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日,由易中天编剧、监制的电影《三国的星空》登陆院线。这是一部以曹操为主演的动画电影,也代表着易中天将自己的偶像曹操搬上了大荧幕,实现了他长时间来的一个梦。
2025年10月1日,由易中天编剧、监制的电影《三国的星空》登陆院线。这是一部以曹操为主演的动画电影,也代表着易中天将自己的偶像曹操搬上了大荧幕,实现了他长时间来的一个梦。
易中天是最初代的网红教授,也是最富争议的网红教授。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易中天普及了三国历史,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三国演义》之外的更加接近真实三国的历史;一方面,有人认为易中天的历史充满着黑暗与心机,他擅长以“阴谋论”“劣根性”的方式解读历史,反而使得历史显得不够光明正大。
我认为,伴随着这部电影的播出,易中天将迎来更大的争议,因为易中天所拍摄的曹操的故事恐怕会颠覆很多人对于曹操的印象,不论这一印象是京剧中的“白面奸臣”还是鲍国安老师所饰演的“乱世奸雄”。但是易中天的精神确实让人佩服的,他虽然已经78岁高龄,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着曹操的步伐,踏上了人生的新阶段。
2023年,易中天收到了一张照片:一位小男孩正在阅读易中天为曹操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曹操》。
现在是一个复杂且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一年中摄入的信息量可能超过维多利亚时代人一辈子的信息摄入量。每个人的时间虽然仍是二十四小时,但是每个人却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巴不得将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我们如同沙漠中的饥渴旅人一样疯狂地汲取着信息,生怕自己会错过一丝一毫的消息。两个小时的电影让我们疲惫,因此我们更愿意去看几分钟的电影精讲;曾经名震一时的《百家讲坛》似乎也无人问津,大家更愿意去看三十秒讲中国史的短视频。至于深度阅读,这似乎更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似乎只有一些阅读爱好者及专业从事者才会去干这件事。
因此当易中天看见一个小孩在地铁上卖力地阅读《曹操》时,他的内心也为之触动。他决定为儿童制作一部动画片,以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易中天不得不怀着曹操“诸君北面,我自西向”的破釜沉舟般的勇气去践行这一事业。
易中天亲自编写了《三国的星空》的剧本。易中天有编写剧本的能力吗?在很多人眼中,易中天是美学教授、是历史学家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口才很好的主讲人,但从来没有人将易中天与一名编剧联系起来。出人意料的是,易中天很早便已经担任过编辑的工作。
易中天年轻之时,曾经到过新疆支边。由于易中天从小爱看书,文化水平高,文笔也不错,因此他经常担任编剧一职,写一些话剧、舞台剧之类的。但是作为电影编剧,易中天还是第一次,谈到困难时,易中天言:
“话剧的表现方式主要靠语言,是台词推动剧情。而电影,要用镜头语言讲故事。”
为了符合电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长,易中天不得不狠心砍掉了刘关张、吕布、董卓等角色,而将重点放在曹操身上。
但红花总需绿叶衬,正如易中天所言:
“看过刘慈欣的《三体》吗?在这个星系里面,如果是一颗恒星、若干行星的星系,它是稳定的。双星结构也是稳定的。但如果三颗恒星就是不稳定的。”
易中天还选取了曹操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作为陪衬,这两个男人分别是袁绍和刘协。
这似乎是很奇怪的组合。刘协虽然是汉献帝,但是袁绍和曹操对他并没有多少敬畏之意,汉室名存实亡而已,汉献帝更是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
袁绍是曹操的好兄弟,两个人在少年之时,曾一同与洛阳走马观花,享尽少年之乐。不少历史学家还推测,曹操早年起兵极度依赖于袁绍的帮助,倘若没有袁绍,曹操很难做成如此大的事业。
之后由于“一山不容二虎”,曹操袁绍二人更是反目成仇,于官渡之战中一决雌雄,最终以袁绍毙命而告终。
如此一段复杂的故事,易中天想要写好,恐怕不很容易。但是如果能写好,也是值得期待的。
将人物脸谱化是中国戏剧、小说等最容易犯的通病。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古史辨”的伟大构思时,正是从中国传统戏剧得到的经验。
曹操无疑是被脸谱化最多的人。从许子将那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开始,曹操便被定了性。此后《三国演义》更是强化了曹操的“奸雄”色彩。至少说在老百姓的眼中,曹操就是个“乱臣贼子”,没有什么正面形象。例如苏东坡曾经记载北宋时候人听三国故事的情况: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在历史上,曹操可以说被黑了上千年。这一情况一直到民国之际,曹操的风评才稍微好了一些。鲁迅曾经言: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历史学家吕思勉也曾经为曹操说过几句公道话。可能是当时国人孱弱,虽然曹操为一代奸雄,但仍不失“雄”的本色,因此人们渴望并呼唤英雄人物的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为曹操翻案恐怕要从毛主席说起。毛主席饱读史书,对于历史人物有着独特的看法,这一看法是远远超出历代腐儒之看法的。毛主席言:
“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可以说没有毛主席的支持,曹操的翻案恐怕无法这么顺利。我本人是老三国电视剧的爱好者,鲍国安老师所饰演的曹操霸气十足、颇具英雄气概。但我窃认为,如果没有当年毛主席为曹操平凡所定下的基调,恐怕很少有人敢把意气风发的曹操搬上荧幕。
而进入21世纪后,易中天成为了最敢给曹操说话的人。对于曹操,易中天评价说: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也是我的态度。你看史书里的短命王朝,秦朝、魏朝、晋朝、隋朝,都没什么好人,也没什么好话。但历史的真实是什么?说不清的嘛。”
正是出于对于曹操的这份热情与爱,易中天将曹操搬上了大荧幕。我认为,易中天一直以来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历史,而且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未来的人生态度。
现在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活在一种焦虑与困惑之中,我们不再幻想成功,而只是渴望安稳过完一生。但是曹操面对的情况,似乎比我们糟糕一万倍。他家庭富裕,但是相对于袁绍等人来说,他的出身不值一提。他失败连连,董卓、张绣、吕布、刘备、孙权、马超等人频频击败他的军队。他经常面对着生命之危险,早年的兵变、孤独的追逐、赤壁的烽火……但是曹操似乎永远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坚信的可能是:所有打不死我的只会让我变得更坚强!
最后以易中天的一句话结尾:
“乱世时代,谁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史书中常写‘为流矢所中’,箭雨之下没有安全区,人人自危。所以片中曹操说,说不定哪天就马革裹尸了。”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