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票房艰难地突破18亿大关,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大片,许多都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想想往年的热闹,今年的国庆档是真冷清啊。
总票房艰难地突破18亿大关,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大片,许多都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是观众不爱看电影了吗?倒也不是,只是大家不再愿意为敷衍的影片买单了。
也就《731》还算给面子,虽然网上争议不少,但票房实实在在超了预期,现在预测总票房都快到20亿了。
可除了这部,剩下的几部简直能用“惨案”来形容,关键是这几部还都堆了不少国民度高的影帝影后。
结果照样扑得一塌糊涂,大家说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先说说最惨的《风林火山》吧,现在票房才刚7000万,预测总票房也撑死了8774万。
当初进影院之前还抱有期待,毕竟是这么多大咖凑一块儿。
结果看完之后,我满脑子就一个念头:我是谁?我在哪?我看了个啥?
后来才知道,这部片原本有7个小时,最后硬生生剪成了2个小时。
当时就想,这哪是剪辑啊,这分明是把正片的花絮随便拼了拼吧?
剧情从头到尾都没个逻辑,里面的人物干事儿跟没带脑子一样,根本不知道他们为啥要这么做。
唯一能看的,也就只有那几个空镜拍得还行,可谁看电影是为了看空镜啊?
这么多大咖,像梁家辉、刘青云这些老戏骨,还有古天乐,放在以前都是票房保证。
结果在这部片里,连一条完整的故事线都没有,纯属浪费资源。
旁边坐的观众,看到一半就开始玩手机,还有人直接小声吐槽“看不懂”。
而且这片子压了这么多年才上映,真的是因为剪辑问题吗?
不少观众吐槽:我看更像是质量不行,没底气早放出来吧?
说真的,现在的观众也不是傻子,不能拿一堆碎片当电影卖。
就算有再多大咖,剧情不行、逻辑不通,大家照样不买账。
接下来要说的是黄渤主演的《浪浪人生》,这部片现在票房2.3亿,预测总票房也就3.2亿。
可据说成本超了2亿,光黄渤的片酬就有3000万,虽然这都是网上传的,不过看这阵容,估计也差不多。
这么一算,血亏1.4亿真不是夸张,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我之前还挺喜欢韩寒导演的电影,比如《飞驰人生2》,沈腾一撑场,连带着范丞丞都火了一把。
可这次看《浪浪人生》,我算看明白了,韩寒以前能成,很大程度上是靠沈腾的喜剧光环。
这次换成黄渤,没了沈腾那股子劲儿,韩寒的短板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
再说说剧情,确实有些平庸,还是老一套的“小人物卖惨”,然后强行加一堆乐观主。
想搞出点笑点,结果根本不好笑,反而看得人尴尬。
就跟一家人拍“倒霉熊”似的,各种倒霉事儿堆一块儿,最后突然就峰回路转了,啥难题都没了,只要积极向上就行。
这不是扯吗?现实里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更离谱的是主角黄荣发(黄渤 饰),表面上看是励志不妥协,实际上是把家人的未来当赌注。
这哪是励志啊,这分明是不负责任!
真的想劝劝那些高高在上的编剧,要是没搞懂普通人的难处,就别硬编这种“小人物故事”了。
编出来的东西,跟现实脱节十万八千里,观众根本共情不了,只会觉得假。
然后是《志愿军3》,作为这个系列的完结篇,现在票房4.7亿,预测总票房6亿。
跟当初想复刻《长津湖》辉煌的目标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前两部就已经扑得挺惨了,我本来以为第三部能有点反转,结果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糟。
客观说,这部片开头还行,片方重点宣传的文戏,尤其是谈判场景,确实有点历史正剧的厚重感。
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紧张感。
可越往后看,越能感受到陈凯歌导演的“个人风格”,啥都不管,先把“价值”往上堆。
剧情完全是为了上价值而服务,根本不管逻辑和流畅度。
中间一段一段的,特别割裂,老套又没新鲜感,你看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最让人无语的是陈飞宇,镜头多到离谱,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问题是他演得不行啊!
表情僵硬,情绪不到位,跟其他演员一比,差距太明显了,根本没法让观众共情。
好好一部主旋律电影,结果硬生生变成了“关系户炫技场”,这谁能接受?
《长津湖》能成功,是因为既尊重历史,又有好的剧情和演员表现,不是靠堆明星、上价值就能复制的。
《志愿军3》之所以扑,就是因为没搞懂观众想要什么,结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刺杀小说家2》,作为一个重启的大IP,路阳导演加上邓超、雷佳音、董子健这些演员,按理说挺能打的。
两大金鸡影帝、一个金马影帝,还有国际影后加盟,结果拍出来的东西,我都怀疑是不是压了十年的库存片。
现在票房2.9亿,预测总票房4.1亿,对于这样的阵容和IP来说,简直是“耻辱”。
剧情从头到尾驴唇不对马嘴,想走科幻风,可剧本跟不上,里面的科幻元素幼稚得像过家家。
以前觉得路阳导演虽有争议,但至少会讲故事、会塑造人物,可这片里,完全没看到这些优点。
整个片子一会儿想搞笑,一会儿想搞科幻,一会儿又想煽情,结果哪样都没做好。
搞笑的桥段尴尬得能用脚抠出三室一厅,科幻的部分没逻辑,煽情的地方没共鸣。
更离谱的是,里面还穿插了几段像MV一样的片段。
我当时就想,这制作班底是不是黔驴技穷了,只能靠这个凑时长?
董子健说是男一号,可他那张沧桑憔悴的脸在大银幕上被放大,看着就没精神。
演技也撑不起这个角色,全程被邓超、雷佳音压着打。
说到邓超,我挺理解他想靠一部好片回血的心情,毕竟前几年他的作品口碑都一般,可也不能随便选片啊!
《刺杀小说家2》这种剧本,就算有再好的演员,也救不回来。
最后要说的是《轻于鸿毛》,虽然它不是10月上映的,但也是这两个月唯一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而且主演是宋佳。
没错,就是在《志愿军3》里已经扑过一次的宋佳,这次又栽了。
现在女性题材确实火,业内也把这当成了新的“肥肉”,觉得只要沾点“女性”的边,就能赚票房。
宋佳作为实力派女演员,自然成了香饽饽,可问题是,剧本不行,就算演员再厉害,也没用。
《轻于鸿毛》讲的是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挣扎,题材本身没问题,可剧情太悬浮了。
里面的女主遇到的难题,全是编剧臆想出来的,跟现实中女性的真实困境差太远。
女主是职场精英,却因为一点小事崩溃,还得靠男人帮忙,这哪是“女性觉醒”,分明是“女性弱化”。
宋佳在里面的表演倒是没毛病,可架不住剧情拉胯,观众根本代入不了。
这部片的票房也很惨淡,连《志愿军3》都不如,宋佳这两部电影接连扑街,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选的剧本不行,就算演技再好,也救不了。
我真的想吐槽一下现在的片方,别把女性题材当成“圈钱工具”了。
女性观众想看的不是这种悬浮、虚假、还带着刻板印象的“伪女性题材”。
要是再这么消费女性题材,早晚有一天,观众也不会买账了。
聊完这五部“惨案”电影,我其实挺感慨的。
现在总有人说影视行业不好做,可真的是行业不行吗?
我觉得不是,是从业者被观众的包容惯坏了,觉得随便拍点东西就能赚钱,所以越来越敷衍。
这次国庆档就是个例子,观众不是傻子,糊弄一次两次,人家可能会买账。
可次数多了,人家就不陪你玩了。
最后问问大家,这次国庆档,你看了哪部电影?有没有跟小编一样被坑了的?
信息来源
猫眼电影:国庆档大盘
来源:水生烟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