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最让我窒息的,是那个给孩子发糖的女军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22:12 2

摘要:如今,《731》票房突破了14亿!可以说是成功了。尽管口碑分化,批评故事讲的不好的很多,但起码让更多人知道了731的存在。

如今,《731》票房突破了14亿!可以说是成功了。尽管口碑分化,批评故事讲的不好的很多,但起码让更多人知道了731的存在。

不知道大家对它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哪个,我是对那个女军官感受最深。

当时,我在影院看《731》,邻座的姑娘哭到抽纸巾,我却盯着银幕上那个穿军装的女人,浑身发冷。

她叫今村佳代,电影里最不像 “恶魔” 的恶魔。

镜头扫过她办公室时,我看见桌上摆着一玻璃罐水果糖,阳光透过窗户,照得糖纸闪闪发亮。下一秒,她蹲下来,给排队的小女孩梳头,指尖轻轻把碎发别到耳后,柔声说:“今天要乖哦。”

我当时心里还嘀咕:这角色是不是太矛盾了?直到后来,那些孩子脆生生喊她 “佳代姐姐”,转身就被带进标着 “8 月实验组” 的房间 —— 我后槽牙都咬酸了。

今村佳代最恐怖的,从来不是解剖刀上的血。

电影里有段戏,我记到现在:一列挤满女囚的火车往 731 基地开,车厢里冷得像冰窖。中国女囚林素贤半梦半醒间,感觉肩膀一沉,睁眼看见今村佳代靠在她肩上,呼吸均匀,居然睡着了。

林素贤动都不敢动,睫毛抖得像风中的草。

我当时鸡皮疙瘩全起来了。这哪是睡觉?这是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了 “靠垫”—— 在她眼里,林素贤不是受害者,不是同类,甚至不算个 “物件”,就是块能歇脚的木头。后来我才知道,731 部队真的管实验对象叫 “马路大”,日语里 “圆木” 的意思。

更瘆人的是那些孩子。

她们穿着干净的白裙子,在走廊里追着今村佳代跑,奶声奶气喊 “8 月姐姐”“9 月姐姐”。一开始我以为是昵称,直到镜头切到实验室的档案册:每个 “月份” 后面,都画着红叉,标注着 “存活周期:30 天”。

原来那些孩子喊的不是 “姐姐”,是 “死亡倒计时”。

今村佳代就站在旁边,看着她们跳绳,嘴角甚至带着笑。她给最小的那个女孩剥了颗糖,孩子含着糖问:“姐姐,下个月还能见到妈妈吗?” 她摸着孩子的头说:“当然啦。”

我攥着扶手的手都发白了。这哪是温柔?是把刀子裹着棉花,捅进人心最软的地方。

电影里有个细节,很多人可能没注意:今村佳代洗澡时,镜头扫过她后颈 —— 那里有个淡粉色的樱花烙印,和后面被解剖的婴儿脖子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后来她泡在药桶里,无意识地摸那个烙印,眼神空得像口井。

我突然想起导演赵林山说的一句话:“731 最毒的不是细菌,是把人彻底变成工具。”

今村佳代可能从出生起,就是个 “实验品”。史料里记载,731 部队确实搞过 “儿童驯化计划”—— 抓中国婴儿,从小用日语洗脑,教她们认实验器材,把杀人当成 “工作”。电影里她日语说得磕磕绊绊,却能听懂中文,或许她根本忘了自己是谁的种。

有场戏我差点哭出来:她偷偷趴在孕妇林素贤肚子上听胎动,手指轻轻碰了碰,像在摸什么易碎的宝贝。可转头,她就在实验报告上写:“胎儿心跳 140 次 / 分,适合活体解剖。”

这哪是冷血?是灵魂早就被碾碎了。她想要的温暖,和她亲手摧毁的生命,根本就是同一件事。

看完电影我在停车场坐了半小时,脑子里反复冒一个问题: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被塞进同样的环境,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今村佳代的办公桌上,摆着张照片:穿和服的女人抱着小女孩,背后是富士山。她每天都会擦这张照片,却从没笑过。或许那是她妈?或许她也曾是个会追蝴蝶的孩子?

可制度把她变成了机器。

731 部队的军官手册里写:“对待实验体,要像整理文件一样冷静。” 于是她给孩子发糖,是为了记录 “情绪稳定时的细菌感染数据”;她靠在女囚肩上睡觉,是为了测试 “恐惧状态下的生理反应”。罪恶被拆成了 “步骤”,暴行变成了 “工作”,连自己都骗过去了。

现在日本还有人说 “731 是防疫部队”,教科书里删掉了活体实验。可电影里那些孩子的眼睛,今村佳代摸脖子的动作,像针一样扎在我心里 —— 有些事,忘了就是二次犯罪。

走出影院时,天已经黑了。我看见广场上有家长在教孩子玩滑板,孩子笑起来的样子,和电影里喊 “8 月姐姐” 的小女孩有点像。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铭记不是为了恨谁,是为了守住这笑声。守住每个孩子能喊出自己名字的权利,守住 “发糖” 就是发糖、不是杀人前奏的日常。

今村佳代最后在火里烧实验记录,嘴里念叨着 “8 月、9 月、10 月”,火光照着她胸前的樱花徽章。我没觉得解气,只觉得悲凉 —— 她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也是被烧掉的 “月份” 之一。

希望我们永远不用懂这种悲凉。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