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流的不只是角色的眼泪,更是中国人的眼泪。”在《南京照相馆》中饰演重要角色的王真儿这样形容拍摄时的感受。就在昨天,这部电影官方宣布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
《南京照相馆》冲奥!这部让全球落泪的电影,如何用30亿票房证明历史值得被铭记
> 暗红色灯光下,底片缓缓显影——不仅是照片,更是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
“我们流的不只是角色的眼泪,更是中国人的眼泪。”在《南京照相馆》中饰演重要角色的王真儿这样形容拍摄时的感受。就在昨天,这部电影官方宣布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
这个决定公布后,网友们纷纷点赞:“得奖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为了让世界了解这段历史。”
截至9月23日,《南京照相馆》票房已突破3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第25部达成这一成绩的电影,而它的密钥也已第二次延期至10月24日。
---
《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上映以来,创下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字。
上映64天,票房超30亿,连续16天位居暑期档日冠,豆瓣评分8.7——这些数字背后是观众们用脚投票的真实反应。
影片的英文片名没有直译,而是巧妙地译为 “Dead to Rights”。导演申奥在上海路演活动上解释:“一方面,它有铁证如山、证据确凿之意;另一方面,传递出向死而生、矢志不渝的情绪。”这个片名精准捕捉了电影的核心精神。
影片口碑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在IMDb上评分8.1,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
02 小人物的英雄主义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但它没有采用宏大的战争叙事,而是选择了一个微小的切口——一家照相馆。
影片讲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邮差苏柳昌(刘昊然 饰)为了保命冒充照相馆冲洗工,为日军冲洗照片。原本只想保全性命的他,在冲印出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后,与避难同胞们一起面临生死抉择。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评价,影片“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抗战故事,呈现了普通人在战火中的挣扎与觉醒”。
03 全球共鸣的和平之声
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从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到瑞典斯德哥尔摩,从日本东京到美国洛杉矶,《南京照相馆》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
在洛杉矶首映式后,多位好莱坞电影人观后哽咽,认为这部电影展现了一段“未被充分反思的历史真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日本专场放映。150余名日本观众观影后展开深入讨论,纷纷表示影片真实而震撼,呼吁日本社会正视历史、珍惜和平。
一位新西兰观众感慨地说,电影“为当下动荡的世界带来和平与合作的启示”。
04 历史照进现实的力量
选择“照相馆”作为核心场景并非偶然。导演申奥透露,自己是受1987年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屠城血证》启发,并进行了新时代的创新。
“战争时期,照相馆这个本应留存幸福瞬间的地方,却充斥着日军的罪行与亟待曝光的真相,暗房红灯宛如血色,这种强烈对比给了我创作灵感。”申奥这样解释。
影片中,底片成为平民百姓的“武器”。这种以物证为基础的叙事方式,让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在国际友人埃文·凯尔捐赠的日军侵华罪行相册的背景下,影片与现实形成了深刻互动,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仍在放映《南京照相馆》的影院,你依然能听到观众的抽泣声。暗红色灯光下,底片缓缓显影的瞬间,仿佛时间倒流回1937年的南京。
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部电影让世界看见,让我们记得。”电影密钥已延长至10月24日,这意味着它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去触动更多人的心灵。
无论奥斯卡结果如何,《南京照相馆》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让一段历史从黑白变为彩色,从沉默变为震耳欲聋。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