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看头条和豆瓣上,其实很多批评说得还是比较中肯的,电影拍得好不好,人人都有一杆秤。花了正常的票钱消费,觉得不好看还不让说,咱们不是过去吃忆苦思甜饭,多难吃都得忍着,更何况相当多的观影者认为这顿饭恰恰是不够苦,是菜谱和厨师出了问题,让这顿忆苦思甜饭那么不真实。
电影《731》上映才半周,票房升至12亿!
不过这部影片的口碑可不像《哪吒2》那么一致,2极割裂得比较严重,甚至还上纲上线,闹得不可开交。现在豆瓣网已经没有计分,星值现实是灰色。
我看头条和豆瓣上,其实很多批评说得还是比较中肯的,电影拍得好不好,人人都有一杆秤。花了正常的票钱消费,觉得不好看还不让说,咱们不是过去吃忆苦思甜饭,多难吃都得忍着,更何况相当多的观影者认为这顿饭恰恰是不够苦,是菜谱和厨师出了问题,让这顿忆苦思甜饭那么不真实。
有人把这个责任归咎于审核制度,好像有了刺激的镜头,大家就会认可。其实这种题材的电影并不一定非要尺度大,而是要用电影语言直击心灵。这需要剧本和导演双重合作才行。
赵林山导演不管是出于爱国还是投机,他至少很聪明,懂得选择的这个敏感题材,而且很努力去拍摄。据说为了真实,还专门复刻了731遗址,甚至连马桶都1比1还原。这样的精神很可嘉,但导演终究要落实到电影上。
岁数大点的都看过《黑太阳731》三部曲,这三部电影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电影正逐步迈向商业化,大量的港台合拍片涌现,也涉及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新题材,当时的政策也相对宽松,甚至还有了少儿不宜这样的分级尝试。但当时这些影片大部分的艺术水平并不高,更多的是靠猎奇博取眼球,有点像欧美的邪典类(cult)影片。
《黑太阳731》三部曲在当时的表现也相当突出,虽然剧情也相对完整,甚至在当时已经算很不错了,但一样也难以通过艺术性来获得尊重。相信很多看过的人记住的恐怕不是剧情,而是里面的各种变态血腥的实验场面。
所以观众渴望在电影业愈发成熟的今天看到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加上日本对侵华历史越来越模糊化,对731部队拒不承认的这种特殊历史时期,更需要一部有力量的电影,不但要让中国观众记住这段历史,更要狠狠敲一敲小日子的脑袋。
那么《731》符合这个要求么?
叫好?就算是屏蔽掉相当数量的黑粉,我相信两极分化依然明显。
叫座?的确叫座,如果像《哪吒2》那样又密集又长久的排片,再加上团体观影,很可能又是一个票房奇迹。最后说不定还能把版权租给遗址纪念馆,变成长期饭票。但这种叫座似乎又不是因为电影好看才去的。
大家对演员评论不多,在导演和剧本薄弱得前提下,几个老戏骨就算是发挥失常,也应该是加分的。更多是集中在剧本的薄弱,群演的业余和装饰过度的服装化妆上,尤其是一段盗摄的镜头:大家穿得干净整齐,面带笑容的越狱场景,已经成了大家的笑点,这即使是梦境也过于美好了。导演也许是想通过这样的镜头加深现实的痛苦,就像《飞跃疯人院》那种多重含义的解脱,让电影得到了最后的升华。
然而《731》这段显然是玩砸了,尤其是众演员浮夸的表情让大家根本无法体验出导演的用心。
那么如果还有机会,再拍一次《731》,哪位编剧能够胜任呢?
我觉得只有一位:兰晓龙,不容许反驳!
而哪位导演可以胜任呢?这还真是个问题。
1,张艺谋or陈凯歌:两位都是吃过见过的主儿,绝对知道怎么驾驭这类影片。虽然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买账,但相信成片一定不会多差。不过这两位国际级大咖最大的问题不是电影会不会好看,而是制作成本一定低不了,如果同样的钱赵林山导演没准拍个三部曲还有富裕。这种容易触雷的题材可能投资方不太好落实。如果有钱,他们可能早就拍了。
2,陆川or管虎:陆川拍的《南京!南京!》从电影角度来说相当不错,从意识形态上大家可能会担心屁股坐歪。如果再弄出个自责的鬼子,这次恐怕大家都不会同意。
管虎的《捌佰》一样也有屁股坐歪的嫌疑,而新片《东极岛》最近也是各种消息不断,上一部是国军拯救上海,这次是渔民拯救美军,如果让他拍《731》,会不会变成盟军拯救东北人?
3,徐克or林超贤:从《红海行动》,《长津湖》等一系列电影就能看出来,这2位香港导演是很受国家器重的,不过作为香港导演是不是能很准确拿捏住这种厚重历史感的题材,大家可能不会太放心,尤其是徐克,一旦邪起来就没边了。
4,高群书or康洪雷:这两位都是电视剧优于电影的导演,尤其是后一位,和编剧兰晓龙有过《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杰出的合作,如果拍一部《731》电视剧肯定可以,甚至不用考虑高群书,如果是电影还真的有点不放心。而高群书导演电视剧也是呱呱叫,但一上电影就有点力不从心。
5,宁浩or郭帆
哎,算了吧,这个问题还是交给大家吧!
最后我们也要记得,一部电影好与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有一个正确的信念,生活可以越来越美好,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来源:外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