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想象过完全寂静的世界吗? 一部香港电影《看我今天怎么说》直接把观众扔进聋人的日常,豆瓣开局8.3分,空降口碑榜TOP1,还帮女主演钟雪莹捧回了金马影后奖杯。
你想象过完全寂静的世界吗? 一部香港电影《看我今天怎么说》直接把观众扔进聋人的日常,豆瓣开局8.3分,空降口碑榜TOP1,还帮女主演钟雪莹捧回了金马影后奖杯。
这片子没有卖惨,没有煽情,却让你看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获奖专业户,口碑炸裂
《看我今天怎么说》在2025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狂揽7项提名,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这些重磅奖项。 虽然最终没获奖,但能获得这么多重要提名,已经证明了它的实力。
更早之前,它在2024年底的金马奖上大放异彩,钟雪莹凭借对方素恩一角的精彩演绎,成功摘得最佳女主角。 影片还获得了2025年纽约亚洲电影节的观众票选大奖。
声音的奇妙体验,这部电影#热问计划#它的声音设计。 它让你真正体验了一把聋人的听觉世界。
你会听到人工耳蜗出故障时那种断断续续的电子杂音,潜水时的高频率刺耳声,以及摘下助听器后那种彻底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寂静。 这些设计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聋人群体和观众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连结。
三个听障青年,三种人生选择,电影讲了三个听障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代表了聋人群体内部的不同声音和选择。
叶子信(游学修 饰)生在聋人家庭,天生失聪。他以手语为母语,对自己的聋人身份感到自豪,甚至有点小骄傲。 他拒绝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也讨厌口语教学,所以学习成绩不咋样。 但他很享受无声的世界,梦想是当一名潜水教练,因为在水下,大家都一样“听不见”。
方素恩(钟雪莹 饰)原本能听见,小时候一场大病让她失去了听力。 之后她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努力学习说话,一路奋斗到大学毕业,进了大公司。 她完全不懂手语,说话略带口音。 她一直按妈妈规划的路线走,努力摆脱聋人身份,融入所谓“正常”社会,却从没问过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
吴昊伦(吴祉昊 饰)也是从小植入人工耳蜗的聋人,是叶子信的好哥们。 他性格阳光,既精通手语,口语也很流利,是个摄影师,看起来和健听人没啥区别。 在“手语还是口语”的争论中,他不选边站,更像一座桥梁,理解并连接着两边。一场演讲引发的冲突
电影里有个关键冲突:在一次活动中,方素恩演讲时说“科技发展会让世界上再没有聋人”。 叶子信当场就炸了,直接打断演讲。
在他看来,这种话就是科技受益者“何不食肉糜”的天真想法,不是所有聋人都用得起助听器、做得起人工耳蜗手术。 更重要的是,聋人不该被看作低人一等、需要被“消灭”的存在。
这场冲突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叶子信因此丢了在活动现场帮忙的工作,转而去做洗车。 后来在吴昊伦帮助下,他搞了个聋人洗车品牌,不仅自食其力,还能帮其他聋人就业,顺便借发传单推广手语。他也没放弃潜水教练的梦想,一边赚钱一边学习考证。
方素恩呢,她拼命读书、进大公司实习,却发现职场中依然被区别对待。 领导和同事只给她安排最轻松的话,“聋人”的标签怎么也撕不掉。 她更发现公司招她只是为了迎合政策、提升企业形象,自己像个“吉祥物”,无法实现真正价值。 这让她开始理解叶子信为什么那么捍卫聋人身份,并为群体发声。
后来方素恩的人工耳蜗坏了,听觉大受影响,要重修就得再手术。 她开始怀疑:这么拼命摆脱聋人身份、融入所谓“正常”世界,结果真是自己想要的吗? 她从最初质疑手语,到后来理解手语,并主动去学。
潜水与浮潜的隐喻电影有个很妙的隐喻:叶子信邀方素恩去潜水,但方素恩因为人工耳蜗在深水区承受不了水压只能拒绝。 叶子信告诉她,即使装了人工耳蜗,也可以在浅水区浮潜。
这潜水与浮潜的选择,正好隐喻了手语与口语的选择。方素恩对手语态度的转变,也对应了现实中对手语教学从拒绝、偏见到接纳的过程。
背后的“手口之争”电影背后是聋人教育领域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手口之争”。 简单说,就是到底该用手语还是口语作为主要沟通工具。
手语派主张通过手势建立聋人群体内部交流体系,注重尽早掌握视觉语言;口语法则强调通过发音、读唇等训练帮助聋人融入主流社会。
从18世纪开始,口语教学曾在全球很多地方占主导,手语甚至在一些聋人学校被禁止。 这种状况直到2010年第21届国际聋人教育会议才改变,手语的地位重新得到认可,双语双文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新主流。
演员演得像真聋人片中方素恩的饰演者钟雪莹和叶子信的饰演者游学修的表演备受赞誉。 游学修的手语熟练得像母语者,钟雪莹则精准模仿了戴人工耳蜗的听障人士说话时那种略带浑浊的鼻音,真实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真聋人。 钟雪莹的金马影后奖杯实至名归。
导演黄修平一直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处境与成长。 他的《狂舞派》充满张扬炽热的热血梦想,《哪一天我们会飞》则细腻温暖。 《看我今天怎么说》借聋人这个特殊群体,展现了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在真我与世俗之间的迷茫,在个人与融入之间的游移,在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之间的抉择。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