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问:“什么是爱情?”有人回答:“爱情不是无尽的要求和盲目地付出,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它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脆弱,可以不完美,可以还没准备好,爱情的前提不是你有多优秀,而是你就是你。
有人问:“什么是爱情?”有人回答:“爱情不是无尽的要求和盲目地付出,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它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脆弱,可以不完美,可以还没准备好,爱情的前提不是你有多优秀,而是你就是你。
海德格尔说过:“人在爱中,才是真正存在。” 在爱情中,我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看见,这种“被认知”的感觉,能让你的情绪稳定,让你敞开心扉,让你更自信、更爱笑、更有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好的爱情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勇气面对偏见,需要行动证明真心。《傲慢与偏见》历经两个世纪依然打动人心,正因为它定义了爱情的本质:“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是每一个灵魂在爱情中,笨拙地摸索、痛苦地成长、最终勇敢靠近的盛大史诗。”
达西初次见伊丽莎白,是在内瑟菲尔德的一场舞会,达西一句轻蔑地评价“她还可以,但没漂亮到让我动心”,像一根针刺穿了伊丽莎白的所有自尊。所以,二人第一次跳舞时,达西认为诗歌是爱情之花的花露,伊丽莎白提出舞蹈更能促进感情,巧妙地回击了他的评价。此后,他们的每一次遇见,每一场对话,都成了傲慢与偏见的战场。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很容易受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从而形成难以改变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就像伊丽莎白初次认识达西,被他的高傲刺伤,达西因为自己的阶层地位,无法放下身段与身边的人真诚交流。
现实生活中,我们谁没有做过伊丽莎白呢?我们都曾用眼睛去感受他人,对方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我们轻易给对方下定论。
殊不知,那些看似高冷的人,也许不擅表达,不懂融入,只能用沉默和疏离来掩饰内心的无所适从,却被误认为“傲慢”与“目中无人”,不善言辞。
我们像伊丽莎白一样,为了保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对他说出尖酸的言语和违心的话,反击着初次印象不好的人。这种行为,看似保护了自己,却也会因此错过真正想要拥抱我们的人,就像伊丽莎白一样。
威克汉姆出现在伊丽莎白对达西最有偏见的时间里,威克汉姆告诉伊丽莎白,达西是一个冷酷、自私、剥夺了他的遗产的伪君子。伊丽莎白相信了威克汉姆,因为威克汉姆的描绘和她印象中的达西完全吻合。以至在达西第一次既真诚又伤人的求婚时,伊丽莎白表现出的愤怒与鄙夷,还有那句最伤人心的台词:“即使全世界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可能嫁给你!”
伊丽莎白和达西感情的转折点,是达西被拒后写给伊丽莎白的那封解释信。达西解释了拆散简和宾利的原因,是他认为简对宾利的感情不够热烈;他也间接揭露了威克汉姆的真实面目,威克汉姆是诱骗他妹妹、挥霍无度的赌徒。这封信让伊丽莎白意识到,自己对达西的判断一直建立在偏见之上。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第一场求婚戏,是电影中最残忍,也最真实的一幕。当我们对一个人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搜集一切能佐证这个判断的“证据”。伊丽莎白对威克汉姆的轻信,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伊丽莎白的误解,达西没有当场争辩,而是用书信陈述事实。达西那封信像一束光,照进了伊丽莎白的内心世界。看完信后,伊丽莎白没有固执己见,她脸上的震惊、懊悔与羞愧,代表了她内心信念体系的崩塌与重建。
爱情中,最可怕的不是误解,而是拒绝沟通和了解真相的傲慢。当我们与伴侣发生矛盾时,我们是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还是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理解问题呢?
伊丽莎白和达西情感的真正转折,是伊丽莎白和舅妈一起参观达西的彭伯利庄园。在那里,她看到、听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达西,这与她心中达西的傲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伊丽莎白动容的是,因为莉迪亚与威克汉姆的私奔,她的整个家族名誉可能被毁掉时,达西默默地前往了伦敦,替威克汉姆偿还债务,购买官职,出资促成他们的婚事,保全了伊丽莎白一家的颜面。
伊丽莎白一直认为是舅妈的帮忙,直到莉迪亚口误说出是达西的帮忙,她才知道真相。她感受到了达西的真诚,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究竟拒绝了怎样的一个人。
《傲慢与偏见》最核心的情绪价值之一是真正的爱情,始于真正地“看见”,不是挂在嘴边的甜言蜜语,是落在实处的关怀与担当。
爱情中,当我们愿意放下成见,走进对方的世界,去爱那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你“想象”中的人,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更丰富、更值得爱的灵魂。
电影的结尾,日出的清晨,薄雾氤氲,那个为爱彻夜难眠、忐忑不安的男人,裹着满腔的深情向伊丽莎白走去,他的第二次告白,简单、真挚,甚至带着一丝卑微。伊丽莎白没有立刻说“我也爱你”,而是捧起他的手背亲吻:“你的手一定很冷。” 在这一刻,达西让伊丽莎白看到了“行动胜于言语”的真诚,伊丽莎白让达西学会了“放下身段”的温柔,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
宫崎骏说过,爱情是双方的事情,我们等待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王子,而是一个愿意为我们改变,也让我们愿意为之柔软的人。
来源:舍北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