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抢跑”点映的面露难色,开启预售的成绩也表现平平,暂时来看冠军会出现在《刺杀小说家2》和《志愿军3》这两部续作之间。
国庆档准备上映的片并不少,但整体热度并不高。
不仅“抢跑”点映的面露难色,开启预售的成绩也表现平平,暂时来看冠军会出现在《刺杀小说家2》和《志愿军3》这两部续作之间。
暂时从预售成绩和题材优势来说,《刺杀小说家2》的身位要更靠前一些。
虽说其前作的票房达不到优秀层度,但剧本设定的影视化潜力格外符合现在商业追求“新东西”的趋势,可能这就是促成这部作品能出现的诱因。
但顶级IP屡屡扑街的现状里,有明星、有视效、有噱头这三元素也不一定能换到“票房”了。
但如果帮它安上“动作视效”这商业逻辑的话,其潜力瞬间就提升不少。
最近名气正盛的辛芷蕾本身就有动作戏经验,还有预告出现的武打场景都在暗示着这片子关于“动作”的核心符号。
要知道近期的动作电影是有优秀案例的,而且在弥漫审美疲劳的类型片里,以小说平行世界构建的玄幻元素对于商业电影来说匹配度实在太高了。
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缺一部“爽且不费脑”的电影打开市场呢?
其实在第一部时,《刺杀小说家》就在逻辑展开上备受诟病,就像那个充满槽点的加特林结尾多少就带点黑色幽默。
但其实在好莱坞方面,纯粹“爽片换票房”的情形就不少,动作电影更是其中的重灾区;
反观国内市场对这方面就表现的颇为拧巴,宁愿堆演员阵容、离谱炫技、押注宣发等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部“爽片”。
这就导致货不对板、口碑谷底的情况屡有发生,甚至变成一种古怪的风气:宁愿被观众骂,也不愿意与商业爽片扯上关系。
按理来说流量电影、综艺电影并不是新鲜故事,但大多都会冠上演技提升、物超所值的噱头解释一番,唯独不敢告诉观众这事一部剧情不多,但看完很爽的电影。
其实市场是有“娱乐消遣”这个类目的,甚至不少观众进场的理由就是图个爽快。
《刺杀小说家2》如果内容表达流畅的话,尤其在同期电影无绝对领跑能力前提下,一部有视效、动作、喜剧组合的作品对范围更广的受众是具有吸引力的。
导演路阳综合能力也算本片另外一个优势点,在原著作者继续参与的情况下,假设改编实力上要好于第一部,那本片的下限还是相对要高上不少。
阵容上原人马的保留不算多,替换且有知名度的演员也不少,总体不好说是上升了还是下滑。
其次,观众结构的变化相较于4年前的春节档有了变化,当下对“创意设计”的电影接纳度要高上不少;
尤其是特效方面的不俗表现也在这几年被多次提起,甚至出现不少其当年票房被低估的声音,这些都是其潜在的增长点。
国庆档其主要对手大概率是《三国》动画和《志愿军3》,虽三部电影并非相同题材但也有相似元素,假设水平相近下特效大片还是有些许优势的。
或许在“工业电影”的风向下,这部续作能为这IP延伸出一丝可能。
来源: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