰辛。
演员表现也是亮点。这是王安宇首部大银幕作品,形象塑造亮眼,反差感拉满。毕正明这个角色塑造的相当成功,我以前根本不认识他,这部电影算是让我记住了。
张天爱突破以往,层层递进的矛盾感,也是“盗亦有道”的具体体现角色,聂远演的角色也有惊喜,基本看不出来是他,不过,他的声音辨识度太高。
反派王彦霖和邬家楷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电影拍得特别香港风,快速剪辑,内容里融入了盗亦有道的理念,还有些许感动点缀其中。
今年国庆档能上映这样一部类型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可以说,《毕正明的证明》是娱乐性最强的一部电影,同时电影也有着很强的核心价值。
那就是安全出行的背后,是无数个“毕正明”们的坚守。看完后,我不由得感叹祖国的安全和强大。电影有深度,有温度,不是单纯的商业流水线产品。
以上便是我给这部电影的短评,推荐尚未观影的朋友,这部电影值得影院走一走。
可问题来了,这么一部口碑在线的片子,为什么票房这么惨?
各项口碑表现不俗,国庆档中豆瓣评分7.4分,仅次于豆瓣7.5分的《震耳欲聋》,麦特的老板陈砺志都在朋友圈发文,毫不掩饰失望之心。
啡哥觉得此片票房扑街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空降档期,宣发没跟上。
国庆档本来竞争激烈,这片子和《震耳欲聋》都是因为冯小刚的《抓特务》和成龙的《熊猫计划2》没法冲进来,才临时候补的。
《震耳欲聋》虽也最后定档,但檀健次的影响力摆在那,宣发早有铺垫,业内很多人提前看过成片,口碑早就发酵了。
而《毕正明的证明》呢?上映前三天才通过首映礼放出口碑,宣发通稿预热时间都来不及。
匆忙公映,口碑没能及时散发出去,观众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好片,自然票房起不来。电影市场就是这样,宣发是第一关,错过了就难翻身。
其二,竞争落后,排片空间被挤压。
电影院是市场经济体,排片看数据赚钱,不是慈善机构。
前期宣发没做好,后期就更难扭转。除非像《我不是药神》那样逆天口碑,能从低排片杀出来,否则全国影院经理不会冒险给你高排片。
他们是盯着大数据,上座率低的片子,宁可多分给老片《731》。这样一来,《毕正明的证明》排片被严重压缩,观众想看也未必有场次。
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好片子没机会曝光,就更难将口碑传递出去。
其三,演员阵容不行啊。
这里并不是说他们的演技有问题,而是市场的号召力不行,主演王安宇、张天爱、聂远,除了聂远有点资历,其他俩人知名度一般,很多观众压根不认识。
用港片《风林火山》做对比吧,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任贤齐、高圆圆,全是大咖,每人都有市场号召力。就算质量一般,票房也超了《毕正明的证明》。
这就是明星效应。在中国电影市场,演员是票房的保险栓,没有重磅卡司,谁愿意冒险买票?这部片子阵容太素了,缺乏吸引力。
其四,也是最关键的,片名问题!
《毕正明的证明》这名字,听着像什么?第一次看到,我还以为是“毕业的证明”,当时我还想,毕业要证明什么?难道是一部青春题材电影?后来了解到这竟然是一部抓盗贼的影片。
导演和制片方怎么想的?这么优秀的电影,直接绑定冯小刚的经典IP多好啊!没错,我标题里说的“请冯小刚刘德华,片名换成《天下无贼2》”,就是这个意思。
请冯小刚,不用他亲自导演,把剧本递给他,当监制,让他的公司参与投资,把关质量,提升商业性。最重要的是片名换成《天下无贼2》,这IP一出,谁不心动?
片名简单易懂,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啥类型,不会迷惑,想想《天下无贼》当年多火,这不就是典型的续集嘛。
绿皮火车、扒手、盗亦有道,这些元素《毕正明的证明》全有,换个片名,借势经典,票房起码翻几倍。
请刘德华来,也不需要担任第一主演,我觉得聂远这个角色可以用刘德华。条件成熟一些,再把刘若英和王宝强请来,刘若英饰演理发店老板娘,王宝强演反派。
虽然成本增加了,但这阵容,这片名,这宣发姿态,国庆档妥妥10亿爆款啊!
就算不这么大动干戈,效仿冯小刚的《抓特务》,跟沈腾马丽的《抓娃娃》同属“抓”字辈,取《抓小偷》这个电影名,也比《毕正明的证明》要好很多吧。
行业里不少案例证明,片名是门面,起不好等于自毁前程。
四、结语。
哎,今年国庆档的惨淡,是整个电影行业的缩影。新片供给多,但头部爆款少,老片搅局,工业大片集体扑街,让人反思:中国电影该怎么走?
像《毕正明的证明》这样的好片子,本该是黑马王炸,却因为宣发、排片、阵容、片名这些环节失误,成了炮灰级别影片。
假如早点请冯小刚把关,刘德华加盟,片名《天下无贼2》,这票房能不爆吗?10亿起步,20亿都不是梦。
希望明年国庆档能有惊喜,别再创“最惨”纪录了。观众们也多支持国产片,好电影需要大家用票房投票。
对于《毕正明的证明》,您有话说吗?
来源:壹文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