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德森执导新作《一战再战》震撼来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演绎从激进分子到颓废父亲的蜕变,与女儿薇拉在追捕中开启求生之路。这部动作惊悚片不仅有炸裂的枪战与追逐,更暗藏核心命题。当家庭温情撞上政治暴力,当个人命运卷入时代洪流——这不仅是银幕上的战斗,更是对当下社会
有趣灵魂说
安德森执导新作《一战再战》震撼来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演绎从激进分子到颓废父亲的蜕变,与女儿薇拉在追捕中开启求生之路。这部动作惊悚片不仅有炸裂的枪战与追逐,更暗藏核心命题。当家庭温情撞上政治暴力,当个人命运卷入时代洪流——这不仅是银幕上的战斗,更是对当下社会的犀利叩问。译文为原创,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The New Yorker |The Current Cinema
纽约客|当下影院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 Is a Powerhouse of Tenderness and Fury
《一战再战》是温柔与愤怒的力量源泉
In Paul Thomas Anderson’s film, starring Leonardo DiCaprio and loosely inspired by Thomas Pynchon’s “Vineland,” the fight against American fascism is a family affair.
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并松散地取材于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这部电影中,对抗美国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成了一场家族事务。
By Justin Chang
In Anderson’s action thriller, Sean Penn plays a U.S. Army officer hellbent on capturing a former militant played by Leonardo DiCaprio.Illustration by Chirrikenstein
在安德森的动作惊悚片中,西恩·潘(Sean Penn)饰演一名一心要抓捕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前激进分子的美国陆军军官。插图:Chirrikenstein
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令人振奋的新动作惊悚片《一战再战》的一个关键时刻,有人大声喝问:"你是谁?!" 问得有理。被问的男人是鲍勃·弗格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在他过去的生活里,他曾被称为帕特、贫民窟帕特和火箭人。电影开场于那段过去,帕特是"法兰西75"(French 75)的一员,这是一个杂牌的激进分子团体,他们释放被监禁的移民,并炸毁反堕胎政客的办公室。他们的目标是,用帕特的搭档——名叫佩尔菲迪亚·贝弗利 Hills(Perfidia Beverly Hills),虽只有一个名字但已足够——的话说,让美国有一天能"摆脱恐惧"。她由泰亚娜·泰勒(Teyana Taylor)饰演,泰勒曾在独立剧情片《一千零一》("A Thousand and One", 2023)中饰演一位坚毅地抚养儿子的前科犯而光彩夺目。在此片中,泰勒以冷峻的目光和革命热情,将母性本能抛到九霄云外。在一个令人震惊的画面中,怀孕的佩尔菲迪亚用抵在她隆起的腹部上的机枪枪托连续射击。你一边把手指塞进自己的耳朵,一边为那可怜孩子的耳朵担心。
电影开场的半小时喧闹、紧张且极具冲击力:我们跟随"法兰西75"经历突袭、抢劫、建筑爆炸和汽车损毁。让这嘈杂更甚的是强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的配乐,它在狂躁的沸腾——想象一下木琴与咖啡壶交媾——和宏大的歌剧式合成器激荡之间摇摆。这音乐将我们卷入反抗所带来的令人不安的刺激中,同时也卷入一段冲动恋情的炽热与势头之中。佩尔菲迪亚和帕特就像是一对吃了"安提法"药的邦妮与克莱德,只是少了他们的无能。
唉,他们的伊甸园里有一条蛇。一晚,当佩尔菲迪亚的团队蜂拥而至一个移民拘留中心时,她搭讪并挑逗了一名美国陆军军官(西恩·潘饰),他的名字——史蒂文·J·洛克乔(Steven J. Lockjaw)——和她的一样喜剧性地直白。一场性感的猫鼠游戏随之而来,伴随着怪诞的阳具意象枪战。至少可以说,这是一场奇怪的匹配。佩尔菲迪亚是最坚定的煽动者,而洛克乔是个满脸怒容的种族主义者;在潘紧绷的表演中,我们看到欲望中掺杂着自我厌恶。但安德森明白,在冲突的政治极端中,种族和意识形态纯粹主义者可能会结成出人意料且危险的同盟。佩尔菲迪亚生下女儿查琳(Charlene)后不久,一切都变得糟糕透顶:"法兰西75"的许多成员被俘或被杀,帕特和新生查琳躲藏起来。佩尔菲迪亚永远消失了,你会非常想念她;泰勒的表演如此生动,以至于连她的缺席都成了一种存在。
十六年过去。鲍勃(帕特现在的称呼)蛰伏在西南部的巴坎克罗斯市(Baktan Cross),得知他作为逃犯的过去即将追上他和查琳(现在叫薇拉(Willa))。他向他昔日的反抗同志求助,促使电影抛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几点?" 这个通过投币电话传递的问题是一个旧日的安全暗号,而鲍勃,因大麻和酒精而记忆模糊,想不起答案。(这里没有双重认证。)他以一段即兴的经典咆哮回应,一连串逐级升级、夹杂脏话的威胁。但这个问题在一个虚度多年光阴、总是提防背后、从不展望未来的人心中回响。现在几点?从不止一个意义上说,鲍勃毫无头绪。
薇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青少年,拥有武术紫带,由出色的切斯·因菲尼蒂(Chase Infiniti)饰演,连安德森都不敢编造这样的名字。这个名字虽更适合跑车,却几乎完美地描述了消耗剩余两小时的高风险追逐。洛克乔,这些年来只有变得更加严酷,发现了鲍勃和薇拉的下落,并已派出部队去逮捕他们。他的借口是打击移民——提醒我们,如果需要的话,在攫取和滥用权力时,没有比移民更容易找到的替罪羊了。
六十年代以明显和不明显的方式萦绕着《一战再战》。"法兰西75"显然是以那个年代的反文化叛逆者为蓝本;有一次,鲍勃在怀旧的迷雾中观看了《阿尔及尔之战》("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6)。安德森的主要灵感来源是托马斯·品钦1990年的小说《葡萄园》("Vineland"),讲述前嬉皮士佐伊德·惠勒(Zoyd Wheeler)深受里根时代后遗症的困扰。小说背景设定在1984年,但情节不断滑回六十年代,陷入如同流沙般吞噬佐伊德的恍惚遐想中。安德森处理文本的方式远比他在2014年改编品钦的《性本恶》("Inherent Vice")时自由得多。通过将《葡萄园》移植到当下尖锐的土壤中,安德森明智地完全摒弃了闪回。角色们从第一帧到最后一帧奋勇向前,紧扣当下的紧迫性。
该片由迈克尔·鲍曼(Michael Bauman)使用VistaVision格式拍摄,这是一种35毫米胶片格式,其好莱坞辉煌历史包括《搜索者》("The Searchers", 1956)和《迷魂记》("Vertigo", 1958)。然而,鲍曼的影像具有一种原始、反经典、游击纪录片式的即时感:移民家庭挤在围栏里,抗议者向防暴警察投掷莫洛托夫鸡尾酒。镜头紧跟着角色们疾驰,他们每个人的移动方式都不同。注意洛克乔步态的僵硬,当他满怀希望却又焦虑地行走在基督法西斯权力的上层走廊时。看鲍勃在一次屋顶逃亡中,如何奋力追赶一群神秘的年轻滑板手——一幅代际滑落的共鸣画像。(笑点在于一次堪比威利狼(Wile E. Coyote)的跌倒。)最精彩的是,观看薇拉那位沉着机智的武术教练(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饰)如何引导鲍勃穿过他那"拉丁裔哈丽特·塔布曼(Latino Harriet Tubman)式行动"的内部,一个为移民设立的复杂安全屋。这些迷宫般的走廊里肯定潜藏着更多故事,而德尔·托罗是最机智、最有魅力的向导,他以禅宗般的优雅在电影中漫步甚至起舞。
尽管影片充满动感,但大部分情节都以特写镜头展开;安德森最喜爱的远景和景象可以在人的面部勾勒出来。雷吉娜·赫尔(Regina Hall)饰演一位前来帮助薇拉的叛逆者,她让每一个饱受打击、不顾一切的眼神都近乎一幅静态画面。一种不同的寂静,既更愚蠢又更寒冷,弥漫在"圣诞冒险家俱乐部"(Christmas Adventurers Club)的隐秘集会中,这是一个针对美国"疯子、仇恨者和朋克垃圾"的基督教民族主义阴谋集团。如果这句台词让你想起《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中的杰克·D·瑞珀准将(Brigadier General Jack D. Ripper)对共产主义威胁"我们珍贵的体液"的咆哮,那么你就捕捉到了这部电影的荒诞波长,尽管安德森的讽刺风格完全没有库布里克那种冰冷的完美主义。安德森是一种罕见且多才多艺的电影极繁主义者——一位讽刺的准历史学家和流行文化收藏家,天赋异禀,能将不同的影响编织成奇妙不羁的合成体。
安德森一次又一次地追随他灵感的线索,无论它们将他引向何方。它们总是向内深入,进入人际关系密集的缠结之中,那里藏着最离奇的故事和最真实的叙事。《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 2007)这部关于石油、宗教和其他沙漠产商品的杰作,关键就在于一场父子间的地下战争。《大师》("The Master", 2012)被戏谑为对山达基教的美妙抨击,实则是一部诱人又具腐蚀性的战后兄弟情谊片。凭借《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 2017)的哥特式变态和《甘草比萨》("Licorice Pizza", 2021)的蓬乱、嬉闹的恶作剧,安德森巩固了他作为好莱坞最大胆的年代剧匠人的地位。他至今仍是,但这一次,年代是我们所处的现在。
《一战再战》是一部父女史诗,带着一股异常个人化的情感迸发。一个不知道安德森有四个孩子的观众,离开影院时可能会猜到这一点,并擦拭眼泪。鲍勃和薇拉同框的场景屈指可数,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保护欲、恼怒和 fiercely 无条件的爱的漩涡——将电影及其疯狂旋转的部分凝聚在一起。观众会作何感想?我希望是很多。许多惊悚片以枪战和追逐告终——本片则是一场激烈的三车事件,在起伏的沙漠公路上精彩上演。但很少有影片有胆量暗示,当饱受困扰的反法西斯残余力量直面一个白人至上主义的警察国家时,一名混血儿童将领导他们。
时代很少像现在这样,对如此大胆的政治神话创造,或如此大规模的大片智慧充满敌意。安德森的时效性毋庸置疑,但时效性本身从来不是伟大的理由。《一战再战》,作为我今年看过的最伟大的美国电影之一,不仅仅是迎合了这个时代;它以非凡的温柔、愤怒和想象力,锻造了一个完全属于它自己的时代,并坚持认为更好的时代仍可能到来。 ♦
来源:看世界(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