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有部叫《粉碎机》的独立电影首映,主角是咱们熟的“巨石”德韦恩·约翰逊。
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有部叫《粉碎机》的独立电影首映,主角是咱们熟的“巨石”德韦恩·约翰逊。
以前看他演《速度与激情》《勇敢者游戏》,都是笑着打碎一切的硬汉,这次倒好,他在银幕上第一次让人看到“巨石”也会崩塌的样子。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约翰逊演MMA选手,我还以为又是肌肉秀场,毕竟他那身块头,往擂台上一站就够有冲击力了。
但看完片里的片段才发现,这次他是真的把“硬汉壳”扒掉了。
这部《粉碎机》改编自2002年的HBO纪录片,讲的是MMA先驱马克·科尔的真事。
90年代末MMA还没火起来,科尔算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可也成了牺牲品。
1997年的他多风光啊,拳膝打出去能让对手见血,解说员都忍不住喊“多漂亮的一记膝击”;可到1999年,他整个人就垮了,在日本打比赛时天天觉得孤独,跟女友道恩(艾米莉·布朗特演的)吵个不停,为了止痛、也为了找赢比赛的快感,还沾上了药物。
更无奈的是,最要好的战友科尔曼,说不定哪天就会在擂台上变成对手。
擂台里要打,擂台外要扛,换谁也顶不住啊。
约翰逊演这个角色,没靠肌肉撑场面。
本来想他可能会像以前那样,靠动作戏吸睛,但后来发现他把更多心思放在了“碎”的细节上,家庭争吵时控制不住的情绪,一个人时因为药物恍惚的眼神,就算赢了比赛也没半点开心的样子。
这些镜头看下来,你会忘了他是“巨石”,只觉得他就是个被生活压垮的普通人。
我查过一些退役MMA选手的采访,他们说打完比赛后,身上的伤疼还能忍,心里的空最难受,约翰逊这次应该是抓住了这种感觉。
聊完约翰逊的表演,咱们再看看《粉碎机》这部片子本身。
它的导演是本尼·萨夫迪,这人有个特点,就爱把明星从神坛上拉下来,让他们演最不光鲜的样子。
以前他拍《好时光》《原钻》就是这样,这次拍《粉碎机》也没改路子。
很多人会把《粉碎机》跟《愤怒的公牛》《摔角王》比,毕竟都是讲赛场内外的故事。
但我觉得《粉碎机》没走那两部的路子,《愤怒的公牛》里,拉莫塔的悲剧是自己的暴力作出来的,看得人心里发寒;《摔角王》里,过气摔跤手的衰败连带着灵魂都空了,透着一股绝望。
《粉碎机》不一样,它不刻意渲染“惨”,只讲“真实”,科尔赢了比赛能拿到钱,可钱换不来荣耀;他是冠军,可冠军的头衔盖不住心里的空。
这种感觉其实更贴近咱们的生活,就像你工作上拿到了成绩,可生活里该有的麻烦一点没少。
导演拍格斗场景也没玩花的,没给多少华丽的慢镜头,反而老拍选手打完后的样子,脸上的血、喘不上气的呼吸、扶着围栏才能站稳的身子。
家庭戏更是直白,没有煽情的台词,就拍两人吵到红脸、冷战时的沉默。
说实话,这种不刻意“讨好”观众的拍法,反而让片子多了股劲儿,让人看完会琢磨:原来不管是冠军还是普通人,都逃不过生活的重拳啊。
其实约翰逊这次演《粉碎机》,也是在赌一把。
他以前演的商业片票房加起来有几十亿,谁都知道他能扛票房,但没人把他当“演技派”看。
这次接下这个独立电影的角色,怕是想证明自己不只会打。
从威尼斯电影节的反馈来看,不少影评人说他这次的表演“褪去了肌肉标签”,说不定真能冲击一下奥斯卡。
说到底,《粉碎机》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擂台上的输赢,也不是演员的突破,而是它讲透了一个理:再硬的人,也有扛不住的时候。
以前我们看约翰逊演的硬汉,会觉得他们刀枪不入;现在看他演的科尔,才明白“不硬”才是更真实的样子。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是“巨石”就手下留情,也不会因为你是普通人就格外苛刻。
当“巨石”开始崩塌,我们看到的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还有约翰逊这次表演,最有价值的地方。
来源:由典学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