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编温静导读:访谈类节目《写给电影的情诗》,大胆地拒绝了随波逐流的套路化操作,选择沉下心来走入电影演员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言之有物的真实问答,在真正属于大众的生活层面,去呈现一个电影演员的感情世界及对于生活的勇敢探索,以此方式去感染大众、启迪大众,同时也为类
主编温静导读:访谈类节目《写给电影的情诗》,大胆地拒绝了随波逐流的套路化操作,选择沉下心来走入电影演员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言之有物的真实问答,在真正属于大众的生活层面,去呈现一个电影演员的感情世界及对于生活的勇敢探索,以此方式去感染大众、启迪大众,同时也为类型化综艺的创新与发展给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积极探索。
作者:安哲
近几年来,包括情感、婚恋、自我认知在内的一众热门话题和社会焦点事件,不仅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热词,以此为创作主旨的各类综艺也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对于此类节目的模式探索虽然常常给人天马行空之感,但形式背后对于大众深层次情感诉求的触动与探知,却往往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千篇一律的剧本化倾向也极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当真正的情感回荡有所欠奉,留下的只能是单纯的流量狂欢。
正是在这一客观背景下,基于# 特别策划的访谈类节目《写给电影的情诗》,一经亮相就凭借耳目一新的清新感受,成为存在感十足的“另类”。与传统的访谈类节目有所不同的是,它大胆地拒绝了随波逐流的套路化操作,选择沉下心来走入电影演员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言之有物的真实问答,在真正属于大众的生活层面,去呈现一个电影演员的感情世界及对于生活的勇敢探索,以此方式去感染大众、启迪大众,同时也为类型化综艺的创新与发展给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积极探索。
足够“电影化”的节目样态,
引发更多关注与期待
虽然只是播出了首期节目,但《写给电影的情诗》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众多细节,却足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节目在置景方面采用的前所未见的新颖形式。不同于常规的访谈类节目司空见惯的演播室模式,《写给电影的情诗》有意识地将更多电影元素搬到现场。花海瀑布的点缀,层峦叠嶂和白云朵朵的主视觉,都让观众有一种置身于电影《庐山恋》中名场面的恍惚感,片中浓郁的爱情氛围感也瞬间扑面而来。作为首期嘉宾的吴洲凯本身就是九江人,所以对庐山称得上是非常熟悉,他在节目中不仅分享了庐山的美丽景观和特色美食,也因为在爱情破冰游戏中抽到择偶标准的问题,大大方方地谈起了喜欢睿智的女孩,理想的伴侣是小宋佳那样的类型。
在访谈过程中,通过扭蛋机为嘉宾随机选取问题的环节设计就这样充满了未知感,一如电影《阿甘正传》中拿出的不知是何味道的巧克力,让人心生更多期待。而那一份份精致的影人档案,也展现出节目组对嘉宾的充分尊重和深刻理解。
至于贯穿每期节目始终的情感主题,更是巧妙结合了该电影嘉宾的个人作品,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去挖掘他们对角色的思考和对自身的认知,从而用一期节目的体量容纳他们对自己电影生涯的回顾与展望,直至最终成就个体写给电影的那首情诗。
这种让人全程放松的访谈方式,既不给人咄咄逼人之感,也拒绝制造噱头和强行拉升话题热度,而是引领观众彷佛置身于庐山的云雾缭绕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身心放慢下来,在松弛有度的问答中沉浸式感受嘉宾的情感世界。不煽情不套路,反而是以一种代入感更强的舒缓节奏,让屏幕外的观众更从容地将嘉宾与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对照,从而收获更多思考与启示。
创新访谈类节目的内涵与外延,
在一问一答中叩问人生
传统的访谈类节目,会有意识地在主持人和嘉宾的言语交流中进行更多的追问与挖掘,从而传达节目想要实现的既定效果。为此,主持人甚至会过多采取主动攻势,选取具有话题度的固定话题进行访谈,以突出节目的娱乐性和目的性。
与之相比,《写给电影的情诗》却选择“剑走偏锋”,大胆放弃了此类节目惯用的施压方式,转而采取时下最为流行的“抽盲盒”的形式,将若干好玩的轻松的话题置于盲盒中,让嘉宾在surprise中轻松融入话题,在心理舒缓略带兴奋和惊喜的状态下进行交互,以便让嘉宾更能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可爱的内心状态。这种反内卷的松弛状态,也正是节目想要表达的另一层含义,即在坚持真实的热爱和情感表达的前提下,引导嘉宾去表达自己在电影和生活中不同的情感经历和个体体验,以身临其境般的交流过程实现节目与观众的深度共情,继而让每个受众都能移情到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经历,更加清晰、自然地审视自己的情感与人生。
比如首期节目中的吴洲凯,就谈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乘船而去》,并分享了自己在塑造角色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和挑战。在“答案之书”这一节目环节中,在被问及自己是否能永远做一名演员时,他也给出了毫不犹豫的回答。而谭凯在谈到自己对表演的热爱时,也表示从早期作品《神话》中的角色项羽开始,他就暗下决心要不断塑造出更多的经典角色,既是对观众负责,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电影的那份热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嘉宾在节目结束前手写并诵读的情诗,既充分展现了每个电影从业者对个人情感的认知和对电影事业的珍爱,也让访谈类节目回归于交流的本源,以直抵内心的方式完成了此类节目的反向创新和价值体现。在这简单的操作背后,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一段段有所思有所悟的故事,和一汩汩流淌不息的对于电影事业的真挚情感。
聚焦时代热点痛点,
为大众提供浸润心灵的滋养
对于一档访谈类节目而言,如何针对当下社会的诸多热点和痛点问题展开更多思考,引领观众破除思想茧房效应,已经成为甄别节目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重要标准。
从这一点出发,《写给电影的情诗》为每期节目都选择了明确的主题和方向,并精心选择了可以搭配各年龄段和生涯阶段的嘉宾,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就能感悟和反省不同嘉宾对同一主题的多样看法及其应对方式。在这个类似“照镜子”的过程中,找到一丝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和指导。在嘉宾所饰演的角色和故事里,每个观众都能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在光影交错中得到充分的慰藉和滋养,这既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节目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原因之一。
作为影坛的实力派演员,李小萌凭《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一角深入人心。此次她作为“跟着电影去恋爱”的形象大使来到庐山,不仅在节目中分享了与丈夫王雷的爱情故事和自己的择偶观,还谈到了因为家庭和孩子推掉一些角色的经历,认为陪伴孩子成长不是牺牲而是贡献,并表示希望把更多精力投资在孩子身上,助其成为勇敢坚强的人。而嘉宾谭凯除了用“努力”、“自信”、“从容”三个词概括自己的性格特征,还强调孝顺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事情,并为自己不能多陪伴母亲而表达了深深的内疚。
当嘉宾们真正放下所有光环,与主持人和屏幕外的观众展开心贴心的交流,这种“掏心窝子”式的表达,不仅能够将他们对感情对生活的热切经历充分分享给观众,也等于是用这种不一样的方式,为快节奏的生活踩下了刹车,让观者能够更加细腻的去感受人生和情感,获取浸润心灵的充分滋养。
来源:传媒内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