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没结束 就刷手机?《刺杀小说家2》口碑炸了!是神作or烂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4 10:57 2

摘要:昨晚十点走出影院,隔壁小哥第一句吐槽就精准踩中命门:国产奇幻终于把龙做得比好莱坞还真,却忘了龙为啥要飞。

“特效炸到手机发烫,剧情却冷到想刷短视频。

昨晚十点走出影院,隔壁小哥第一句吐槽就精准踩中命门:国产奇幻终于把龙做得比好莱坞还真,却忘了龙为啥要飞。

4.2亿首周末,听起来像过年红包,可业内原本等着6亿“开门红”。

猫眼把最终预测调到15-18亿,对比前作25亿,直接砍半。

数字不会说谎——观众用钱包投票,特效滤镜救不了故事塌方。

路阳自己先认怂:“节奏确实有问题,商业和艺术我还在找平衡。

”年底要上线导演剪辑版,言下之意:现在这片子,他自己也看不下去。

技术端倒是把逼格拉满。

赤发鬼单帧渲染132小时,什么概念?

你睡一觉八小时,电脑才跑完0.06格。

全片85%特效镜头,国产团队硬是把“异世界”长镜头推到IMAX天花板,连飘在空中的灰尘都写着“人民币”。

可惜,再贵的灰尘也填不上剧本的坑。

开场十分钟,男主切换三重身份,观众CPU直接冒烟;中段文戏像突然插入的PPT,把“宿命与选择”打在公屏上,却没人记得他为啥要选;感情线更离谱,女主一刀捅完开始告白,旁边大爷脱口而出:“这俩啥时候认识的?

观众不是不能接受复杂,是不能接受“跳过关键集”的复杂。

正面评价只剩一句:“打戏值回票价。

”翻译一下:票钱=特效秀,故事算赠品。

负面评价更狠:“预告片即精华。

”一句话戳破国产片老毛病:把高潮全剪进2分钟,正片只剩拖时长的“导演自我对话”。

特效公司CEO在朋友圈发长文:“我们能把龙鳞做到毛孔级,却救不了编剧的毛孔堵塞。

”配图是渲染农场凌晨三点的灯,像极了中国电影的现实:技术灯火通明,故事一片漆黑。

北电教授赵宁宇说得直白:“以前愁‘能不能做’,现在愁‘为啥要做’。

”一句话,国产重工业片集体患上“技术高烧,故事贫血”。

解决方案?

业内有人提议请“剧本医生”——前期就把脉,别等后期靠剪辑续命。

听起来像给编剧打点滴,实际是把话语权从流量表移到稿纸上。

观众已经进化。

五年前看炸裂就能五星,现在先问“人物动机立得住吗”。

想靠视觉鸦片蒙混过关,票房腰斩就是答案。

年底导演剪辑版真能把文戏救活?

大概率是加长,不是加戏。

节奏问题靠删,不靠添,除非路阳把编剧回炉重造。

国产奇幻想真正起飞,得先学会让龙“有话可说”,而不是“有火就喷”。

不然,下一部还是4亿开局,2亿收场,特效再贵,只剩壁纸。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