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系列活动火热开展,榕城“光影”十足。连日来,多部影片在福州多地举办映后见面会,主创团队、主演同观众面对面分享创作思路,展望电影未来。
多个剧组主创团队与福州观众面对面——
分享创作思路 展望电影未来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系列活动火热开展,榕城“光影”十足。连日来,多部影片在福州多地举办映后见面会,主创团队、主演同观众面对面分享创作思路,展望电影未来。
24日,《无界之界》主创团队分享创作思路。记者 叶诚 摄
《无界之界》:
陶瓷与工业擦出别样火花
24日,导演王洪带来了自己执导的中国首部聚焦白瓷艺术与跨界创作的纪录电影《无界之界》。影片双线叙事,聚焦当代艺术家马军与意大利建筑设计师马赛,通过两位主人公对白瓷材料的解构与重塑,深入呈现“中国白·德化瓷”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文明“汽车”两大品类的创新融合,展现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到“白瓷汽车雕塑”的先锋实验,体现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当代、从本土走向世界的文化跨越。
电影采用了长篇章回体的叙事结构,令观影的福建师范大学师生直呼新颖。“这个片子其实是个‘命题作文’。”王洪坦言,为了艺术追求,他和团队沉下心调研,翻阅了十几万字的材料,希望通过影像语言连接历史与现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播与创新转化。此外他还特别鼓励现场影视专业学生,在创作中坚守自我,探索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对于如何连接传统陶瓷与现代工业的独特“命题”,文学策划、编剧李莉分享了团队的破题思路:团队致力于打造宏大的叙事,同时力求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价值。为此,团队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人物作为载体来具体呈现这一创作追求。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青青教授高度肯定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她表示:“《无界之界》不仅是一部给人视觉与情感双重震撼的电影作品,更为影视专业学生提供了叙事创新、技术实践与文化表达的宝贵案例。”
《重度催眠》:
悬疑中也有温情
“电影环节丝丝入扣,非常好看!全程我一秒都不敢走神。”24日晚,电影《重度催眠》在万象影城放映,影迷陈娜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围绕幼小时目睹毒贩父母被击毙导致心理创伤的女主展开,制作团队以悬疑叙事手法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结合心理学专业理论展现犯罪真相与家庭关系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其复杂的心理叙事和多层次反转引发广泛讨论,尤其在结局设计和人性刻画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映后交流环节,小演员唐文静成为焦点。尽管年纪小、经验有限,但她成功完成了雨戏、哭戏等具有挑战性的镜头,获得全场掌声。
影片结尾传达的温情打动了不少观众,一名观众表示直到影片最后一刻仍在思考“真实的结局”。制片人赵艺伟告诉大家,这个结局在原剧本里并不存在,是团队为了强调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给予观众希望而添加。“尽管电影呈现的是美好结局,但创伤与伤痕依然真实存在,希望父母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心理状态。”赵艺伟说。
《嘉陵江上》:
探寻当代人的精神家园
22日,导演高志丹新作《嘉陵江上》在CGV影城(福州东二环店)上映。影片放弃传统布光方式,追求最真实自然的影像质感。其叙事视角同样值得关注,有时像行车记录仪般客观记录,有时又深入参与角色的情感世界,这种视角的转换丰富了观影体验,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作为一部聚焦“寻找”主题的公路片,影片以网约车司机张志勇在城市漫游为主线,通过其搭载乘客的故事展开叙事,张志勇自身也牵扯到隐秘往事,众人的寻找之旅交织成救赎之路。
高志丹在分享创作初衷时表示,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其师兄拍摄的重庆江边的黑白摄影作品。“那些图片里表达出的萧瑟感和意境,呈现出一种沉重而动人的视觉质感,让我想把‘江边故事’搬上银幕,通过将细腻叙述和宏大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用三段旅程勾连起‘70后’‘80后’‘00后’的时代记忆。”高志丹说。
美术指导谭雅菲和剪辑郭语桐作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在校学生参与了电影创作。“学院派创作不同于商业项目,更注重概念设计和作者表达。同时,师生共创模式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在真实项目中获得专业方面的成长。”谭雅菲告诉记者。(记者 林榕昇 陈君沂)
来源:海峡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