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朝阳山上,“东方影都”四个大字矗立山间,作为《流浪地球》系列、《封神》三部曲等国产大片的诞生地,这座占地170万平方米的影视产业园,正以硬核科技赋能艺术创作,用国际视野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全球电影版图上的新坐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润杰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朝阳山上,“东方影都”四个大字矗立山间,作为《流浪地球》系列、《封神》三部曲等国产大片的诞生地,这座占地170万平方米的影视产业园,正以硬核科技赋能艺术创作,用国际视野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全球电影版图上的新坐标。
作为国内首座重工业电影基地,这里有着完善的影视全产业链。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累计入驻影视企业1152家,备案项目近500个,总票房近400亿元。这里是中国工业电影的摇篮,中国电影的辉煌在这里续写。
“抽象”剧本秒变“现实”
这个影视基地科技够“硬”
提到中国电影,青岛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近年来,青岛以打造重工业电影基地为目标,不断融合延伸影视产业链,为我国文化繁荣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重工业电影的产业链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制作,而先进的硬件设施是电影前期制作的基础。
今年4月,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东方影都举行,这是华表奖首次离开北京。“我在这里待了八年时间,见证了东方影都的成长,这里是中国工业电影的摇篮。”导演郭帆从《流浪地球3》拍摄现场赶到颁奖现场。对他而言“每次来到东方影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据了解,今年4月,电影《流浪地球3》在青岛东方影都正式开机,青岛再次进入科幻片高光时段。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东方影都作为电影的主要拍摄地,为影片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也在不断尝试一些新技术,比如说虚拟预演。”郭帆说,在电影《流浪地球2》的拍摄当中,虚拟预演就起到了大作用。演员穿上带有标记点的动作捕捉服进行表演,导演在大屏幕上就能看到“变身”后的演员和场景渲染在一起后的画面,原本抽象的剧本秒变可见的“现实”。
“这套动作捕捉系统可以做到实时渲染,连手指等细节都不放过,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工作人员介绍。正是借助此套系统,《独行月球》中的“刚子”在此诞生,《流浪地球2》提前为电影拍摄动画版全片,电影拍摄效率大大提高。
据了解,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包括亚洲最大的10000平方米单体摄影棚和全球首个室内外水下制作中心。《流浪地球2》的拍摄现场犹如精密运转的科技实验室:3D打印团队现场制作道具,动作捕捉系统实时生成数字角色,云计算中心同步处理4K素材。工业化生产体系催生了技术不断革新的趋势,当传统影视基地还在比拼外景地数量时,青岛已经建立起“虚拟拍摄+实时渲染”的数字化制作体系。
仿生狗亮相大屏幕
顶尖团队助力影视特效制作
重工业电影的制作,不仅需要前期先进的拍摄空间,后期的特效制作更是产业链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青岛东方影都产业园内,一批头部制作企业在此集聚,为影视特效的制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MDI、希娜魔夫等都是跟随《流浪地球》项目成长起来的特殊道具团队。走进希娜魔夫位于产业园的工作室,这里有各类造型奇特但又形态逼真的特效道具。希娜魔夫特效工作室负责人王科称,工作室主营特效化妆、仿生机械制作、仿真动物制作等,目前已为《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刺杀小说家》等剧组提供过服务。而由他们制作的仿生机械狗在近期上映的影片《我会好好的》中亮相,替代影片中的真实“狗狗演员”完成一些必要情节。
在《流浪地球》中,MDI团队负责制作外骨骼服装等数百件特殊道具及服装,此后又参与《独行月球》《金刚川》的制作。到《流浪地球2》,MDI制作的道具数量和难度相比此前成倍增长,仅宇航服数量就是上一部电影的10倍。
如今,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为核心,集聚了酷鲸、希娜魔夫、香港永誉、宝荣宝衣等一批头部制作企业,形成涵盖特效、服装、科技等环节的完整制作配套供应链。同时,提供影视器材租赁的火焰山、优绩、全视角,提供LED租赁和技术支持的九洲光电等头部企业都已入驻园区。东方影都已逐步建立起最强影视供应商联盟,在美术置景、道具、特效制作等各个环节都有了顶尖团队的支持。
从制作到发行,全产业链集聚
影视基地带动周边消费活力
在电影的拍摄制作条件上,青岛影视基地已完全具备,那么该由谁来制作,由谁来出品发行?拥有了这些,青岛影视基地才能拥有完整的影视产业链。
为此,青岛西海岸新区构建了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功能区、镇街、国有平台公司“五位一体”格局。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作为影视文化产业链牵头单位,充分发挥产业链“五位一体”协同优势,开展链图招商,扎实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性。
目前,爱奇艺、英皇娱乐、寰宇影业等600余家影视出品、发行企业已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覆盖高端价值链核心环节。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为核心,集聚了酷鲸、希娜魔夫等一批头部制作企业,形成涵盖特效、服装、科技等环节的完整制作配套供应链。截至当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文化产业链企业已突破1100家,其中具备广电制作许可证的企业超过400家。
随着产业快速集聚,青岛西海岸新区周边消费活力显著增强。202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1106家影视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税收1.06亿元;剧组拍摄为本地配套产业带来超5亿元收益……
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累计入驻影视企业1152家,接待剧组500余个,备案项目近500个,总票房近400亿元,斩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权威奖项。在今年四月份举办的华表奖颁奖活动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摄制的4部作品斩获5个奖项。青岛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成为首批山东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助力青岛市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电影之都”。
政策加持、专业服务
剧组不收工,园区不打烊
在快速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中,青岛影视基地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从制作到发行的各个环节已逐渐成型。然而,成功的影视项目不仅依赖于优质的软硬件设施,还需要政策的有效支持以及多方面的考虑,以确保影视作品的顺利制作和发行。为此,自东方影都开建以来,省、市、区三级相继出台规划措施,推动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通过政策的集成、叠加,院线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480万元,电视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030万元……目前,已累计为青岛影视基地内企业发放补贴资金超2亿元。同时,今年华表奖期间,青岛市发布了新一轮支持电影经济发展十条政策,突出扶持电影出品、发行和文旅衍生等环节。
为发挥“北方第一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工业化影棚和“天然摄影棚”叠加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20人正处级事业单位入住东方影都、靠前服务,为企业和剧组提供企业注册、政策咨询等33项服务,实施公共资源向剧组免费开放、影视中心一函通办等举措,打造“剧组不收工、园区不打烊”服务品牌,争创全国最优影视发展环境。
光影之间,这座城散发着独特魅力,光影梦想,正在这方热土上熠熠生辉。未来,青岛将向新而进、向实而为、向高而攀,着力增强青岛影视基地“科技影都”“数字影都”核心竞争力,着力优化影视营商环境,以“硬核设施+软性服务”的双重优势,推动中国影视工业走向世界。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