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在厦门发布会现场揭晓时,粤产电影《长安的荔枝》以6项提名的亮眼成绩脱颖而出,成为本届金鸡奖的"岭南惊喜" 。这部由广东爱美影视领衔出品、在阳江、东莞等地取景的古装佳作,不仅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典故搬上银幕,更以细腻的创作功
当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在厦门发布会现场揭晓时,粤产电影《长安的荔枝》以6项提名的亮眼成绩脱颖而出,成为本届金鸡奖的"岭南惊喜" 。这部由广东爱美影视领衔出品、在阳江、东莞等地取景的古装佳作,不仅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典故搬上银幕,更以细腻的创作功底斩获最佳美术、最佳音乐等重要提名,为广东电影产业再添高光时刻。
《长安的荔枝》的提名成绩单,藏着主创团队对细节的极致打磨。在最佳美术提名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体系碰撞:长安场景遵循方正对称的规制,用长焦镜头勾勒皇城的威严,让九品小吏李善德的蓝色身影在建筑群中更显渺小,暗合"小人物在体制中挣扎"的主题;而岭南段落则充斥着荔枝园的繁茂绿意与异域风情,不规则的建筑、胡服打扮的商贾,尽显盛唐岭南的开放活力。负责配乐的翟锦彦凭借贴合剧情起伏的旋律入围最佳音乐,荔枝转运时的急促节奏与李善德谏言时的沉郁曲调,让观众在听觉中感受人物的命运波折 。此外,影片还包揽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大鹏)、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提名,覆盖创作全链条的认可,印证了其过硬品质。
这部"粤味十足"的电影,从根源上就带着岭南基因。作为在广东备案立项的作品,剧组特意将荔枝转运的核心场景设在荔枝之乡广东,阳江的荔枝园里,演员们穿行于果树间的镜头,让岭南的风土气息透过银幕扑面而来 。创作中,主创团队更将岭南文化的务实精神融入细节:道具组复刻的唐代岭南保鲜器具,参考了广东地方志中的记载;摄影团队用镜头捕捉的荔枝园生态,暗含着岭南物产丰饶的地域特质,让"粤产"标签不仅停留在出品方名单上,更渗透在影像肌理中。
影片的成功,在于用古今共鸣的故事打动人心。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长安的荔枝》,讲述了唐代小吏李善德为完成"千里送荔枝"任务奔波的历程,被观众戏称"古代牛马转运史" 。导演大鹏巧妙地将现代视角注入古装叙事:长安桥上人挤人的"早高峰"、官员对照画像的"上班打卡"、李善德为买房发愁的情节,让这个盛唐故事接上了当代"打工人"的地气。这种创新改编既保留了原著的历史内核,又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产生情感共鸣,也正是这份巧思让影片入围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长安的荔枝》的突围,亦是广东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本届金鸡奖上,粤产动画《熊出没·重启未来》、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同步入围,形成"多点开花"的态势。这背后是广东连续23年蝉联全国"第一票仓"的市场底气,更是"广东影视政策15条"等扶持措施浇灌的成果——从剧本孵化到拍摄取景,从技术升级到人才培养,完善的产业生态让更多粤产佳作得以诞生。正如影评人所言,这部电影的提名不仅是对一部作品的肯定,更是对广东影视"扎根本土、放眼全国"创作理念的认可。
11月15日的厦门颁奖礼上,《长安的荔枝》能否摘得奖项尚未可知,但它已经用6项提名证明:带着地域特色的用心创作,总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当盛唐的荔枝香遇上岭南的创作魂,当小人物的悲欢连接起当代人的共情,这部粤产电影早已在观众心中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奖杯"。而它的突围之路,也正照亮着广东电影从"票仓大省"向"创作强省"迈进的征程。
来源:番小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