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亿票房背后:9·18这天,全国影院为何集体“鸣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9:25 2

摘要:当银幕亮起“警钟长鸣”四个血色大字时,全场观众屏息凝神——这一天,电影《731》以25.6万场次刷新中国影史首映日纪录,首日票房突破1.33亿元,更在全球多地影院掀起“时间仪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影院同步设置9时18分特殊场次,用这场跨越时空的“鸣钟”

“9月18日9点18分,哈尔滨某影院IMAX厅的灯光准时熄灭。”

当银幕亮起“警钟长鸣”四个血色大字时,全场观众屏息凝神——这一天,电影《731》以25.6万场次刷新中国影史首映日纪录,首日票房突破1.33亿元,更在全球多地影院掀起“时间仪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影院同步设置9时18分特殊场次,用这场跨越时空的“鸣钟”,叩响民族记忆的闸门。

一、历史伤疤的“银幕重生”:从档案到票房的震撼

这部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活体实验暴行的影片,自预告片发布便引发轩然大波。

片方在预告片中标注“未满十八周岁请谨慎观看”,导演赵林山更坦言:“电影中健康换取自由、天皇亲善等谎言,都是我们在史料中发现的端倪。”

为还原历史,剧组历时6年跨国取证,走访日本幸存者、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将2000余件遗留物品转化为银幕上的触目惊心。

哈尔滨首映式上,当幸存者亲属含泪说出“我爷爷的编号是317”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默哀。

这种“历史在场感”直接转化为市场热度:截至9月17日20时,影片预售票房突破1亿元,超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成为今年春节档后首部预售破亿影片。

二、时间仪式的“全民共鸣”:9时18分的特殊场次

“9点可以放映,但9点18分更有意义。”

多家影院工作人员透露,这个时间点承载着双重隐喻:既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的纪念时刻,也是对影片中“人体实验时间记录”的隐喻。

北京朝阳区某影院经理表示:“特殊场次上座率达98%,许多观众穿着素色衣服,有人带着孩子,有人攥着纸巾。”

社交媒体上,“918观影团”成为热议话题。一位网友写道:“当银幕上出现‘731’部队编号时,我下意识看了眼手表——9点18分,突然明白这场电影不是娱乐,而是一次集体宣誓。”

这种仪式感直接拉动票房:截至9月18日9时12分,影片单日票房突破1.33亿元,同时斩获“2025年9月战争片内地票房冠军”等34项里程碑。

三、从争议到共识:一场全民历史教育课

影片上映前曾遭遇质疑:“过于血腥”“会激化矛盾”。但导演赵林山在首映式上回应:“我们揭露罪行,是为了团结热爱和平的人。”

这种态度得到官方背书: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等领导出席首映式,央视发文称“这是对历史的庄严回应”。

市场数据印证了共识的形成:想看用户画像显示,女性观众占比51.6%,四线城市观众占比39.5%,打破“主旋律影片仅在一二线城市受欢迎”的刻板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在短视频平台的“二创”内容中,#731历史真相#话题播放量超5亿次,许多00后网友自发制作“历史科普卡点视频”,将电影片段与档案照片对比。

当9月18日的夕阳落下,《731》的票房数字仍在跳动。这场始于“警钟长鸣”的观影潮,最终演变为一场全民历史教育课——它用商业电影的形态,完成了对集体记忆的重构。

正如导演所说:“史实挖掘只是开端,让这段历史成为全人类的记忆,才是终极目标。”

此刻,银幕内外的“鸣钟声”,正穿透时空,唤醒每个观影者心中最深沉的民族自觉。

来源:走马观天下

相关推荐