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讲单媛(贾玲饰)被困传销8年,历经磨难后觉醒,协助警方破案解救受害者,由一个误入歧途的家庭主妇,蜕变成卧底反传销斗士的故事。
01
消失一年的贾玲,带着新电影,又杀回来了。
《转念花开》,宣布杀青。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主要讲单媛(贾玲饰)被困传销8年,历经磨难后觉醒,协助警方破案解救受害者,由一个误入歧途的家庭主妇,蜕变成卧底反传销斗士的故事。
阵容上也很强大,除了贾玲依旧自编自导自演外,还有张小斐、杨紫、张译等又有实力大众好感度又高的演员。
这也是贾玲的第三部导演作品。
要知道,她导演的前两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加起来票房近90亿,直接拿下2021和2024两个春节档冠军,奖也拿到手软。
这样的成绩,不仅让她稳坐女导演票房榜首,即便放眼整个电影行业,也足以让不少资深导演望尘莫及。
按理说,前两部都这么火,大家理应对她的第三部作品抱有更高期待。
可没想到,新电影还没上映,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的质疑和抵制。
网上的讨论异常激烈:
“这次又准备捞几个亿?”、“都是纯营销的电影”、“绝对烂片”……
甚至有人直接放话:
“绝不会买单了”,“不会再上第二次当了”。
咱就是说,片子刚杀青,预告都没有,就被一口咬定是“烂片”,是不是也太急了点?
不过,其实这次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热辣滚烫》留下的“后遗症”。
大家都还记得上次“瘦身100斤”的话题有多炸,但也有人觉得营销过头,反而忽略了电影本身。
所以这次一听说贾玲又出新作,有些人下意识就觉得:
“是不是又要走苦情路线?又要拿题材和变化当卖点?”
这一次,贾玲面临的考验,无疑更大。
而在事情的背后,其实也蕴含了三个残酷的真相。
02
第一、讨好自己,比讨好别人更重要。
在贾玲减肥成功之后,我曾看到这样一条热评:
“她瘦下来了,但也不爱笑了。”
但我其实更想说,她现在终于可以想不笑就不笑了。
能从男性主导的相声圈子杀出,并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戏剧演员、票房最高女导演,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有一句话说得好:
喜剧演员就是把快乐留给观众,把压力和悲伤留给自己。
为了制造反差和喜感,贾玲曾经不得不放任身材发福,用自嘲来逗乐大家。
虽然效果很好,但在她的内心,恐怕并没有那么快乐吧。
而在减肥之后,她正在与过去的自己切割。
不上综艺了,不发微博了,不想刻意逗大家笑了……
就像她在采访中所说的:
“自己以后要做情景喜剧,而不是靠自己的外在形象去逗笑观众。”
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真实的转变:
她不再把“让人笑”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开始认真讨好自己了。
这种转变,不是说她不爱观众了,而是她终于允许自己“可以不那么让人发笑”了。
有时候,成长不是一直做那个被所有人喜欢的人,而是有勇气说:
“我想换种方式活,哪怕有人会失望。”
毕竟,人这一生最该讨好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期待,而是自己真实的内心。
03
第二,电影的意义,不只有票房。
而要是说到贾玲的新电影《转念花开》,会不会复刻她之前两部电影的票房奇迹呢。
我认为,大概率是达不到的。
这与抵制无关,而是与电影本身的题材、质量、宣发有关。
看看今年的电影市场就明白了:
今年春节档过后,票房能破10亿的电影,满打满算也就3部。
30亿的《南京照相馆》,16亿的《浪浪山小妖怪》,以及13亿的《731》。
反而是一些名导、群星阵容、前期宣发热烈的影片,纷纷折戟沉沙。
说白了,观众越来越清醒。
大家不再轻易为营销噱头或明星阵容买单,而是更看重作品题材是否扎实、故事能否引发共鸣、制作是否真诚。
我并不是说贾玲导演能力不行,《转念花开》肯定不好看,而是:
在经济环境下行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更谨慎了,更愿意“等一等口碑”。
而《转念花开》的反传销现实题材,相比合家欢喜剧、减肥主题,受众盘天然就小很多。
所以我说,要想再现前两部那样的票房神话,客观来看,难度非常大。
不过,票房数字只是一个维度。
对于现在的贾玲来说,能否留下值得讨论的角色、引发思考的故事,或许是一种更有价值的“成功”。
毕竟,电影不只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表达。
当喧嚣退去,能被人记住的,从来不是票房纪录,而是角色带来的共鸣、故事留下的回响。
04
第三,捧神造神,本就是网络的一体两面。
互联网无新鲜事,贾玲的境遇,有一个很好的对比案例。
吴京。
凭借着《战狼2》、《流浪地球》等主旋律大片,吴京可以说是被捧成了“国民英雄”。
尤其是在奥运会期间,他的表情包可以说是成为了大家表达爱国情怀的完美符号。
可突然一夜之间,吴京就被全网群嘲,成了互联网上的出气筒。
他的许多采访言论都被网友们挖出,然后重新解读、放大。
“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子弹是不长眼的,非洲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压过,你压过吗?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
他出品的电影《再见,坏蛋》,更是上映6天只有惨淡的26.7万票房,不得不撤档。
而这一切,正应了那句话:
“捧得越高,就摔得越重。”
说到底,在娱乐圈,没有任何一个公众人物能逃脱网友的审视。
谁也不例外。
观众愿意捧谁、认可谁,本质上取决于他是否踩中了某一阶段的社会情绪。
贾玲能爆红,也是因为她传递出的女性成长、自我觉醒等主题,契合了当下大众的心理共鸣。
但社会的情绪、大众审美和价值观,一直都在变迁。
今天你还是“时代的声音”,明天可能就被新的叙事覆盖。
而当你代表不了大众的情绪,甚至与当前的社会情绪背道而驰,那便一定会受到网络的反噬。
而且,这个反噬是无解的,也是无法回避的。
以前是黄磊、何炅,现在是吴京,只不过现在,可能轮到贾玲了。
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被推上神坛,意味着被标签化、被审视与讨论,反而也是一个束缚。
而当褪去这些光环,反而可以获得大自在。
风不会一直朝一个方向吹,但山可以一直在那里。
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来源:双木的生活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