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提起国产奇幻电影,好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大鱼海棠》里那条大得能遮半边天的鲲,或者《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扎着俩丸子头、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哪吒。
现在提起国产奇幻电影,好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大鱼海棠》里那条大得能遮半边天的鲲,或者《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扎着俩丸子头、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哪吒。
但你知道吗?这些银幕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奇幻形象,可不是编剧坐在家里凭空瞎想的,背后全是咱们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神话传说,只不过换了种现代人爱看的方式重新讲而已。
我第一次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光顾着盯屏幕里的画面了——海底的红色海棠树、能化鸟的鲲,觉得视觉效果特别惊艳。
后来再二刷才琢磨过来,这故事里藏着不少儒家思想的影子。电影里鲲看见椿有危险,想都没想就跳进海里救她,自己却没了性命,这要是按老辈人说的,就是“大义”;
椿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跟灵婆做交易,用自己一半寿命换鲲重生,这又是“知恩图报”。
最让人印象深的是最后,椿因为触犯天规让海水倒灌,家族快灭了的时候,她直接扑进爷爷化成的海棠树里,用自己的命堵住裂口。
本来想觉得这剧情有点夸张,后来翻到孟子说的“舍生而取义者也”,突然就懂了——这就是儒家说的“杀身成仁”啊,只不过用电影故事讲出来,比课本里的文字好理解多了。
不过编剧也挺懂年轻人的,没把故事搞得太“老古董”。
加了湫这个角色,他一直默默守护椿,哪怕最后牺牲自己也愿意,还加了鲲、椿、湫的三角恋。这招其实特别聪明,“仁”啊“义”啊这些词,要是直接摆出来讲大道理,年轻人大概率会觉得枯燥。
但裹上一层感情戏的“糖衣”就不一样了,谁没在感情里为别人付出过、守护过呢?看着湫的样子,再回头想椿的“舍生取义”,就觉得这些道理没那么远了,反而能代入进去。
聊完《大鱼海棠》里的儒家味儿,再说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片里的道家思想藏得更明显。
你还记得电影里那个一开始出现的混元珠不?长得跟太极图似的,一半黑一半白裹在一块儿,这其实就是道家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阴和阳看着是对立的,其实是分不开的。
本来想以为哪吒就是咱们本土土生土长的神话角色,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角色的“出身”还挺复杂:最早是从波斯的拜火教传过来的,然后经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到了唐宋的时候,才被改成咱们熟悉的“三头六臂”模样。
这么一看,咱们的神话还挺“国际化”,不是光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这部片最让人记住的,肯定是哪吒对抗偏见的那段剧情。
他生下来就带着“魔丸”的标签,陈塘关的人见了他就躲,连小孩都敢朝他扔石头。这不就跟现在有些年轻人的处境挺像吗?可能因为穿着、爱好和别人不一样,就被贴上“叛逆”“不合群”的标签,想融入却融不进去。
所以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解气,因为这句话说出了不少人想打破别人看法的心里话。
而且电影里哪吒和敖丙的关系也挺有意思,一个是“魔丸”,一个是“灵珠”,本该是敌人,最后却成了朋友,还一起对抗天雷。这其实就是道家“阴阳相生”的意思——看似对立的东西,凑到一块儿反而能产生大力量。
其实不只是《大鱼海棠》和《哪吒》,这些年不少国产奇幻电影都在走“神话改编”的路子。
比如《白蛇:缘起》,改的是咱们耳熟能详的“白蛇传”,但加了“人妖平等”的想法,小白和许宣的感情没那么多“人妖殊途”的纠结,反而更纯粹;还有《姜子牙》。
拿道家“封神”的神话当底子,聊的是“个体正义和苍生大义”的事儿,虽然有人觉得剧情有点绕,但至少敢往深了挖,没只做表面的奇幻特效。
老实讲,我觉得这种神话改编特别有意义,不只是拍了几部好看的电影那么简单。
以前咱们想了解神话,要么是课本里几行干巴巴的文字,要么是老版的电视剧,年轻人可能没那么大兴趣。
但拍成奇幻电影就不一样了,好多人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会主动去翻《封神演义》,想知道原来的哪吒到底是啥样的,有没有“剔骨还父”的剧情;
看完《大鱼海棠》,会去查庄子的《逍遥游》,想看看原文里的鲲到底有多大多神奇。这么一来,老神话就被“盘活”了,不是躺在书里的“老古董”,而是能跟年轻人对话的东西。
更何况现在咱们讲究文化自信,好莱坞的奇幻电影靠的是西方神话,比如《指环王》里的精灵、矮人,《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都是从西方神话里来的。
那咱们的奇幻电影,当然得靠自己的神话传说。
毕竟这些神话里藏着咱们的文化根儿——儒家的“仁”教咱们要善良、要担当,道家的“阴阳”教咱们看事情要全面,别非黑即白。这些不是空泛的大道理,是能融入故事里,让全世界观众都看懂的东西。
不过我也觉得,以后改编可以再“大胆”一点,别总盯着《山海经》《封神演义》里那几个熟面孔。
咱们还有《穆天子传》《搜神记》这些没那么火的神话典籍,里面肯定有不少有意思的角色和故事。
要是能把这些“小众神话”挖出来,改编成电影,既能避免观众看腻,又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神话资源有多丰富,这不比总炒冷饭强?
说到底,国产奇幻电影对神话传说的“延续”和“重构”,不是瞎改乱编,而是找了个特别聪明的平衡点——既没丢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内核,又用现代人喜欢的剧情、情感,把这些内核包装得让人愿意看、看得懂。
以后要是能多出些这样的片子,不光电影行业能发展,咱们的老神话也能一代代传下去,说不定还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神话有多精彩。
来源:滕王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