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里的血泪与铁证!观《南京照相馆》:以历史之镜,敲和平警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7:25 2

摘要:202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阅兵仪式,震撼了全世界。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刘兴洪

202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阅兵仪式,震撼了全世界。

今天的党课,观看《南京照相馆》,把我们的心带进了从前,民国1937年南京大屠杀,我们的心紧随影片而心跳,一幕幕让人心酸。中国人民,手无寸铁,在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屠刀下,任人宰割,惨无人道,慢慢的让我们走进剧情,陷入沉重灼热的情绪中。

这部电影构思巧妙,聚焦南京一个小小照相馆,以日本侵略范下的滔天罪行“照片”为线索,串联起南京大屠杀,勾画出普通人的命运。

它像一把锋利的利剑,划开历史褶皱,在每个细节中触摸着血泪史的温度,在人性博弈中读懂生存的价值意义。

影片与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为契机,从头看似一个很文雅的小军官,对人与狗都很友善,剧情慢慢走向另一种情况,是伊腾秀夫为了自己的摄影,对生命摧残的拍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表面上拯救了阿昌,利用阿昌为他服务,给他洗照片。

邮差苏柳昌(阿昌)是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因返回邮局取信件,没有赶上那趟汽车,而救了自己一条生命。

阿昌目睹那辆汽车招到日本飞机轰炸,机枪扫射,全车人亡。

整个南京城的大街小巷,硝烟弥漫,房屋倒塌,人们在慌乱中逃生。

眼看着许许多多生命就这样被埋葬。

当时,南京的天是黑暗的,天上飞机轰炸,城市已被日军占领,那里还有藏身之地呢。照相师金承宗(老金)所言,在南京那里还有生存的藏身之地。

现在的南京城已彻底被日军占领掌控,天上地下难以逃生。阿昌从邮电局出来,在日军的追杀,在枪林弹雨中奔跑,逃进了照相馆躲避,最后也被日军抓获。

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为了让阿昌给自己服务,担保了阿昌。

王广海(翻译官)、阿昌,在为日本人服务的同时,反映了他们各自内心世界的接触和不平静心态。

戏曲演员林疏秀,为一张通行证,扮着阿昌的女人。

从开始的初心,抱有一线求生的希望,在接触阿昌后,她把自己救下的警察公开,展示了一个女人的刚强。

疏秀为一张通行证求生,她抛开自己,让给逃生的患难之友。

伊藤相机里的底片,记载了同胞们倒在血泊、日军举刀狞笑、房屋烧毁、孩童哭喊的真实情景,也是日本法西斯留下的烧、抢、杀铁的证据。

阿昌,作为当时的一名邮差,从柔弱,历经曲折达到了最高境界,一致在帮助、解救患难之友。

老金,为了活命,把照相技术传授给阿昌,同时与日本鬼子周旋。

王广海翻译怕死,但看见日本人残杀中国人,也内心纠结、痛苦。

林疏秀,折射的是中国女性,爱憎分明的气息。在自己命运受到日本蹂躏也不妥协。她救下了打日本的中国警察。

南京大屠杀的铁证;深深的留在中国人民心里。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6周内杀害超30万平民及战俘,制造2万多起妇女受辱惨案,焚毁无数建筑。血淋淋的事实,早已将日军的“伪善”与“残忍”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日军的三光政策烧、杀、抢,深深的留在了南京的每一寸土地上。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人民在日本屠刀下的醒悟和崛起。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绝境中的求生和觉醒。

真可恨,一个小国敢在中国动土,日本侵略中国,掠夺财富、烧毁古迹,让南京沦为废墟。那是旧中国的人民,没有觉醒,没有领头的军队,让人宰割,让人蹂躏。

阿昌的转变最动人。最初因伊藤给过面包而对其有“好感”,甚至帮传照片。看到罪证底片后,他良知觉醒,冒死藏底片,联合照相馆老板老金保存证据。老金是“坚韧”的代表。他表面顺从日军,按要求冲洗照片,暗中却计划反抗:在暗房设夹层藏底片,日军搜查时冷静周旋,用智慧保护同伴与证据。医院护士也令人敬佩,她们冒死救治受伤百姓,即便可能遭侮辱、杀害,也不放弃救人。

电影反应这些人物和事,没有惊天壮举,但却在黑暗中留下了坚韧不拔、坚守正义的举错。正是人性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知道绝望中总有人为良知挺身而出。

影片从今年七月开始播放,意义深远,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牢记真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铭记历史,不忘先辈苦难”。

如今,南京大屠杀已过去80多年,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更要铭记历史。

人类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战争不是唯一,和平才是第一。

现如今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早已崛起,经济、科技、军事进步显著,完全能够保护人民与领土。

《南京照相馆》像一面镜子,照出侵略者的丑陋与普通人的光辉;更像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影像中与历史对话,在反思中坚定前行。

铭记历史,是对遇难同胞最好的告慰;吾辈自强,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作者简介:

刘兴洪:男,高中,生于1958年6月,1976年6月下乡,1978年3月入伍,1987年在西藏军区第53师政治部干事转业,现从四川隆昌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退休。

来源:雪域情怀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