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在2025年国庆档以4.5亿元票房夺得冠军,并在豆瓣拿下7.3分,成为三部曲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国庆假期结束,国庆档电影票房冠军也出炉了。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在2025年国庆档以4.5亿元票房夺得冠军,并在豆瓣拿下7.3分,成为三部曲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双线交织的史诗格局
《志愿军:浴血和平》在叙事上实现了系列作品的重大突破,首次平衡呈现了“浴血战场”与“外交博弈”两条主线。
导演陈凯歌表示:
“第三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要‘边打边谈’,但是也充满了博弈和斗争,整个影片的视角从单纯的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旁边。”
这种一文一武、“边谈边打”的叙事结构,彼此推动、相互影响,立体地构筑出抗美援朝的历史图景,也形成人物命运与时代格局交织的叙事张力。
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融
影片延续了以李默尹、李想、李晓为代表的“革命家庭”故事线,通过他们的个人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影片同时刻画了谈判桌上中方代表团的形象。
宋佳饰演的林月明鞠躬尽瘁,将全部热血倾注于和平事业。
她一次次用石块摆出巨大的“和平鸽”,这一意象强烈而震撼,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尊重史实的艺术创作
《志愿军:浴血和平》参考大量历史文献,高度还原了板门店谈判的真实空间环境,细致呈现了多次谈判过程。
影片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直面当时敌我力量悬殊的现实。
一方面展现了我方在立体作战体系上依然处在劣势,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和谈是双方在当时条件下都没办法完胜对手的妥协。
影片结尾,通过老年李晓的视角,观众见证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场景。
这一极具仪式感的处理,既是对志愿军将士的崇高致敬,也是“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坚定誓言。
年迈的李晓站在归国的烈士遗骸前,眼中既有失去亲人的痛楚,也有见证和平的欣慰。
《志愿军:浴血和平》最终告诉我们:和平不仅是在谈判桌上谈出来的,更是在战场上用鲜血与牺牲打出来的。
来源:评综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