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偏偏选择用铁锤敲开人生之门。37年来,李雪健和他的儿子李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娱乐圈说起“星二代”,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资源好,后台硬”,但李亘的故事,有点不按套路出牌,他把“躲在父亲光环下混日子”这件事,看得比别人都更可怕。
有人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偏偏选择用铁锤敲开人生之门。37年来,李雪健和他的儿子李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娱乐圈说起“星二代”,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资源好,后台硬”,但李亘的故事,有点不按套路出牌,他把“躲在父亲光环下混日子”这件事,看得比别人都更可怕。
凌晨电影节,舞台灯光下,一脸认真地站在那里的年轻导演,叫李亘。父亲李雪健,国内影帝、观众眼里的老戏骨,但在现场,大部分人甚至没认出来他和李雪健有任何关系。李亘长了一张乖巧得像极了邻居家孩子的脸,往人群里一放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空气感”不是装出来的,是他活明白了一样地低调。
所有人以为“星二代”的剧本都写好了,无非是踩着父辈的肩膀,一路登顶热搜、镁光灯闪个不停。李亘直接推翻了模板,从小习惯自己住姥姥家,两位老爸老妈事业正火忙得没停过脚步,所以李亘学会闭嘴懂事。他说,最怕添麻烦,怕父母担心。早熟到让人心疼。
2001年李雪健查出鼻咽癌。13岁的李亘还在傻愣着。身边大人瞒着,但谁能瞒过孩子的眼神?父亲化疗、脱发、连脖子都溃烂,依然趴在床上啃剧本。李亘没吭声,他只是在夜里,用稚嫩的笔写下一封信,温柔又坚强。“路会难走,但别忘了,路的那边是阳光。”
不是每个男孩能写到这里。长大后,外界觉得他理所当然要继承父业走演员路,李亘却悄悄拐了个弯,笃定地选了北京语言大学日语专业。去日本留学那段时间,什么都自己扛,在中华料理店端盘子、擦桌子,被老板当自家孩子一样使唤。最贵的风景,不是富士山也不是东京塔,是厨后那团糟又温暖的生活气息。
他打工、生活、生生离别,把这些碎片都收进了后来拍电影的灵感里。没靠父亲半分资源,反而多年刻意藏身份。当同龄人想着如何组局、拼资源,李亘一头扎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又师从表叔田壮壮。旁人羡慕说“后台通天”,但真想拍拍电影,才知道这一行,比你想象的更残酷——不是有后台就能走捷径,“拍砸了”丢人还是你自己。
没名气、没熟脸、没人脉,第一部长片《渊野边》,整个剧组跑到日本,拍摄地点还是当年他打工的中华料理店。店长可怜这个曾经的中国小伙子,干脆关门12天配合拍摄。现实版“一穷二白”:台词多是日语,国内团队语言也不通,全凭比手画脚硬着头皮顶。拍摄多一天就多亏一份饭钱,赶嗓子眼儿完成全部镜头。回国剪辑室通宵抓细节,他忧伤地觉得自己拍得太不像“电影”,父亲李雪健看完后皱着眉提出一堆建议,“生日礼物”直接被退货。李亘连夜哭了,最后咬牙全盘推倒重来。
一年之后,终于鼓足勇气把改好的作品再递给父亲,李雪健只是淡淡鼓了下掌。没有安慰,更没有表扬。李亘理解了,父亲要的是他成长,不是顺利。
《渊野边》映在北京电影节,豆瓣评分7.0,新导演很知足。李雪健这次破例站台,友情助阵却没露脸客串。观众问:“为什么?”老爷子说,还等着儿子邀请。李亘却说:“我只会请一次,一定要准备好才敢喊老爸。”真切的克制,透着“不走捷径”的倔强。许多人说他运气好,也有人说他太慢、太固执。如果他真的借用父亲现成的路,或许可以少走很多难路。但李亘压根不稀罕做“影帝的儿子”。他想堂堂正正做一次“导演李亘”,哪怕没人鼓掌也值得。
他不在乎流量浪潮,也不急着蹭任何明星关系链。他用着最“笨”的方式一点点突破行业壁垒,用快要磨破皮的努力,换来了作品和尊严。
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聚光灯下,但李亘用37年没让自己被光亮灼伤。他善于隐藏,不争不抢,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他不高喊口号,也不讲注水情怀,他就是个认真拍戏、老实做人、对家庭付出全部温柔的普通男人。“我希望将来大家想到我是导演李亘,而不是李雪健的儿子。”
娱乐圈不缺“星二代”,但缺李亘这种,面对光环不自卑、不炫耀,只是默默磨炼本事的人。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珍贵——不是踩着父亲的肩膀飞得更高,而是宁愿慢一步,也要走一条自己的新路。37年的隐忍与坚持,证明了“靠自己”是最佳免疫力。其实,他已经做到了。
如今再提起李雪健父子,台下人低语“影帝的儿子”,台上的李亘却挺直腰板。他不用大声宣告翻身路有多风雨,也无需让父亲铺平一切。慢,就是稳。稳,才能久。娱乐圈不止需要资源和人脉,更需要诚实走路的人。李亘不是最亮的那颗星,但他在黑夜中,照见了自己的路。
来源:娱情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