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电影院门口排队的有老的有小的,电影宣传栏上贴着大海报,雪下得跟去年一样厚。
```
哈尔滨电影院门口排队的有老的有小的,电影宣传栏上贴着大海报,雪下得跟去年一样厚。
有人拿着手机拍照,大妈拎着菜篮子说这片子可得看,没准这辈子就这么一回。
大厅里人挤人,票根攥在手里都攥出汗了,隔壁小伙子嚷嚷昨天就抢不到票,今天一早跟媳妇儿过来的。
刚开场灯一灭,前排学生一通低声说话,后头的老头喊了一嗓子,让安静点。
画面一出来,场子里闷得慌,连爆米花都没人吃了。
讲那些事儿,黑白照片转场,背景音乐听着怪压抑。
有人眼圈红了,有人用袖子擦脸,谁都没吭声。
散场的时候门口堆着一堆雪,路灯下照着人影子歪歪扭扭。
有个大叔蹲在台阶上抽烟,问旁边的小姑娘看懂没,小姑娘说没看懂,但心里堵得慌。
有人说没想到导演会选哈尔滨,这地方冷是真冷,电影拍得也真。
还有个阿姨拿手机给远在外地的儿子发微信,说让他有机会看看。
有网友说“那场面看着揪心,进去前还觉得无所谓,出来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二个网友说“年轻人多看看这类片子,别总想着玩,历史摆在那,不怕忘了就怕没人提”。
还有人说以前家里老人说那些事,总觉得离自己远,现在坐在影院里,跟邻座的陌生人一起流泪,感觉不一样。
电影院门口的小摊上,糖葫芦卖得快,没人笑着拍照。
公交车站边上站着的人聊电影,说这东西就得让年轻人多看看,别光听玩笑话。
有人提到学校要组织学生来看,说这办法挺好,书本里那几行字哪有电影来的真。
电影结束后天还没黑,路边饭店里一桌人喝着小酒,说导演这招高,有些事光说没用,得让人亲眼看见。
有人问除了电影还能怎么让年轻人记住这些事,桌上有人说可以拍纪录片,也可以办展览,哪怕搞个老物件展也行,就得让这些东西一直在。
大家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来源:就喜欢说三道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