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号下午四点,我刷猫眼实时榜,刺杀2那条曲线像打了鸡血,直接从第二蹦到第一,票房数字跳得比心跳还快。
10月3号下午四点,我刷猫眼实时榜,刺杀2那条曲线像打了鸡血,直接从第二蹦到第一,票房数字跳得比心跳还快。
我第一反应不是“哇好猛”,而是“终于轮到它了”,那种被低估太久后突然爆发的爽感,屏幕外的我都替它鼓掌。
它怎么翻的身?
简单说,观众开始替它说话了。
前两天豆瓣短评里还有人吐槽“特效喧宾夺主”,第三天风向全变,“云中城那段我直接看哭”“巨龙冲出来的时候我女儿抓我手抓出了指甲印”。
情绪是会传染的,当第一批自来水在抖音剪出“巨龙护崽”二创,播放量半小时破百万,排片经理立刻把黄金厅让出来。
上座率28%就是这么来的——不是片方求排片,是影院经理怕错过赚钱机会。
说到赚钱,辛芷蕾这次真成了“摇钱树”。
她代言的奢侈品新系列原本打算低调上线,结果官宣当天品牌搜索量暴涨300%,客服直接回不过来“辛芷蕾同款还有没有”。
我打听了一下,品牌方连夜加单生产线,连她家楼下保安都知道“那个演屠灵的女明星带货太狠”。
片酬从800万跳到2000万?
业内说这还是友情价,毕竟现在找她得先排队。
特效这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虚幻5引擎+2.3亿粒子,听起来像论文标题,实际体验是“巨龙鳞片在IMAX屏上反光,我坐第七排都能看清血管纹路”。
更离谱的是,DNEG团队把虚拟制片实验室留在北京了,这意味着以后国产奇幻片不用飞去伦敦做后期,直接在家门口拍“阿凡达”。
有学弟在北电读研,说导师已经把“三重时空嵌套”写进教案,下届学生作业要是没点平行宇宙概念,都不好意思交稿。
最魔幻的是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43%。
我老家临沂的朋友发朋友圈:“县城影院居然满座,后排大哥看到赤发鬼出场直接喊‘卧槽这谁顶得住’。
”以前都说奇幻片是一二线小资专属,现在倒好,小镇青年用真金白银投票——他们才不管什么赛博敦煌,只要打得爽、哭得真,就值回票价。
这波操作直接把“高概念=高冷”的偏见打碎了。
行业那头更热闹。
中影刚宣布砸15亿做“中国神话”系列,首期项目书我瞄了一眼,开篇就写“参考刺杀2世界观构建方法论”。
五个平台抢衍生剧版权,价格从八位数卷到九位数,制片人喝酒时跟我吐槽:“以前奇幻剧找投资得磕三个头,现在资方反过来问‘能不能再加点龙’。
”
你看,一部电影搅动的何止是票房。
它让奢侈品生产线加班,让县城影院老板笑开花,让特效公司从乙方变甲方,让学院派把商业片当教材。
我走出影院那刻突然明白,我们以为自己在看故事,其实是故事在重塑我们——从消费习惯到审美标准,甚至未来十年国产大片的模样。
来源:高贵明月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