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电影在看待其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它的内涵,《731》这部作品两边都在被审视,因为其选材问题,《731》在未上映前就饱受争议,而上映之后,争议和舆论的声音就更大了,刚上映的第一天,网上还是一阵好评。
[浮云]《731》这部影片的评价还真是两极分化,说好的人把他吹上了天,说是爱国题材的必看之作,而说他差的人则是能列举一大堆证据。
电影评论区成了照妖镜,但如果我告诉你不止内地给出差评呢,《731》在香港上映后的评价一样不好,综合评分甚至跌到2.3分。
为什么《731》香港评分如此差?为什么观众反应相差巨大?
一部电影在看待其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它的内涵,《731》这部作品两边都在被审视,因为其选材问题,《731》在未上映前就饱受争议,而上映之后,争议和舆论的声音就更大了,刚上映的第一天,网上还是一阵好评。
市场贡献的票房量也让《731》打破多项记录,截止到9月22日更是突破12亿大关,刷新着一次又一次的记录,但是从《731》的评价来讲却是两极分化,不过还没有达到“差评如潮”的地步,但是在香港,这部电影可是让人“骂惨了”。
有一个个主流评分网站上,观众打出的均分竟低至2.3分,甚至出现了0.5分的极端差评,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一部电影却在两地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如果仅仅用一句“文化差异”来解释,未免太过敷衍。
内地市场《731》之所以成功,我觉得很大程度是沾了“回顾历史”的光,《731》的残忍也让不少人愤恨的顿足捶胸,能激起人的共鸣就是一部好作品,而《731》靠着这一点在三天时间就突破了8亿大关,最终的成绩更是让无数同期影片望尘莫及。
这部耗费了整整11年才制作完成的电影,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显然不能单纯用商业片的逻辑来衡量,观影过程中许多观众情绪激动,有人说自己“手一直在抖”,有人说自己“心脏全程悬着”。
电影散场后,影院里哭声一片,不少人久久无法平复心情,强烈的代入感让观众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与那些历史中的人物产生了共情,对于这些观众而言,《731》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普通的商业片。
这是一次“历史的回望与铭记”,一次对记忆的确认,人们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娱乐自己,而是在用双眼见证历史,央视的发声力挺,更强化了“铭记历史”的理念,所以在评论区能看到特别多情感共鸣的评论。
当然内地也存在不少差评,指责电影不真实、逻辑混乱,有人归纳电影中的不合理点,官方也没有出面一一解答,如果单纯站在商业解读来评判这部电影,好像真的做不到完美,但其承载的意义可不是票房说了算的。
《731》在香港市场的评价真的很能看出这部作品“商业化”是否成功,尽管首日票房也超过了百万港币,在近200场的排片下,表现远超部分上映超过半月票房仍未破百万的本土港片,但口碑却是惊人的“拉胯”。
同样是那股浓烈的情感,在香港的部分观众眼中反而成了影片的“原罪”,有人觉得电影情节过于无聊,有人觉得故事节奏不够紧凑,甚至有观众表示看了一半就想走,这些负面评价其实也是由于情感上的表达太过于突出,感觉有些“用力过猛”导致的。
也有观众的观点非常极端,一句“电影只展现了仇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可能他觉得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不应停留在善恶对立上吧,《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去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与催生罪恶要更好一些。
但《731》显然那没有做到这一点,也有人认为影片在追求直白的血腥场面和画面冲击力的同时,牺牲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历史细节的展开,对于一部作品而言这是“懒惰”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贩卖痛苦”。
这是一种宣传手段,但是在电影当中却没有“柔和”的表现出来,所以这些评价仅仅是在审视电影本身。
《731》在两地口碑上相差巨大,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讲述历史创伤?是只需要叙述情感表达就行,即便用力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把大家看哭就行,还是应该注重一下故事整体,商业化就应该有一个商业化的样子。
内地市场的热烈反应证明了“输出情感即正义”的成功,有人认为历史题材电影的首要任务就是最大程度地还原创伤的痛感,让今天的观众通过强烈的情感共鸣,“抵达”那个惨绝人寰的历史现场。
香港市场的部分负面评价,恰恰源于很多人认为一部好的历史电影不应该只是让观众哭泣和愤怒,更应该引导观众去思考“这一切为何会发生”,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惨剧”,过度沉浸的情感会让人失去理智的“打出好评”。
我只能说不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731》这部影片到底是不是一部好作品我不在此刻评价,我只想说《731》品质不论好坏,他都是一个先驱者,他做到了将残忍的历史摆在我们面前。
所以哪怕他故事节奏紊乱、故事情节虚构、细节把控不到位,甚至是过渡营销为能满足观众的口味,我都觉得没什么,因为谁也没规定这部《731》就是讲述中国历史题材的结尾,这部作品不够好,那就期待更好的作品出现。
而不论是内地的差评还是香港的差评都应该成为鞭挞我们电影行业越走越好的“忠言逆耳”,而不是随便给他们打上“不爱国”的标签,说到底《731》的口碑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它的“情感冲击力”。
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或者站在不同的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大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正如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般,追求情感共鸣也好,追求历史真实性也好,追求电影商业价值也好,大家其实都没错。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