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观众不买票!国庆档电影差评铺天盖地,问题到底出在哪?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4:23 2

摘要:但这么多电影里,连一部能撑起热度的20亿级爆片都没有,反倒是上映半月的老片《731》悄悄坐稳票房第二。

今年国庆档票房数字其实还不算难看,整体的观影人次破五千万、总票房超十八亿。

但这么多电影里,连一部能撑起热度的20亿级爆片都没有,反倒是上映半月的老片《731》悄悄坐稳票房第二。

明明票价比去年低了些,但观众却宁愿回头看旧片,也不愿为新片买单,这真的是观众太挑剔吗?

当一部电影让观众比主角的手机先“没电”,或许答案早已写在了一张张空着的座位上。

国庆期间很多观众应该都遇到过这些问题,打开购票 APP 划来划去,想挑部国庆档电影放松下,结果光看片名就先犯了难。

比如《毕正明的证明》,瞅着五个字文绉绉的,还带个 “证明”,第一反应还以为是文艺片,谁能想到是讲警察反扒的商业片?

就靠个谐音梗藏类型,普通观众哪有功夫猜谜,要是片名能直接点,也不用大家对着屏幕琢磨半天这电影到底演的啥。

好不容易点进详情页看简介,更头疼了,满屏都是 “在虚实交织的世界里追寻真相”“直面内心深渊” 这类话。

读着挺有格调,可到底是破案的还是玄幻的,谁都说不清,跟看绕口令似的,越看越糊涂。

最气人的是预告诈骗,之前网上《浪浪人生》的预告,黄渤范丞丞演一家五口,还带龙舟元素,热热闹闹的看着就像合家欢喜剧。

结果进了影院才发现,这电影全程透着股悲情劲,散场时很多观众都觉得这跟预告也差太远了。

本来选片就够费劲了,还得防着预告 “挂羊头卖狗肉”,那要是真选对了片子,进影院坐下之后,又能顺顺利利看完吗?

明明短视频都在抢 “黄金 3 秒” 抓注意力,但这些国庆档电影偏要搞 “膀胱局”。

《志愿军》里那段翻译戏,慢得跟按了 0.5 倍速似的,观众都没耐心往下看。

《刺杀小说家 2》更绝,关键的 BOSS 战居然变成反派 “忆苦思甜大会”,看的观众更是哈欠连连。

除了影片时长问题,剧情也是观众们争议最大的问题。

《风林火山》集齐金城武、刘青云这些熟悉的演员,画面是挺精致,但故事碎得像拼不起来的拼图。

《志愿军》里有些牺牲戏,本想赚眼泪,结果观众看完满脑子问号 “这牺牲到底换着啥了?”

更让人膈应的是戏份欺诈,《刺杀小说家 2》标着邓超一番,结果董子健戏份多一大截,好些冲着邓超来的观众,散场时脸都垮着。

《毕正明的证明》满屏夸王安宇,路人看完只觉得跟自己没啥关系,毫无意义的电影。

《三国的星空》想给曹操 “翻案” 本没错,可直接把 “奸雄” 改成 “忠臣义士”,连点过渡都没有。

有不少网友都觉得,电影中曹操像换了个人似的,和记忆中的完全不同,就像有人要是把孙悟空改成怕妖怪的胆小鬼,谁能接受?

《刺杀小说家 2》更离谱,赤发鬼明明是欺负百姓的反派,却花大篇幅讲他多可怜,百姓反倒成了背景板。

观众大多是普通人,看电影时代入的是小老百姓的视角,谁会共情欺负自己的人,就像看《西游记》没人觉得白骨精可怜一样。

还有些片子连定位都摸不准,《三国的星空》对三国迷来说太淡,对小孩又太严肃。

《猪猪侠》堆了满屏网络烂梗,一点也不适合带孩子看,老粉丝气得直摇头。

国庆档的7部新片,满意度看着都过了 82 分,可没一部能让人看完想主动安利给朋友。

这些电影连让人愿意聊剧情的欲望都没有,又怎么能让下一波观众愿意走进影院呢?

谁能想到国庆档最让人意外的,不是扎堆上新的七部新片,而是上映半个月的《731》。

按理说老片早该被新片挤下去,可它偏偏靠着真实历史题材圈了一波观众,上座率比不少新片还高。

看来比起那些特效堆满天却没实在内容的片子,老百姓更吃 “真实” 这一套。

想知道历史里的故事,想看到能戳中好奇心的内容,自然愿意为这样的电影买单。

再看那些满意度不错的片子,也不是靠耍花活。

《志愿军 3》没光盯着大场面炸来炸去,反而加了战争之外的谈判线。

两条线搭着讲,观众看得不闷,还能琢磨出点深层的东西,所以能拿到 87.2 分。

《震耳欲聋》也是,没搞晦涩的剧情,扎实在现实里找故事,反而让观众觉得这片子讲的像身边事。

可见创新不是瞎颠覆,能平衡好内容和大众口味,才是真本事。

结语

其实观众看电影特实在,从来不是要什么高级到看不懂的创新,就图三样,看得爽、听得懂、记得住。

但国庆档这几部电影,选片时就被文艺片名绕得晕头转向,看简介像解谜语。

坐进影院又要熬 “膀胱局”,要么剧情碎得拼不起来,要么硬给反派卖惨、把历史角色改得认不出。

好不容易看完,连个想跟朋友安利的点都没有,这不就是丢了 “民心” 吗。

希望未来的电影能吸取这次国庆档的教训,多拍一些“亲民”的作品吧。

各位观众觉得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哪一部最好看呢?

来源:忆禾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