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armen Twillie,Lebo M. - Circle of Life (From The Lion King Soundtrack),乌鸦电影,3分钟
原创写字的乌鸦乌鸦电影
2025年09月24日 12:21广东
也许有些电影场景你已经忘记。
但BGM却难以忘记。
《狮子王》,极具穿透力的非洲男声,万千生灵俯首致敬…
Carmen Twillie,Lebo M. - Circle of Life (From The Lion King Soundtrack),乌鸦电影,3分钟
《加勒比海盗》,杰克船长意气风发驶入皇家港…
Klaus Badelt - He's a Pirate,乌鸦电影,1分钟
《星际穿越》,玉米地飞驰而过,空间站孤注一掷地对接,整个星空为之寂静…
Hans Zimmer - Cornfield Chase,乌鸦电影,2分钟
Hans Zimmer - No Time for Caution,乌鸦电影,4分钟
以上这些心潮澎湃的时刻,你都可以在大银幕上再次感受,前几天9月20日上映的——《汉斯·季默与朋友们:沙漠之钻》。
之所以可以在大银幕重温,是因为这些曲目都来自著名的作曲家,被粉丝称作“焊死寂寞”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
无数大片配乐都来自他,《雨人》《角斗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功夫熊猫》等等,获奖无数,奥斯卡11次提名,2次获奖…
今年五月,我去香港看了汉斯·季默的现场。
毫不夸张地说,那绝对是我十年内看过最好的音乐现场。
谢幕时老爷子的双手合十hhh
开场《沙丘1》的《House Atreides》,东方式的留白,禅意,一望无际,让人屏气凝神,终于有一道窄门,收留我这个滞留在地球的弗雷曼人,回到沙丘世界…
最印象深刻的,当属站在C位的华裔大提琴家Tina Guo。
荧光图腾画在脸上,野性又霸道,拖着大提琴上来,像猎人带着武器,又仿佛是嗜血的猎豹,骄傲地拖着猎物,无法驯服。
《加勒比海盗》组曲,她变得玩世不恭,不断抽打着大提琴,仿佛和观众调情,在危险中游刃有余,就像杰克船长本克…
狂野的音乐,总会挑逗出你隐藏的野性,所有人火力全开,透支生命般使劲,等待那个盛大高潮的到来…
这绝对不是一个无聊乏味一本正经的交响乐团演出,更像是一个张牙舞爪,剑拔弩张的热带雨林,所有人都在肆意喷射,一个名叫才华的东西…
再到《蝙蝠侠2:黑暗骑士》蝙蝠侠小丑追逐,不断逼近的听觉极限,像无数子弹穿过你的脑子,让人忍不住咬紧牙关,跺脚,全身紧绷着较劲…
直到那一段只有汉斯·季默乐队才有的,震撼得全场头皮发麻的“超低音频声波”,五脏六腑到整个场馆都在共振,把你的心脏揉捏,掐着你的脖子不放手…
所有乐器推向极致,乐坛就像是一个祭坛,宗教感极强,所有人进入一种沉默的心流…
直到电吉他在你的耳朵边缘响起,才大赦天下一般,松开脖颈,如释重负…
每听完一首,我的感觉就是虚脱,太棒了,喜欢这种不被放过的感觉...
所有人长时间鼓掌,吹口哨,唯有返祖般的叫喊,才足以表达劫后余生的狂喜…
直到火辣辣的触感从手心传来,才惊觉,我手掌都拍红了。
这特么竟然是座票,不应该是站起来一起嗨的livehouse吗?!
汉斯·季默
总之,这绝对不是那种无聊的演奏会,乐手的互动,灯光的炫酷,让这场音乐会生机勃勃。
坦率地说,院线上映的纪录片,绝对比不上现场的十分之一,惊艳的超低音频声波更是无法还原,但经典曲目保留的同时,还请了不少大咖与汉斯·季默对谈..
从上至下依次:克里斯托弗·诺兰、菲尼亚斯&比莉·艾利什、提莫西·查拉梅
乐团还有心地找了契合音乐的场地重新演奏,最美的一幕莫过于在阿尔瓦斯尔广场演奏《星际穿越》,不断变换的穹顶,像宇宙一样闪烁…
还是很值得进电影院一看。
无论是现场还是纪录片,最嗨当属《黑暗骑士》时,汉斯·季默像个摇滚明星一样,走到观众席,五旬老头,狂扫电吉他,老夫聊发少年狂…
正如他当年最早就是在乐队做键盘手,在工人俱乐部演出。
只不过,当时他们的乐队,是放在脱衣舞后的无人观看的表演,而现在,他已经和12000人开起了音乐party…
右二:汉斯·季默
这个看似严谨的德国男人,骨子里从来是那个反叛,血性的摇滚键盘手。
相比于错误,他更怕无聊。
汉斯·季默的配乐,总是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超人·钢铁之躯》,在一部纯血商业片里,配乐他反而选的是老派的古典立式钢琴。
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被诅咒永远无法做凡人的超人,朴实的老钢琴,更契合他内心的渴望。
再比如2003年《加勒比海盗》。
一开始,杰克船长玩世不恭,滑稽,疯癫,摇摇晃晃混不吝。
但当这首BGM一响起,瞬间,他就变成了英雄。BGM完美诠释了杰克船长性格里的复杂性。
据说当时,上映还有5天,配乐依然不满意,找汉斯·季默救场。
没想到,汉斯·季默一个晚上,就把神曲写出来了。
如果你看过这一段,你就知道汉斯·季默是如何用一个一个乐句,一笔一笔细细描摹出杰克船长。
这样的细致,堪比素描,配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随意,靠感觉,它也可以是非常细致入微的…
到了2008年,汉斯·季默遇到了音乐品味和他一样高超的导演:诺兰。
一个实拍狂魔,一个现场录制狂魔,简直绝配。
那首至今无数人心潮澎湃的《星际穿越》主题曲,竟然是在完全没有看过剧本的前提下,汉斯·季默与诺兰的神遇。
诺兰给汉斯·季默写了一封信,没有剧本,更没有提到什么宇宙。
只说,这是一部关于父亲与孩子的电影。
作为6岁就失去父亲的汉斯·季默,能想到什么呢?
汉斯·季默想到的,恰恰不是什么日常的亲密,而是一种远在天边,永远无法触及,又不断追寻,是永远年轻的父亲与逐渐老去的儿子…
这种无法越过的残酷时差,父与子之间的遥遥相望,写亲情竟然联想到宇宙,不正是诺兰《星际穿越》里要表达的吗?
最经典最神来之笔的乐器:管风琴,是诺兰的推荐。
管风琴,带着神性,但在这里,却被汉斯·季默挖掘出了另一种质感:人性。
管风琴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才吹出声音,宛如人类的一呼一吸…
正好完美对应了父亲,以人性对抗神秘力量的追寻,简直神来之笔…
录制当天,他们找到伦敦市中心一个教堂,不巧的是,外面雷雨交加…
但当音乐不断推进,空气不断膨胀,整个教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器,窗户开始嘎嘎作响,教堂就像一个危险的炸弹,几乎要爆炸…
所有的音乐,制造了一堵汹涌的音墙,仿佛就是那个库珀无法越过的黑洞,天命难违…
在几乎要爆炸之际,却响起人声。
是的,这段被无数人误以为是乐器弹奏的一段,竟然是人声。
近乎哭声的人声,更添哀伤,也更有人力对抗天意的决绝..
当一个父亲需要花费孩子50年的生命穿越黑洞,代价是如此沉重,此刻又是如何的孤独,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除了音乐与电影核心的高度重合,与诺兰的合作还改变了汉斯·季默配乐的取向。
他开始制造一些噪音,杂音。
没有任何的意义,却塑造了无可替代的强烈氛围。
《蝙蝠侠》小丑和蝙蝠侠的追逐戏,伴随着一个不断拉长,变形,渐进的高音,像警报声。
单拎出来没有含义,但用在这里,却让人感到无比的焦躁,危险,就像不断绷紧的弦,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拉断…
《星际穿越》如何表现人在宇宙的真空状态呢?也是用了一段极高的高音。
近乎白噪音,汉斯·季默竟然用声音呈现了“缺氧”的状态...
音乐不再只是配乐,而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融入电影的血肉,配乐不再只是服务叙事,而成为了叙事本身,彻底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配乐...
这种高级的留白表达,正回应了13岁时汉斯·季默看《2001太空漫游》等片子时的疑惑。
为啥这些片子拍的是未来,用的却还是人类现有的交响乐?
交响乐的诞生象征着人类在音乐上的登峰造极,华丽,宏伟。
但当所有乐器奏响时,又是如此霸道,未免太人类中心,太有殖民太空的傲慢姿态了...
真正的宇宙,应该是未知的,敬畏的,配乐需要他者的声音…
于是,他开始创造本没有的声音,和本没有的乐器。
一切在《沙丘》里登峰造极。
这也是我认为沙丘是绝对的银幕电影,配乐强到让《沙丘》几乎变成了一部心理电影,音效带来的恐惧,震慑,把你死死按在座椅上动弹不得,瞠目结舌,唯有臣服,别无他法…
维伦纽瓦和汉斯·季默,两个十几岁就读《沙丘》的骨灰级粉丝,用相互交织缠绕的画面和音乐,编织起了这场从小就有的梦。
梦,就是沙丘的开头。
这段开头,相信无论是否喜欢它的人,都会印象深刻。
一段让人头皮发麻的非人类语言,宛如巨兽低吼,一下子你就知道,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片...
为了制造出“不存在”的声音,他们甚至开始制造起“不存在的乐器”。
比如跑了好多家五金店,最后在中国买到最好的pvc管,通过切割不同长短,调出不同音调…
更特别的是,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主角保罗做皇帝的“男频爽文”。
但配乐里,汉斯·季默却选用了大量女性人声。
女声正好中和了传统电影配乐里磅礴交响乐带来的“男人与马”的雄壮感。
它密密麻麻,私密,诱惑,吟诵,诅咒,耳语般私语不止,正如这无法诉说却不断遭受着苦难而低吟的大地…
那个被无数网友戏称“啊啊~变牛逼啦!”的配乐,正是有一位女性吟唱。
它是永远在破音的边缘徘徊,甚至一旦唱不好,就会损坏音带,自带危险与迷人…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在骨灰级粉丝汉斯·季默看来,姐妹会基因筛选,从而控制各大政治力量,她们才是幕后真正的势力。
如果你仔细听,甚至可以从配乐中听出故事情节的谜底。
比如刺杀保罗的暗器悄无声息飞进屋子里时,用的就是哈克南家族的低音,暗示了暗器的来源…
配乐,从来不只是烘托叙事,更是叙事本身。
汉斯·季默的配乐早已超出的一般电影配乐的范畴,渗透进电影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电影基因本身...
但他的旋律,却如此的简单。
连《盗梦空间》著名的《Time》,只有两个音符,两只手指就能弹出来。
也许这和他的出身相关。
并非古典音乐出身的他,在那个电脑还不发达,就开创先河地把简单的旋律,用合成器玩出了花,他玩的从来是声音设计,是演奏方式,是编排逻辑…
正如懂他的诺兰所说:汉斯·季默是一个极简的作曲家,却有非常复杂的创作意识。
旋律纯粹,真诚,配器和音色却大胆,会玩,这也是我喜欢汉斯·季默的底色…
在大银幕上重温这些画面,总让人感慨万分,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依然残留在汉斯·季默的配乐里,仿佛只要乐声响起,时空便瞬间倒转:
温暖而简单的钢琴键落下,是《雨人》能将弟弟的电话号码倒背如流的情深...
宏大的合唱响起,是《角斗士》中麦希穆斯在斗兽场洒下一抔黄土,对家园的最后一缕乡愁...
《Time》余音回荡,是《盗梦空间》结尾那个疑梦似真的陀螺,永不停歇的悬念与牵挂...
不祥的低音盘旋,便是小丑玩弄规则,步步为营,拷问着秩序与混沌的边界...
管风琴轰鸣,是《星际穿越》库珀驾驶飞船与旋转的永恒号对接,在无声的宇宙中回响着人类最宝贵的勇气与爱;
与其说我喜欢听汉斯·季默,不如说我怀念那个时代,在永不落幕的管风琴与电吉他里,好像才是这个颠倒的世界,本该有的模样...
参考资料:
为什么《星际穿越》的配乐,你一听就想哭?丨银屏系漫游指南
《星际穿越》音乐分析:这是人类的神话
鸡皮疙瘩起来了!与汉斯·季默一起拆解《沙丘》音乐秘密丨银屏系漫游指南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