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不是烂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21:32 2

摘要:二. 在结尾的字幕中,看到特别致敬向中国捐赠侵华日军相册证据的埃文·凯尔的时候,忍不住泪目了。我在想,正因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埃文·凯尔”,才得以让一些罪恶的故事被世人所熟知。所以,记录历史、传递历史、保存历史的人,同样是值得被记住的英雄。

1

上周末,在大兴区找了一家影院,去看了备受关注的电影《731》。

看完后,我通过社交网络谈了三点感受:

一. 它绝对不是网上说的烂片。在当前的审查制度下,能拍成这样,我觉得至少可以打7分以上。

二. 在结尾的字幕中,看到特别致敬向中国捐赠侵华日军相册证据的埃文·凯尔的时候,忍不住泪目了。我在想,正因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埃文·凯尔”,才得以让一些罪恶的故事被世人所熟知。所以,记录历史、传递历史、保存历史的人,同样是值得被记住的英雄。

三. 12岁以上的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来看这部电影。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难以真切体会和平的宝贵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

这两天,我又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731》电影的差评,大部分批评者应该是没看懂这部电影。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去看电影,就人云亦云,跟着说烂片。

其实,这部电影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细节都是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的,而且这些细节设计得特别巧妙。

要想看懂这些细节,要么得对731部队的恶行有一定了解,要么得深度参观过哈尔滨731遗址,否则很容易错过关键信息。如果看不懂这些细节,确实会觉得这是一部烂片——毕竟电影里类似的小细节实在太多了。

为了文章过审,好多例子不能举,咱们就说几个能说的细节角度吧。

比如很多观众吐槽电影中731部队相关场景,就是受害者住着整洁房间,还能每天吃苹果、鸡蛋,觉得既反常又违背历史。但这一点,恰恰体现了赵林山导演对历史资料的专业考证。

731部队的核心目的是开展人体实验,而实验需保证“实验样品”(即受害者)状态稳定、身体健康,才能得出有效数据。正因如此,他们才会为受害者安排整洁住所、提供有营养的饮食——这并非“善待”,而是为实验结果“更圆满”。想通这一点,就能理解导演如此安排的深意。

再比如说,有观众认为电影里安排的几个小女孩很突兀,是多余的。其实,这些脖子上有樱花烙印的小孩,很多就是从中国孕妇腹中剖腹产取出的(这一点无法通过电影直接表现出来),他们被日本人抚养长大,接受所谓的教育,被灌输“大东亚共荣”的思想。这是日本妄图从精神上彻底征服中国人的手段,通过让这些孩子从小接受日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忘却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根源,成为他们侵略计划的下一代支持者,实现文化灭绝的险恶用心。PS:女主之一的日本女军人(就是冯文娟饰演的角色),其实就是经过日本鬼子改造后的中国人,成为日本人残杀中国同胞的刽子手

所以说,这是一部“做过功课才能看懂”的电影。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的话,大概率会给它打7分以上;但如果没做功课,看的时候就会云里雾里,很多细节都无法理解。

3

还有几个朋友给我留言说,这部电影别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容忍,但实在无法接受不了这么严肃的题材里,会有非严肃角色,以及让人不适的喜感画面。

其实,这恰恰是一种很高明的处理。

姜武在《731》中饰演的王永章,是一个带着市井烟火气的复杂角色,行事喜感。这个小贩初登场时,活脱脱一副江湖混混模样,试图往净水器里撒尿再喝下的荒诞方式兜售“高科技产品”,靠嘴皮子忽悠狱友,谎称自己是抗日英雄王子阳,这些带着喜剧色彩的镜头,与影片中其他人的肃杀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投机取巧本质上是乱世生存本能,用小聪明换取喘息空间。这种非正能量的开局,刻意弱化了传统英雄的光环,却让角色更贴近历史中普通受害者的真实状态。

4

事实上,在严肃历史题材电影中运用喜剧手法,并非对历史的轻慢,反而能通过艺术反差深化主题。

好莱坞和西方很多类似的电影都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我们不妨以意大利经典《美丽人生》为参照。在纳粹集中营的黑暗中,父亲基多以“积分赢坦克”的游戏谎言为儿子筑起童真堡垒,那些夸张的肢体语言与俏皮对话,并非消解苦难,而是用父爱为残酷现实裹上温柔外衣,让观众在欢笑中更痛彻地感受战争之恶。

还有《辛德勒名单》也有类似的喜感画面。在犹太区屠杀的混乱中,一名犹太青年为躲避追捕,模仿纳粹士兵的姿势举手敬礼,并假装收拾散落的行李。纳粹士兵看到他滑稽的动作,狂笑不止,暂时放松了警惕。还有辛德勒本人,最初也是一个逐利的商人用,财富贿赂军官时的油滑语气,带着商人的市侩感,却让角色更真实。

这种创作逻辑在《731》中同样成立。导演用黑色幽默包裹沉重主题,让王永章的搞笑镜头成为特殊的叙事缓冲。王永章和辛德勒都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黑暗里用自己的方式钻空子救人。这种带“喜感” 的鲜活,消解了英雄的距离感,观众会更易代入他的挣扎与选择,当他最终为救更多人散尽家财/冒险逃离时,情感的共鸣会更强烈。

只是,赵林山导演的火候尚未达到斯皮尔伯格和罗伯特贝尼尼的水平,所以在执行层面,让观众有些出戏。但这种设定本身是不违背主旨的,前期的喜剧铺垫让后期的觉醒更具震撼力。

5

当然,我今天说《731》并非网上传言的烂片,但也算不上一部多么难得的佳作。

这部电影确实存在一些缺点,甚至有不少本可提升却未能优化的地方。

举个典型例子,片中设定了一个明显象征“绝境希望”的小男孩,这一设计类似《辛德勒名单》里穿红衣服的小女孩。但《辛德勒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在与剧情的互动中能切实感染观众。而这部电影里的小男孩,不仅缺乏鲜明的人物性格和主观能动性,有几个场景是为了让观众落泪而刻意设置,实际也没能对剧情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

虽说《辛德勒名单》的红衣小女孩也是小配角,但她在几个关键场景中一闪而过的红色,与黑白画面形成强烈反差,极具冲击力。这部电影里的小男孩也有类似设计,众人将他架起,象征“飞翔”与“自由”,可呈现这一场景时,画面却像现代舞台剧。完全没有731邪恶背景的压抑感,反倒像在一个本就美好的世界里,一群人带着小男孩奔向阳光、去往更美好的明天。这个设定的初衷我能理解,但表现手法实在容易让观众出戏。

接下来具体说说电影的几个不足。

第一是人物塑造问题。一部电影若能把人物立住,多半就能立住整体。该片主要聚焦姜武饰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前后的反差感是成立的,没什么问题,但其他人物的塑造就值得探讨了。比如女军官角色,和过去抗日神剧里的日本女军官几乎一模一样,是典型的脸谱化、刻板印象。再比如王志文饰演的杜存山这个角色,前期铺垫了很长时间,本应在后期有高光表现,可他的死亡太过突兀,很多该呈现的内容都没能展现。

第二是叙事逻辑存在不通顺之处。比如杜存山用老鼠传递信息的情节,关键细节完全没有交代,观众很难信服“在那种环境下真能用老鼠传信”。此外,片中很多日本兵的形象也显得很“弱智”,类似抗日神剧里的夸张设定,尤其是最后大逃亡段落,主角团合谋行动,几乎没被日本人发现,仿佛日本兵只是为了配合剧情而存在,虽表现得残暴,却在智商层面完全掉线。

第三是主题偏差。电影名叫《731》,若以早年同题材作品为参照,会发现它对731部队历史罪恶的刻画明显偏少。为了过审,咱们可以用打码、通过镜头语言规避血腥画面(比如电影《南京照相馆》就用了成年人看得懂的镜头语言,处理了高叶饰演的角色被玷污的画面),但影片在很多关键处为了过审而淡化了罪恶细节。

或许,这部电影叫《逃离731》会更贴切。

来源:丁道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