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狙击战和承载家国情怀的李默尹一家。
国庆档电影,《志愿军3》领跑票房,上映2天,票房破亿。
总票房预测8亿左右,不出意外,冠军跑不掉了。
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展现我们的“立国之战”是为何而打。
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狙击战和承载家国情怀的李默尹一家。
第三部《志愿军:浴血和平》,将故事推向最终章,和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打出来的。
影片采用前线血火交锋与谈判桌唇枪舌剑双线并行的叙事,展现上甘岭的惨烈与谈判桌上的智慧博弈。
三部曲至此完成从战场烽火到和平曙光全景式叙事闭环,真正奏响由血火淬炼至和平诞生的英雄终曲。
01、 和平从来不是谈出来的
父亲李默尹生死未卜,哥哥李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背负如此血海深仇的李晓(张子枫 饰),对组织将其调入谈判团参与翻译工作是不情愿的。
翻译组的领导林月明(宋佳 饰)用白色鹅卵石摆出一只和平鸽,以欢迎“敌人”的谈判代表。
我方负责和谈的团长是能征善战的邓华将军(王挺 饰),用意不言自明,这个人不好惹,惹毛了他是会掀桌子的。
“特工之王”李克农同志(郭涛 饰)负责给谈判团出主意,并及时将谈判进展汇报给中南海。
板门店来凤庄内,中方翻译人员彻夜校对联合国军6万页的文档,逐条驳斥他们的错误,只为给我方谈判团一份正确的战情分析。
次日,美军代表故意将直升机停在和平鸽的头上,以践踏中方对和平的诚意。
在谈判之前抛出大量错误的信息,故意让我方忙得精疲力竭,然后再否定我方的工作,这是美方惯用的伎俩。
这次谈判中,美方一反常态,居然肯定起我方的校对工作。
转眼,美方的高层拿起通讯器,几十公里外的美军立即展开军事行动。
他们公然、无耻地在谈判的同时发动偷袭,然后轻蔑地甩下一句,“你们的信息刚才或许是对的,现在呢?”
谁强,谁就说了算。
面对如此赤裸裸的挑衅,李克农托人给邓华递来纸条,上面只写了四个字:不动如山。
谈判毫无进展,美军代表已经开始享用冰镇可乐。
国之尊严不是靠口才争取的,而是靠悍不畏死之人拼出来的。
夜幕降临,轮到我们的志愿军开始行动。
为了谈判桌上中国人受的窝囊气,及白天因偷袭而死去的战友,他们以牙还牙,并迅速收复失地。
如此反复拉扯,我方与联合国军开启了长达747天“边打边谈”的复杂斗争。
最终决定谈判桌上协议内容的,从来都是国家的军事实力。
能让强大的美国首次在未获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当属“上甘岭战役”。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关键且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亦是本片的高潮。
双方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重兵鏖战43天,其激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都属罕见。
白天,志愿军躲入坑道,接受敌军近30万次的炮击,因为装备落后,他们只有坚守阵地并努力活下去。
夜晚,他们如打不死的凤凰,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收回白天失去的阵地。
黔驴技穷的敌人到后来开始使用生化武器,对敌我进行无差别进攻,然后企图用戴着防毒面具的部队收割战场。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没有退缩,他们用破布掩住口鼻就接着跟敌人继续拼命。
敌人拥有先进的火焰喷射器,对我军躲藏的坑道发射,然而被火焰点燃的战士却咆哮着冲向敌人。
战争尾声,攻守易势,我方的装备升级了。
联合国军像往常一样踏入战场,殊不知他们已进入喀秋莎的射程。
百门大炮齐射,炮弹如愤怒的火龙划破长空,是时候让敌人也感受一下战争的强度。
经此一役,被打疼的敌人重回谈判桌,并最终促成《朝鲜停战协议》。
02、 谁是最可爱的人?
本片的群像塑造是三部曲中最丰富的,除了两位女主李晓和林月明外。
更多的篇幅给了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及后方的医生、护士、司机和维修工等。
这其中就有一位舍生取义的女护士张娟(曲禾 饰)。
在抗美援朝后期,美军违反国际法使用鼠疫类生化武器。
大量士兵被感染,一时间后方的医院内人满为患,给战士们续命的吸痰器不够用。
张娟使用人工吸痰的方法接连帮助了十几个战士,自己却因感染鼠疫而死。
一直嚷嚷着为国尽忠100次就回家尽孝的华侨司机赵安南(肖央 饰),终归还是因战事吃紧而第101次为前线运送物资。
负责板门店安保的排长姚庆祥(彭昱畅 饰),被敌方的刺客近距离用子弹贯穿头部射杀。
他有机会且有能力反击,只为遵守中立区不能开枪的规定。
本片并没有特别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除了死后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的黄继光(周政杰 饰)。
战时家书抵万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练好字给母亲写一封信。
在“上甘岭战役”一场攻坚战中,敌人三个暗堡形成交叉火力,不断吞噬我方战士们年轻的生命。
当此时,黄继光拿出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决心,及对母亲的一丝愧疚,义无反顾地用凡人之躯堵向了敌人的两挺机枪。
曾经语文书上的文字被具象化,这就是英雄,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致敬所有参与抗美援朝的人民志愿军,从将领到士兵,从谈判团的代表到后勤人员,所有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03、 整体评价
本片在三部曲中偏重文戏,粗略估计文戏的比重大概在七成左右。
私以为这是系列最催泪的一部,亦是质量最好的一部。
文戏的主要担当有两位女主角宋佳和张子枫来保障,一个失去丈夫,一个失去父兄。
她们将这种战争中的破碎感及对和平的渴望演绎得极为动人。
另外,帮陈凯歌导演辟谣,自从两年前第一部上映后有关他“无底线”捧儿子的传闻就甚嚣尘上。
笔者听过最离谱的,是有关朱一龙饰演的李想牺牲的解读,说是为陈飞宇上位扫清障碍。
实际上他饰演的孙醒在本片第一幕结束前就匆匆下线,甚至死得有些“憋屈”。
尽管本片的战争比重有所精减,却是三部中最惨烈的,处处可见断肢后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怀着哪怕最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看到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岂能不为之动容。
本片对于敌军的刻画也保持了高水准,在充分尊重敌人战力的基础上进行殊死搏斗,方显得我方胜利之难能可贵。
电影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了老年李晓在北京家中等待父兄,窗外则是万家灯火。
尽管我国多次组织将志愿军烈士的遗骨运送回国,可始终没有李默尹的。
而他就和众多无名的战士一样,为了祖国的和平,死在异国他乡。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的战士,所有的志愿军战士都值得被铭记。(撰文:木未舟)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