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电影、西贝事件中,于东来不当言论引争议,背后是啥心理?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7:24 2

摘要:然后,他又暗戳戳地说电影《731》是“传播仇恨”。这就完全不能忍了!网友们愤怒了!

本文字数约:3795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于东来从“神坛”跌落,不当言论引争议

02、草根逆袭后,成功光环下的优秀泛化

03、想迁移信任,认知维度需要先迁移

最近,“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原先的美好人设,真是塌得越来越明显了!

他先是力挺西贝,网友已经对他有点不爽了。

然后,他又暗戳戳地说电影《731》是“传播仇恨”。这就完全不能忍了!网友们愤怒了!

很多网友想不明白,于东来本来的形象挺好的,在商业上有不错的成绩、给员工的福利也好,一度被称为“良心企业家”。

可为什么他最近说出这么出格的话?

他是飘了吗?

还是这才是他本来的“真面目”?

是不是在事业上取得成绩、甚至是成功的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以下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对此进行深入、专业的分析,希望能给网友们带来启发。

01、于东来从“神坛”跌落,不当言论引争议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名声一度很好。

很多老板把大部分利润留给了自己和股东,给员工的福利非常一般;但于东来是一股清流,他把绝大部分利润拿出来分享给员工。

一码归一码,如果只看这个事情,于东来确实做得非常不一般,配得上网友对他的肯定,我也要给他大大点个赞!

而且,在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超市行业,于东来把一家普通超市,打造成全国“现象级”案例,实属不易。

他能够成功的关键,是他做到了“信任”这个金字招牌,赢得了顾客的真心信赖。

只不过,信任可以建立,也可以打破,但于东来言行出格,触碰到了公众的底线时,信任的崩塌可能只在一瞬间。

最近,西贝和罗永浩互掐上了。罗永浩说西贝用的是预制菜,西贝说不是预制菜,只是预制了食材,由中央厨房配送。

罗永浩与贾国龙,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两方各执一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西贝其实不占理。就算它用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制菜,但它的食材供应方式也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

本来这件事情与于东来无关,但他公开支持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说“创业者不易,需要被理解”。

这个逻辑让人无语了。

创业者是不易,那消费者就容易吗?现在讨论的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而不是谁比谁更不容易的事情,不应该道德绑架。

所以网友们根本不买账,说于东来这个说法其实是模糊了“诚信经营”的基本底线。

而且,胖东来一贯以“顾客至上”闻名。消费者对西贝的诉求完全合理且正常。但于东来却站在了西贝这一边,反而让人感到矛盾与失望。

这个言论已经让于东来的口碑下滑了,没想到,他又给自己挖了个更大的坑——他竟然暗讽电影《731》“传播仇恨”!

今年“九一八”,电影《731》正式上映。这部电影历经10年筹备,基于大量真实史料拍摄,提醒中华儿女勿忘历史耻辱,勿忘奋斗!

可当网友隔空喊于东来支持这部电影的时候,于东来却说:“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仇恨,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让人走向光明。”

于东来对电影《731》的发言

言下之意,他觉得电影《731》是在传播仇恨。这简直错得离谱!

我们回顾惨痛的历史不是为了传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过往、汲取教训,避免再次成为落后挨打的民族,避免成为现代版的“农夫”,被“蛇”反咬一口!

如果有人认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是宣扬仇恨,那他们非蠢即坏,甚至既蠢又坏!

其实,于东来还说过很多非常有争议的话,严格来说,是非常无知甚至愚昧的话。

比如,他说“中国要真正地走向文明,一千年以内是实现不了的。”

他还说:

“中国有先进思想的人基本上都在民国时期,一是因为那个时代曾经有自由的话语权!二是很多有思想的人基本上都曾经走出国门,接触过文明的世界!”

虽然他没直说,但这道阅读理解一点儿都不难——在于东来心里,欧美、日本才属于发达国家、文明世界,中国则落后得多!

几乎毫无疑问,于东来根本没看懂现在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就连中国目前处于世界何等地位,他也意识不到!

中国已经崛起了,已经能跟所谓的西方发达世界平起平坐了!

可于东来还活在过去的扭曲观念里,还崇洋媚外!

另外,于东来还说过,他去世后会解散“胖东来”。

因为他觉得“胖东来”的独特文化与情怀难以复制,并担心自己离世后,“胖东来”的管理和文化会逐渐走样,声誉受损,那还不如解散掉。

虽然他没直说,但可以看出,他对公司的其他管理者是不信任的,甚至可以说,他对人性是怀疑的。

03、草根逆袭后,成功光环下的优秀泛化

有些网友觉得,于东来现在说话越来越不着调了,他是不是飘了?

有些网友从善意的角度思考,难道是于东来的境界太高了,普通网友跟不上了?

于东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是他境界太高了,相反,正是因为他的认知有很大局限性,才有这些出格的言论,但他没有意识到。

而且,严格来说,无论是于东来,还是西贝的贾国龙,他们都只是商人,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企业家与商人最本质的区别是——企业家不只是重视盈利,还会将社会责任视为核心要素。华为老爷子任正非就是国内极少有的、真正的企业家。

只要回顾一下于东来的人生经历,他的言行举止就不难理解了。

于东来的奋斗史充满了“草根逆袭”的色彩。

他是个“学渣”,初二辍学,早早进入了社会。虽然这让他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历练,但也导致他错过了系统学习历史、文化的机会。

步入社会后的于东来,一开始更像个“江湖人”。他摸爬滚打,走过不少弯路,甚至曾因倒卖烟草被判入狱。

幸好,他那时懂得自我反省。经过挫折、教训后,他意识到靠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

他痛定思痛,把“诚信”作为创业和经营的生命线,将过去的“侥幸心理”替代为“诚信为本”,这是他把“胖东来”做强做大的坚实基础。

商业上的成功,自然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他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成功缺乏理性觉察,把这份优秀“泛化”到了其他领域。

他误以为自己不仅能经营好超市,还能洞察其它他根本不了解的领域,比如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

他认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就是对的,吐槽国内的社会体制,贬低国内的文化,甚至藐视历史。

在这些方面,他的思维模式暴露了他原来的“完全外归因”——把问题都归咎于外界,缺乏深入的思考。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他看待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文明进程时,非常非常片面性;并盲目地将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理想化,把他们想得过于美好!

于东来没有充分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推崇的其实是“丛林法则”,而不是文明。所谓的文明,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只是他们的伪装面具!

我们在“九三大阅兵”和福建号航母电磁弹射所展示的绝对军事实力,就是为了在这种法则下更好地守护和平。

他却还在认同西方发达国家所鼓吹的那套“普世价值观”,甚至将其视为真理!

处于这种严重的认知局限,所以他很容易讲错话,人设自然很容易崩塌。

还有,如果他把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泛化到家庭教育上的话,那后果更严重。

他在家里尤其是对孩子内心里可能会非常强势,以为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就是对的,漠视家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从而对孩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那如果他的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尤其是人格障碍,进而出现出格行为的话,这很容易导致他们整个家庭一起“社死”。

即使他的孩子表面上没有问题,但遇到事情后也很容易走极端;即使他的孩子智商和情商再高,也很容易遭受重大挫折,比如清华学子陈立人的悲剧。

而且,于东来没意识到,虽然他事业成功,也愿意跟员工分享大部分利润,但他只是商业精英,还不是真正的“社会精英”。

再加上,如果他的认知维度跟不上他的名气,一直未真正进入“生命阶段”,那他翻车就是迟早的事。

03、想迁移信任,认知维度需要先迁移

于东来的人设即将崩塌,其实反映了一个常见现象——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并不代表在其他领域也具备同等的认知能力。

说白了就是隔行如隔山,你在这一行很牛,不代表你在其它领域和行当也很牛;相反,你可能是无知的,所以要保持谦卑。就如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至少要“知道自己不知道”。

人的认知可以分为4个维度

如果于东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懂得提升认知维度的话,这背后的隐患非常大。

他不仅会频繁翻车,还会在无意中害了自己的下一代。

对他而言,最好的提升方式就是“走出去”。

既然他那么推崇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文明,那他就该走出去深入地、沉浸式地体验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当他亲眼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真实的社会矛盾与发展瓶颈时,他才能打破“信息茧房”,完成认知升级。

无论如何,在商业层面,于东来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但大众也要理性地看到,于东来的优秀,目前更多是体现在商业运营层面。

他对“人性三原色”——趋利避害、虚荣心、侥幸心理,和文化层面的理解,还欠缺了不少深度。

真正长久的商业,不止是卖货赚钱,还要能洞察人心、理解社会。就像电视剧《商道》里说的,生意的真谛是获取人心!

而且,商业模式可以复制,服务流程可以模仿,但最难的,是始终保持那份为他人着想的初心。

即便未来某天,“胖东来”解散了,或转型了,那也是企业自主的决策,外界应当尊重。正因如此,我们也不必把于东来推上“神坛”。

最近,网友们对于东来的质疑,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网友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崇拜所谓的“企业家”或商业模式,而是学会独立思考、审慎判断。

如果于东来把自己遭受质疑的原因归咎于别人,甚至归咎于社会和体制,认为国内不文明、人性太丑陋,进而影响“胖东来”的发展,那真是替他感到悲哀!

但如果他能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提供认知维度,并继续诚信经营,做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事,他也能重新赢得大众的信任。

要是他还能带动各行各业的商人真正践行“信任”,而不是表面的作秀,或者忽悠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如果“信任”要迁移,那相应领域的认知维度也要迁移!

那商业的春天会更快地到来,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会加快这个过程!

于东来在商业上的成功值得肯定,但人生路漫漫,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始终保持谦卑之心,坚持学习,持续成长!

希望他能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企业家!

来源:精准心理学何日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