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美国可是当年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庇护所”。为了拿到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数据,美国佬一手把他保了下来,让他逃过了审判。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这八个字,像一颗钉子,扎进了每个看完电影《731》的人的心里。
可能很多人还没看过这部电影,但它已经炸了。
不是在我们这儿,而是在大洋彼岸。
就在前两天,《731》登陆美国洛杉矶。
要知道,美国可是当年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庇护所”。为了拿到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数据,美国佬一手把他保了下来,让他逃过了审判。
讽刺不?这段历史偏偏先在了美国的地盘上,炸开了。
据现场网友发回的爆料,放映厅里座无虚席。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很多常住中国的外国朋友,居然自掏腰包,组团来看。他们或许看不懂所有的历史背景,但电影里那种压不住的民族气节和悲壮,直接给他们看破防了。镜头一扫,底下好多老外都在偷偷抹眼泪。
情绪,才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
真正的高潮,发生在导演赵林山的见面会上。
一个女孩突然站起来,接过话筒直接“开炮”:
“电影在国内很火,现在很多日本网友也在呼吁引进。请问,《731》会在日本上映吗?”
唰地一下,全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钉在了导演身上。
这个问题,太敏感,太尖锐了。谁都知道,为了掩盖这段历史,日本当年下了“泄密必死”的封口令,几乎把所有证据都抹干净了。这电影要是真在日本放了,无异于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导演赵林山沉默了几秒,表情异常严肃,然后对着话筒,一字一句地说:
“《731》这部电影,一定会走入日本市场,让日本人看到。”
话音刚落,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不是给他的电影拍得有多好,而是给这份毫不退让的底气。这是一种态度:历史就在那里,你可以沉默,但我们,必须说出来。
电影火了,数据是实打实的:首映不到3天,票房狂揽8.25亿,排片率高达71%。这已经不是一部电影,成了一个现象级事件。
但怪就怪在这儿。
海外口碑都快吹上天了,回头一看国内各大平台,嚯!清一色的差评,整齐得让人怀疑人生。
这到底是怎么了?是片子真的不行,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我扒拉了上万条评论,发现差评主要集中轰在这三点上:
1. “剧情跑题,主角光环开太大!”
很多网友吐槽,既然是历史纪实,就该有历史的真实感。谁都知道,进了731部队的,几乎没有活口。可电影里,姜武饰演的主角居然像开了挂一样,在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中活了下来?网友辣评:“整得跟‘屠宰场流水线’似的,最后产品还跑了?这是在变相美化罪犯吗?”
2. “小演员接不住戏,让人出戏!”
姜武、李乃文这些戏骨,演技没得说,全程在线。但里面那个小演员林子烨(当时才13岁),就被喷惨了。镜头拍到他在惨案现场时,眼神里不是恐惧,而是一片空洞和茫然,完全接不住姜武那种极致的痛苦和绝望。网友感慨:“画面都在飙血了,他还在那‘我是谁,我在哪儿’,实在太出戏了。”
3. “这是在美化历史吗?”
这是最致命、也是最引发众怒的一点。很多人觉得,电影把这段极端残忍的历史,拍得有点“收着”了,不够血淋淋,不够刺痛。
但是!关于这一点,导演赵林山和731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其实早有解释。
导演说了一个词:“无史可依”。
当年,石井四郎用全部实验数据跟美国做了交易,换了自己和手下3000多人的命。在离开中国前,他们销毁了所有证据,并对所有参与者下达了“泄密必死”的绝杀令。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些实验的具体细节、流程,很多都随着受害者和施害者的死亡,彻底消失了。我们只知道他们做了,但具体怎么做的,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少量的证据和推论。
我们心里都知道731的罪,却很难完全还原出那份“恶”。
馆长金成民的话更扎心:“很多人都说日本的冻伤膏好用,可谁又知道,这小小一支药膏,背后是多少个中国人的命换来的?”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东京审判上,一句轻飘飘的“无罪”,就让3600多条同胞的性命被掩埋了89年。《731》最大的意义,或许就是拼命要把这土层刨开,让光透进去一点,哪怕只能还原百分之一。
所以,你说这部电影完美吗?
不一定。在艺术表达上,它或许存在争议。
但它重要吗?
极其重要。
它更像是一份历史的宣言。它是在告诉所有人,有些事,我们不能忘,也不允许被忘记。它是在对着那些至今仍躲在阴暗角落里、企图篡改历史的人,发出最严厉的质问。
导演坚持要去日本上映,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戳破谎言。
唯有直面真相,才能真正地走向未来。
你觉得,《731》最值得被看到的意义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来源:爱八卦的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