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上前些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导致很多人可能看不懂电影,更看不懂历史,容易将电影、历史混为一谈。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下,批评电影=否定历史,这是很多人的认知。在这些人眼里,电影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电影拍摄水平如何,也不去取决于演员演技如何,而是取决于题材的好坏
在对电影《731》做出评价之后,批评我的也不少,大概就是这样两点,一个是批评的地方不对,导演都做了解释,其次是批评这个电影,就是收了钱恶意抹黑的。
如此评价之下,只能得出结论:这样的环境,拍不出好电影。
多年以来,我们电影的审查制度之下,很难拍出来非常好的电影,这就导致另一个问题,观众对于电影的要求低、标准低。
加上前些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导致很多人可能看不懂电影,更看不懂历史,容易将电影、历史混为一谈。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下,批评电影=否定历史,这是很多人的认知。在这些人眼里,电影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电影拍摄水平如何,也不去取决于演员演技如何,而是取决于题材的好坏。
之前我在评价731的时候,没有任何否定731是否存在的问题,单纯的在说这个电影之烂,而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在否定历史、替日本人洗地、收了钱了........这就是很多观众对电影的认知,我能说什么呢?
电影731,很符合近些年来,快餐式电影的拍摄、营销思路。这类电影,首先绑架一个概念:爱国,这里细分一下,无非两种,一种是民族痛点,比如731这类伤痛,一种是民族自豪感,比如战狼这类。
这两种题材里面,显然731更好拍,更容易拍,这类电影,只要导演拿出足够诚意,用心拍摄,就不会出什么错。即便是照抄一遍黑太阳版本,都没什么问题。
观众们的眼泪,都在电影院外面就准备好了,都不用现场酝酿。结果,这731这电影在干嘛?逗观众笑......如此之严肃的题材,如此之沉重的伤痛,背后是血淋淋的教训,是数以万计同胞的生命,导演玩了命往里掺杂喜剧色彩。这拍摄手法,能够符合731的设定么?
731这个电影,既然起了名就是731,那么是不是该排的深沉一点,深度更高一点?
比如:731部队是如何被发现的?731部队的实验成果有什么?731部队为什么选择在东北?731部队的保密程度,以及战争结束前日本人为了掩盖罪行的疯狂.....这些电影里面有么?没有。
这电影,矛盾点非常多。
他想强调731的残酷性,却往里面掺杂喜剧去逗你乐。
他想强调731部队的戒备森严,却在里面只放了少量看守。
他想强调731用活体研究,却没说研究出来什么。
他想强调731对卫生环境要求高,结果实验室还不如监房。
他想强调鬼子灭绝人性,却给石井四郎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和善的人。(石井四郎甚至和剧情没啥关系,这你敢信?想刻画个对子女慈爱形象,对国人残酷的反差,但是和剧情没关系,甚至石井四郎的工作是PPT交代的)
他想强调731是涉密单位处于森林深处,里面鬼子却肆无忌惮的和妓女炫耀,里面还有各色无关人等进入。
单单从喜剧穿插进电影的方式就能看出来,导演对待这个题材的态度和认知就是有问题。这类电影,你可以让观众哭,可以让观众怒,可以让观众反思,唯独不能让观众笑,尤其是以喜剧的方式逗笑观众。这是对历史的不敬,也是对逝者的不敬。
脚趾夹烙铁片段
电影内容上,问题依旧。
731部队里面,被实验者居住在三四个人的宿舍,贴瓷砖、洗手池、软床垫、泡脚桶、抽水马桶等,在当时可以说是豪华的住宿条件。导演给出的解释是:731不是监狱,而是实验室,里面的人也不是犯人,卫生要求高。
这里,其实是偷换概念,卫生条件要求高,并不代表要把宿舍弄的那么好,监狱同样可以做到卫生条件严格。
而且,保证被实验者的健康,也不代表给他们吃上豪华套餐:大米饭、配菜、鸡蛋、苹果,甚至还有包子、饺子,全是细粮,还都是日本人都吃不上的。保证健康,也不是弄的细皮嫩肉、膀大腰圆,浑身都是肥肉的那种,这不是健康。
这些,其实都是在偷换概念。
而电影里面,姜武杀死进入监房的日本兵,这剧情之荒谬,也是闻所未闻。这段剧情,是姜武弄死穿着防护服的日本兵,然后穿着对方防护服出去搜索一圈,然后回来,将衣服撕碎,扔进抽水马桶。这段剧情,多么的降智?
电影里面,很多次在走廊里出现守卫的学生兵,平时都穿的学生服,偏偏姜武想侦察的时候,穿了个能让人认不出人的防护服,专门给他预备的?
这里更让人无语的,是进入监房的日本兵,只有一个人,而且空手进入,未带武器。这合理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731虽然是实验室,里面关着人,这些人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些人里面,有农民、工人,还有膀大腰圆的苏联人,甚至有曾经打过仗的士兵。对于这些人的看守,可能会放松警惕么?根本不可能,那么会出现单人空手搜索房间的行为么?更不可能。
即便是现代监狱,管教进入监房的时候,至少是两个人,一方面互相监督,一方面互相保护,而且还要让犯人提前蹲好。而像电影里面,看守进去了,姜武还在那嬉皮笑脸的翻书,这可能么?
本身日本人个头就不占优势,姜武还膀大腰圆,看守的还是学生兵,无论哪方面,都不是姜武对手,然后他就这么进去了,这合理么?
而且,戒备森严的731部队,一个士兵的丢失,居然就那么算了。按道理,保密级别如此之高的单位,有士兵丢失,这得挖地三尺,电影里面搜查姜武房间,还不是找失踪士兵。即便731部队不是高保密部队,一个士兵也不可能随意进出,结果电影里一句台词“可能逃回老家了”,就这样给打发了,好像那个日本兵也和受害人一样,就是个NPC,无关紧要。
这电影,一方面展示日本兵的残忍,一方面又展示日本兵的弱智,标准的抗日神剧的样子。
女军官、宿舍、饮食、看守、抓捕等等一切情节,在731这电影里面,都是不合格的,都是降智的,违背历史、违背常识、违背逻辑,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电影里,只能是烂片。加上喜剧元素放入如此悲壮严肃的历史电影里,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之前就说过,这个电影,就是个越狱喜剧,只不过背景套了个731而已。这个越狱喜剧,可以套在任何背景里面,甚至感觉就是个翻版的鱿鱼游戏。整部剧都是围绕如何越狱,而不是讲述731。
整个电影,都是密室逃脱系列,加上点生化危机元素。电影开头、结尾,加上一些黑白照片、加上一些煽情文案(还是抄的731纪念馆),就能强行升华一下这个电影么?
这部电影,能够激发人们愤慨和深思的东西,也就开头几句话、部分血腥镜头,以及结尾一些照片和文案,但是,这些东西,自媒体上有,纪念馆里有,课本上还有。只要稍微了解点731,这些东西都能看到。也就是说,本身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情绪的东西,不是电影本身剧情,而是众所周知的东西,那么这电影就是失败的。
这电影和731真正相关的,无非就是731的历史背景,以及和731相关的镜头。很多人觉得拍摄意义更大,让人了解历史,那么问题来了,这电影让你了解啥了?了解731么?很遗憾,这电影顶多让人知道731,但是731这个事情,是初中课本的内容。单纯从这个角度,这电影甚至不如《八佰》,毕竟四行仓库保卫战除了历史爱好者,知道的人并不多,而731则是人尽皆知。
基本这电影就是:密室逃脱+731PPT=电影731。除去那个PPT,这电影和731会有什么关系么?
前几个月,网上铺天盖地的,所谓的百万人举报,阻止731上映,到现在又是这电影能上映就不错了。诸如此类的言论,这些吧,其实都是宣传,都是营销。我就好奇一个事,电影还没上映,能举报的东西是啥?而且,举报的反馈又是啥?
民众情绪很容易被煽动,爱国主义也是流氓最后的遮羞布,到现在,爱国主义居然能给烂片兜底了。只要绑上这俩字,说不好就是不爱国....就好比华为和苹果,之前总有新闻,拿着苹果的人被骂了。
如此环境下,类似题材的电影,对于导演来说,就不用下苦功夫,不需要用心拍摄,因为题材在观众眼里,就是不能批评的电影,只要拍出来,就是成功的电影,因为观众不允许批评,放到导演、编剧那里,就是:怎么拍,他们都能接受。
只要是这个题材,哪怕一塌糊涂,哪怕漏洞百出,都能跻身票房前列,都能把观众收割的一愣一愣的。在这些人眼里,买票就是爱国,票房越高越光荣,说烂片就是叛徒。这说法其实也对,毕竟普通老百姓爱国的最好方式不是冲锋陷阵,而是促进消费。
现在很多观众,秉持的思维:只要我们出发点是好的,立场是对的,那么做错事也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立场对,就不能做点好的么?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